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手破局,懂得先用这种思维方式看问题
2025-09-18
那天晚上,我听到一个年轻人抱怨:“我怎么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,换了几份工作,学了几门课程,努力不少,可人生一点长进也没有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神空洞,像极了夜晚街角闪烁却不前行的红绿灯。
这并非孤例。身边太多人,总觉得自己累,但那种累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成长。原因在哪里?有人说是努力不够,有人说是机遇太少,但真正的核心,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局限。就像你手里拿着一把钝刀,拼命用力,却怎么也切不开眼前的绳索。
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写下几道算式:2+2=4,4+4=8,8+8=16,9+9=19。学生们立刻指出最后一道算错了,却没人提起前三道是对的。人类的惯性思维就是这样:只盯着错误,却忘了那些正确存在的价值。换个角度,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明明有很多亮点,却总被阴影遮住。
这就引出一个关键:高手之所以能破局,不在于他们拥有超凡的力量,而在于他们懂得先用另一种方式看问题。
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笔下,就曾记录过一个小偷的故事。那名小偷作案时,手法细致,甚至有自己独特的“风格”。林清玄在报道里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他不做小偷,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。”多年以后,那名小偷改过自新,开起了餐馆,甚至请林清玄去做客。那句“换个角度看”的报道,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亮点思维”。不是无视缺陷,而是在缺陷之外,先找到那一点闪光。这样的人,哪怕在混沌之中,也能看见一丝光明。
现实中,这种思维方式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。知乎上有人问:“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?”高赞回答只有一句话:“思维方式的不同。”你可以去验证,越是成就不凡的人,越懂得从看似无解的困境中,看到另一条路。
德国有一家造纸厂,因为工人失误,生产出一批渗水的废纸。按照规章,这些纸只能报废,损失惨重。大部分人都摇头叹息,只有一个员工提出:“既然它容易渗水,能不能当作吸水纸来卖?”最后,这批“废品”成了新产品,还带来了利润。这就是高手的思维:别人眼里的失败,在他们看来却是机会。
生活中,其实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小实验。比如下次遇到问题时,不要立刻否认,先停顿十秒,问自己一句:“这里面有没有值得利用的地方?”十秒钟的停顿,看似简单,却常常能逼出另一种答案。有人试过,将写作中删掉的“废稿”整理出来,结果意外凑成了一本电子书,拿去售卖,竟然卖出了几百份。这就是亮点思维的小小实践。
当然,这种思维方式也并非万能。它也会失败。就像有一位朋友,模仿别人的创业案例,把原本失败的餐饮项目改造成“特色餐吧”,结果因为地段不对,顾客寥寥,亏了几十万。他后来复盘才发现,亮点思维不是盲目套用,而是要结合环境和成本去试验。高手和普通人之间,差别不在“有没有失败”,而在“能否从失败里抽离出下一次实验的方向”。
外部的证据同样能支撑这一点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尔·本·沙哈尔在研究中发现:能够长时间保持幸福感的人,往往善于把注意力放在“当下已有的积极因素”上。这种训练让他们在遇到逆境时更具韧性。换句话说,他们的大脑习惯了寻找“亮点”,所以更能抵御外界的冲击。
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身边那些内心有光的人,几乎都有一个共性:他们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。陶行知就有一个故事。有个孩子打架,他没有立刻批评,而是先奖励了孩子的守时、尊师、见义勇为,再引导他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。孩子自己承认错误的那一刻,才是真正的教育。高手破局,不是用力把人按在错误里,而是先让他看见自己也有值得肯定的部分。
这其实也能应用在职场。比如你带团队时,如果只盯着下属的失误,他们迟早会心生抵触。但如果你先夸赞他们的努力或闪光点,再提出改进意见,他们更容易接受。这就是思维方式带来的差距。一个是制造压力,一个是激发动力。
还有一个动作,你可以今天就试:当别人做得不够好时,不要直接挑错,先说一句“你这部分做得挺细心的”,然后再补充“如果这地方再调整一下会更好”。哪怕只是简单的顺序调整,效果就完全不同。
所以说,高手的破局,从来不是能力的堆砌,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。平庸的人只想着改变结果,优秀的人尝试改变原因,而真正顶尖的人,则会直接改变思维框架。刘润曾经说过:“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,不在于资源,而在于是否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。”
这一点,在商业世界尤为明显。顺丰创始人王卫就说过:“一个人成功一次,也许是偶然;但如果能长期成功,那一定是思维和行为都与别人不同。”顺丰在物流行业激烈竞争时,不是比价格,而是比时效和服务,这就是对赛道的重新定义。
我们总喜欢追问:高手是怎么做到的?其实答案很简单,他们先学会把问题换一个角度看。看似死局的地方,他们往往能找到新出口。这并非神迹,而是一种可习得的训练。
人生没有人能永远避免困境,但当你养成了亮点思维,就会发现困境并不可怕。它们就像黑纸上的白点,看似压抑,却仍能透出光。高手与普通人的分界线,不是智商的差距,而是眼光的不同。
或许这就是破局的本质:不是蛮力冲撞,而是心念一转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