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%的中国父母不懂: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,比父母拼命赚钱更重要
2025-09-18
凌晨的超市收银台,一个小男孩正盯着货架上的糖果。他眼睛亮晶晶地问妈妈:“妈妈,买这个吧。”妈妈摇摇头,淡淡地说:“不行,太贵了。”小男孩撅着嘴反驳:“可是你手机里有钱啊。”这一瞬间,我愣住了。对他来说,钱就是手机屏幕上的一串数字,似乎随时都能“刷”出来。这场景刺痛人心,也点破了一个普遍问题:我们常常拼命赚钱,却忘了教孩子,钱究竟是什么。
中国家庭里有个长期的尴尬。我们乐于给孩子买课外书、报补习班、参加各类竞赛,却很少告诉他们钱从哪里来,为什么要花钱,钱的背后意味着什么。教育学者默克尔曾说过:“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,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。”但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,谈钱总觉得俗气,甚至不光彩。于是,孩子们长大后对金钱产生了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。有人觉得钱就是万能的护身符,有人觉得钱是肮脏的东西,不敢去碰。矛盾由此滋生,困境随之加深。
一位泰国母亲的做法,曾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过数百万次转发。她的儿子有一天不想上学,于是她决定带孩子去捡瓶子。母子俩走了大半天,捡满一袋塑料瓶,最终卖了两泰铢,不到半块人民币。孩子累到精疲力竭,却买不起任何想要的东西。那天晚上,他默默对妈妈说:“挣钱真不容易,我明天要上学。”这是再生动不过的一堂金钱教育课。没有说教,没有空话,而是让孩子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。这就是一个可执行的小动作:当孩子对钱缺乏概念时,不妨设计一次“微体验”,哪怕只是陪他一起做家务、摆摊卖二手玩具。让他亲手感受,钱从天而降只是幻觉,钱来自汗水与努力。
教育孩子金钱观,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“我努力多赚点钱给他安全感”。然而研究显示,这种安全感常常是短暂的。哈佛大学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,家庭财富水平与孩子成年后的理财能力并非强相关,更关键的是父母是否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财务教育。换句话说,你拼命赚钱,若孩子不懂钱,他可能依旧花得盲目、陷入困境。钱可以留,但观念如果缺位,再多的钱也可能变成陷阱。
记得有位朋友董伟,他家坚持每月一次家庭会议。全家人坐在一起,说出自己最想要的东西,然后大家讨论优先满足谁。这个过程并不在于最后买了什么,而是让孩子理解:钱并不是个人的独享,而是家庭的公共资源。孩子逐渐明白,钱需要规划、需要取舍,每一次消费都会牵动其他人。这种制度性的练习,不仅教孩子分配资源,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。家长们完全可以照搬,哪怕每月只安排一次简短的讨论,也足以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金钱。
但教育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。有位父亲试过通过奖励来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——考高分奖励一千块,做家务奖励十块钱。结果没过多久,孩子干什么事都要问:“有钱吗?”父亲恍然大悟,这其实是失败的试验。他返工了,调整方式,不再用钱去激励本该为自己或家庭承担的责任,而是把钱与真正的劳动挂钩。比如让孩子去旧书市场卖掉闲置图书,或者帮邻居修剪草坪。这种调整让孩子重新体会到:钱不是做任何事的前提,而是对有价值劳动的回报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偷钱。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:“孩子偷钱怎么办?”一个少年回答得直白:“因为我从没得到过稳定的零用钱。”没有稳定的来源,就会用错误的方式去满足需求。学者孙萌萌曾说:“零用钱是孩子的第一课理财教育。”不给,不代表孩子就不会花,只是他们会用更隐蔽甚至错误的方式去获得。稳定的零用钱能让他们学会计划,学会选择,也学会承担。
我见过一个母亲的做法颇具启发。她把零用钱分成三份:一份自由支配,可以买零食和小玩具;一份存起来,用于应急或长期目标;还有一份用来分享,比如给同学准备小礼物,或者捐给公益项目。这个分配方式简单,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价值观:钱可以用来享受生活,也要留作保障,更要学会给予。这种结构性的安排,是任何家庭都能立刻尝试的小实验。
然而,金钱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花钱和如何赚到钱,还在于如何对待钱。小时候,我曾偷偷跟邻居孩子一起去工厂里捡铁件拿去卖,觉得自己能“发财”。父亲知道后,提着棍子狠狠打了我几下,还流下眼泪。他一句话我至今难忘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那一刻的羞愧,比身体上的疼痛更深刻。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做过偷偷摸摸的事。这让我意识到,金钱教育的核心,不是算账,而是价值观。钱可以追求,但必须正当。
在社会层面,这样的教育缺失会带来严重后果。那些因“裸贷”走上绝路的大学生,那些因贪污腐败而身败名裂的官员,其实很多都在童年时从未接受过“取之有道”的教育。他们只学会了追求钱,却没学会约束欲望。父母们若能早早种下这颗种子,孩子长大后或许能避开一些陷阱。
当然,还要提醒孩子:钱很重要,但不是万能。带孩子去医院,看见病床上躺着的病人,告诉他再多的钱也换不来健康;带孩子参加亲友聚会,让他体会真情实意不是用钱买来的;甚至在日常里,和他分享“钱买不到的快乐”。这不是要弱化金钱的重要性,而是要防止孩子被钱完全控制。教育孩子金钱的边界,是另一种保护。
所以,真正有远见的父母,应该在努力赚钱的同时,把金钱观念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。告诉孩子钱的来源,让他们体验赚钱的艰辛,培养他们规划和分享的能力,更要不断强调金钱的边界。这样,孩子不仅能用好钱,还能活得自在,不至于被钱困住一生。
遗憾的是,很多父母宁愿在深夜加班,也不愿花一小时和孩子聊聊钱。他们以为“我多赚点钱就是爱”,却忽略了教育孩子正确看待钱才是更长远的爱。正如一句古话所说: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金钱观教育,才是给孩子最实用的渔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