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重磅演讲:拼到极致,国运就来了
2025-09-17
夜色刚刚落下,城市的灯光一盏盏亮起。街头有人加班后匆匆赶路,有人提着菜篮子准备回家,还有人抬头望着高楼间的夜空,心里问自己一句:这一路拼到现在,到底值不值?人们都在找答案,拼的意义,运的来处,命运的拐点。这个问题,不只是个人的困惑,也是一个国家的命题。
金一南在演讲中说过一句话:一个民族,当努力到极致的时候,国运就来了。这句话听起来简短,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。因为它背后,是无数人的汗水,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拼搏。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的发展,几乎是用奔跑的速度写成的。1979年,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3805亿元,相比美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;到2020年,已经超过100万亿元,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占到美国的76%。这样的跨越,放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。
如果说一代人的命运,可以通过一次考试或者一次机会来改变,那么一个国家的命运,则要靠持续的努力堆叠出来。2000年国家统计局曾预测,到2020年,中国GDP有望达到35万亿元,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;现实却比预测更震撼,实际是超过100万亿元,早早超过日本,提前十多年成为世界第二。这种超出预期的惊喜,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拼到极致的结果。
但拼的过程从来不轻松。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。2020年1月23日,武汉封城。那一刻,全世界屏住呼吸。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全面隔离。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,四万多医护人员逆行奔赴,这是一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实践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过:“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动员。”这一幕,展示的不是奇迹,而是制度、组织和人心凝聚到极致的力量。
有人质疑,中国能不能真正承受住压力。答案在事实里。2020年,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全部负增长,只有中国正增长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甚至感慨:“疫情本该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,却成了西方的滑铁卢。”这是对比出来的结果。危机来临时,一个国家能不能调动普通人去完成不平凡的事,就是关键。
拼到极致,意味着要接受失败和返工。像芯片产业,就是一场漫长的硬仗。美国卡住了7纳米、5纳米的高端制程,我们现在还没办法完全突破。但28纳米可以,很多领域还能靠它维持生产。这是一次被迫返工的过程,也是倒逼自立的机会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中国理工科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近十倍。量变迟早会引发质变,今天的卡脖子,可能就是明天爆发的起点。
市场是另一张底牌。郎咸平说过一句话:技术必须卖给市场才能延续发展,失去市场,再先进的技术也会枯萎。中国的消费市场,已经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第一。这意味着,别人离不开你。这也是为什么,即便疫情严重,外资仍大量进入中国。成都和重庆的外资增长超过20%,苏州甚至比往年提升了30%。资本逐利,这就是最真实的投票。
当然,拼到极致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数字,还包括国防和安全的支撑。金一南在讲到海军时,提到055驱逐舰、075两栖攻击舰、094战略核潜艇,这些装备的下水速度,已经超过美俄欧多国之和。过去,我们的海军被戏称为“海兔子”,如今却成了让西太平洋最危险的存在。这背后,不只是造船厂的钢铁,还有一代年轻工程师的成长。成飞、沈飞的总设计师,很多是七零后、八零后,甚至九零后。这批年轻人,正在成为未来的脊梁。
这让我想到一个小动作。我们常常觉得大国命运离自己很远,其实可以换个角度:每天逼自己多走一步,多熬一次夜,多完成一点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,就是个人版的“拼到极致”。我曾经试过一个小实验,每天在工作完成后,再逼自己读半小时的专业书。起初疲惫,后来发现,这半小时成为第二天灵感的来源。小到个人,大到国家,本质逻辑是一样的,极致的努力往往换来意想不到的回馈。
但我们也要警惕。美国的债务就是反例。2013年,美国债务总额已超过GDP。特朗普四年增加了8万亿美元债务,相当于把未来透支殆尽。纽约的路面破旧,基础设施落后,正是“拼”不到位的后果。英国《卫报》评论说,美国以最铺张、最不计后果的方式展示实力,随后开始衰落。这提醒我们,拼不是盲目拼,而是可持续的拼,是有规划的拼。
拼到极致,国运才会转化成确定的趋势。林毅夫测算,到2025年,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.4到1.5万美元,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。那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比例将从16%提升到34%,几乎翻倍。一个国家整体跨门槛,对世界格局的影响,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兴衰能比拟的。
这一路走来,有争议,有不满,有封锁,有对抗。但正如习近平所说: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。”小成功需要朋友,大成功需要敌人。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对手,我们才会被迫拼到极致。
李彦宏曾问金一南:怎么解释“运”?是偶然、必然,还是时与势?金一南回答:当努力到极致时,运就出现了。对个人如此,对国家亦然。运,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汗水积累的结果,是极致努力的馈赠。
所以,当我们问自己拼到极致值不值时,不妨抬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足迹。每一次汗水,每一次返工,每一次突破,都是在为国运的转折点积蓄力量。个人如此,国家如此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