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粥左罗:30岁年入千万,要感谢20多岁时的3样武器,穷、丑、自卑
2025-09-17

凌晨四点的候车厅,灯光昏暗,一个男人靠在长椅上睡着了,身边的旧皮箱掉了点漆,显得格外突兀。他是工厂里的老工人,也是一个父亲。因为太累,他错过了返程的火车,只能在冷风里多待一夜。那时,他的儿子刚到北京,还带着一口土腔和假阿迪。没有人知道,这个少年后来会在三十岁时做到年入千万。但他自己心里清楚,那些支撑他走过来的东西,不是什么光鲜的背景,而是三个别人避之不及的词:穷,丑,自卑。

穷,是彻底的穷。穷到没有虚荣心可维护,也穷到没资格和别人攀比。他在大学里换过三部手机,全是别人淘汰下来的。喜欢滑板,买不起品牌鞋,就穿三十块的人本帆布鞋,一个星期就磨坏一双,索性学会自己补。为了买滑板,他宁愿一顿饭只吃馒头加老干妈。别人谈恋爱、买衣服、追潮流,他没有资格跟,也没有心思跟。反而因为穷得彻底,反倒解放了自己。他不用装,不用端着,可以赤裸裸地面对现实。寒假做过保安,穷游西藏时上过工地,摔得鼻青脸肿只为赚五百块,摆过地摊,卖过明信片。刚开始摆摊,他会脸红,会尴尬,可被迫几次后,脸皮厚了。穷人的面子太便宜,不如换点真金白银。

穷也让他在职场里格外拼命。2015年进了新媒体行业做小编,他盯的不是理想和情怀,而是绩效表:一篇10万+有多少奖金,一篇5万+是多少钱。于是他拼命刷新闻、拼命写稿,周末别人出去玩,他窝在出租屋里敲字。熬夜写课件,凌晨赶顺风车,讲课讲到嗓子哑。他说,那五年用八个字概括:心无旁骛,一心搞钱。没有退路,所以只能一直往前跑。穷,逼出了韧劲。

丑,是丑到骨子里的自卑。小时候鼻梁上有颗大痦子,发际线旁有红痣,街坊邻居笑他,说走丢也能凭痦子找回来。他曾经拿刀片试图割掉红痣,鲜血直流,把自己吓哭。嘴上还有小时候烫出来的疤,高中、大学拍照时,他总盯着自己嘴上的瑕疵,生怕别人看到。丑让他不敢谈恋爱,也让他格外孤独。可孤独的副作用,就是他把时间都花在自我雕琢上。别人谈恋爱,他在公园里一待一下午,抱着书晒太阳。别人打游戏,他在宿舍里刷经典电影,看马云、俞敏洪的演讲。丑到让人忽略,他反而能心无旁骛。书一本本啃下去,电影一部部看进去,思想悄悄长出了力量。再后来,他站在讲台上,学生们在评论区说“老师原来挺帅”。他笑,说别让才华蒙蔽了你的眼睛。但心里明白,丑反而帮了他——它让他不为情所困,让他把青春几乎全部投入到自我成长。

自卑,是最隐蔽却最锋利的武器。农村的孩子,内向被定义为没出息。他从小听到母亲的话:“咱家穷,人家看不起,你爸没本事,以后你不好好混,也没人看得起。”这些话像刻刀一样,刻进骨头。他不是张扬的人,但总想悄悄争第一。抓鱼要比别人多,游泳要比别人远,考试要比别人高。高一时英语不及格,他晚上打着手电学,早上第一个进教室背单词。三年后,他从倒数考到学校文科第一。他靠的不是天赋,而是自卑带来的狠劲。

大学时,自卑卷土重来。家庭条件最差,见识最少,别人聊星巴克、聊必胜客,他插不上话。那种自卑,让他疯狂读书、搜索、学习,硬是把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拉到前列。进入职场后,他延续着这股劲,写文章要比别人好,运营要比别人强,讲课要比同行更透彻。别人也不是天才,他告诉自己,我也不是傻子。别人能做到的,凭什么我不行。阿德勒说过,人人都有自卑感,关键在于是否健康补偿。有人沉迷游戏来逃避,有人炫耀财富来掩饰,而他选择了自我逼迫。他用自卑磨出了锋芒。

不过,这一路也不是没有返工。他做过英语家教,却被学生说发音不准,直接被劝退。他摆摊时赔过钱,被同学看笑话。他写文章时也有过点击寥寥的失落,熬夜一篇无人问津。但这些失败反而像一面镜子,让他知道什么地方行不通,逼他换方向。返工,不是耻辱,而是打磨。他记得一句话:失败不过是提醒你还没到答案。

那他感谢的是穷、丑、自卑吗?未必。如果可以选择,他当然希望自己一出生就条件优渥,长相出众,自信从容。可人生没有如果。他真正感谢的,是自己没有沉沦。穷,没有让他怨天尤人;丑,没有让他放弃自我;自卑,没有让他认命。反而,他用这三样看似负担的东西,炼成了三把武器。穷,让他彻底放下虚荣,全力赚钱;丑,让他远离浮躁,安心积累;自卑,让他心底始终有一股狠劲。

他坚信,不能改变的就接受,能改变的就拼命去改变。你如何定义你经历的事,就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。看似失去的东西,也许正是一笔财富。穷,教你放下面子;丑,逼你雕琢灵魂;自卑,磨你向上。最后,他留下一句话:每个人都该感谢自己,感谢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