粥左罗:视频号单场直播38万人看!两个月变现超200万!不是新媒体不行了,是你不行了
2025-09-18
深夜十一点,我看着手机上那场视频号直播的回放,屏幕里弹幕飞过,礼物特效不断闪烁,场观定格在38万。这个数字,让很多同行都红了眼睛。有人说这是风口,有人说是偶然,可在我看来,它更像是一记警钟:不是新媒体不行了,而是你自己没跟上。两个月时间,变现超过两百万,这不是神话,而是迭代的结果。表面上看,是一个人站在镜头前不停说话,实际上,是一个人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写作、运营、内容理解、社群沉淀,统统调动起来,凝结成一种新的输出方式。
很多人还在问,新媒体还有机会吗?是不是红利期已经过去?是不是该转行?这些问题在2015年就有人问,在2017年还在问,到2021年依旧有人问。年年有人唱衰,年年有人崛起。事实一次次证明,不是行业不行了,而是你没有行动,或者用旧方法应付新环境。新媒体不是消失,而是迭代。从报纸杂志到微博公众号,从公众号到抖音快手,再到小红书和视频号,平台一直在更替,但人的注意力从未减少,只是转移。人类不可能生活在没有媒体的社会,变化的是形式,永恒的是需求。
在和一个老朋友的对话中,他说:“我也想做视频号,但总觉得晚了。”我问他:“晚到什么程度?现在才刚刚开始啊。”这种心理很普遍,总有人担心错过红利期。可你仔细想想,2015年有人说公众号晚了,结果2018年还有人做起来。今天有人说短视频和直播晚了,三年后再回头看,你就会明白,现在才是起点。人最大的敌人,不是时间,而是自己内心的犹豫。
我记得第一次做直播的时候,心里忐忑不安。准备了很多内容,临到开播却觉得声音僵硬,话题零散,观众寥寥。那是一个失败的夜晚。但返工是必然的,我复盘了整个流程,调整话术,设置互动环节,增加故事细节。第二次开播,人数翻了一倍。失败并不可怕,怕的是在失败后放弃。直播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一次次的试错和修正。这和写作一样,爆款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日复一日的打磨。
资料显示,2021年中国短视频用户已突破9亿,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两小时。这个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:内容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扩大,形式在不断丰富。人类对内容的渴望是永恒的。从诗歌、小说、戏剧,到电视、网络、短视频,本质都是一样的——信息和情绪的传递。你说未来会有一天人们不消费内容吗?不会。那为什么还要怀疑内容行业没前途?怀疑的根源,不是行业,而是自身的停滞。
有些人之所以觉得新媒体做不下去,是因为他们只看见了平台的变化,却没看见自己思维的僵化。平台变了,玩法也会变。公众号时代是图文,抖音是短视频,视频号可以是直播。形式不同,底层逻辑却未变:优质内容、精准流量、高效转化。你若能理解并实践,任何一个平台都能起飞。你若只会抱怨环境,再好的机会也会从指缝间溜走。
我认识一个做小红书的女生,三个月涨粉五万。她不是专业背景,只是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健身和饮食。起初没人看,她几次想放弃,但还是咬牙坚持。她告诉我:“哪怕今天只有几十个点赞,我也要更新,因为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”半年后,她的笔记开始爆火,品牌找上门,收入增加。这个案例很典型,说明了一个道理:你不是在等红利,而是在用坚持创造红利。
如果你还在犹豫,不妨做个小实验。拿出纸笔,写下你过去三个月真正产出的内容数量,是零?还是个位数?然后对比一下每天在碎片时间里刷过多少条别人产出的内容。这就是差距。你把时间用来消费,别人把时间用来创造。消费者永远落后于创造者,而创造者才是红利的拥有者。今天你不动手,三个月后,你会看到别人已经领先一大截。
当然,行动不是盲目的。有人说,要不要等准备好再开始?等设备齐全,等话术熟练,等思路清晰。可真等到那一天,机会已经过去。新媒体是最讲究边做边学的行业。你必须在真实的场景里试错,在反馈里成长。没有任何一本书,能替代你在镜头前说错话的尴尬,也没有任何一次讲座,能代替你在直播间和观众互动的生涩。成长的代价,是一次次可逆的小失败。
有人会问,谁来为这样的失败背书?答案是:你自己。你在直播间里摔倒,只有你能爬起来;你在写作里卡壳,只有你能继续打磨。外界可以提供平台和机会,但责任和解释,必须由你来承担。这也是为什么我常说,行业不行是借口,不行的是方法和行动。你若真正理解这一点,就不会再问“来不来得及”,而是去思考“今天能做什么”。
这并非个例,在任何一个内容平台上,都能看到同样的规律。有人抱怨流量贵,有人却在精准转化;有人觉得赛道饱和,有人却找到细分角落。机会永远存在,区别在于你能不能看见,敢不敢下场。新媒体从来不缺故事,缺的是愿意把故事讲到极致的人。
写到这里,我想起一句老话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在新媒体的世界里,这个器不是设备,而是思维和行动力。你要么成为观众,要么成为创造者。观众的日子舒适,却永远在羡慕;创造者的路艰难,却能在浪潮里收获。你想要哪一种人生?
或许,答案早就写在那场38万场观的直播数据里。那不是奇迹,而是努力与迭代的必然。不是新媒体不行了,而是你不行了。愿你今天就开始,把犹豫换成行动,把观望换成创造。你怎样度过这一刻,就怎样决定未来的人生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