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新政之下,教培行业转型的9个方向
2025-09-18

深夜的办公楼里,灯光还亮着,白色的荧光拉得整条走廊有些冰冷。张老师端着一杯微温的咖啡,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表格,眉头紧锁。窗口外,城市的街灯像无数双眼睛,盯着每一个熬夜的人。双减政策一夜之间像一道洪水,把教培行业的老规矩冲得七零八落。张老师想,不明白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走。教育的“市场秩序”,在政策的引导下被重塑,这意味着,所有机构、所有老师,必须在原有模式之外,找到新的立足点。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发布倡议书,强调要拥护政策、服务学生、合法合规、杜绝违规,强调校外培训要成为校内教育的“有益补充”。可问题来了:什么才是“有益补充”?路在哪里?焦虑在张老师心里慢慢沉淀,他知道,这不仅是政策的转折,更是行业和个人能力的一次大考。

素质教育,是最直观的出路。朋友圈里,艺术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培训的广告越来越多。资料显示,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。这背后,不只是政策号召,也是家长心理:学业压力减轻后,孩子有精力探索兴趣,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。一次,我和洛可可创始人贾伟老师直播,他半开玩笑地说,美感教育是“长期耳濡目染”,早学,才能深植。英孚教育推出儿童成长中心,涵盖艺术、科创、语言表达、文化传承等方向,好未来旗下“励步”品牌也加大了美育投入,网易有道成立少儿围棋项目。素质教育市场体量有限,竞争惨烈,但它是长期投资,能抓住政策趋势的机构,将在未来积累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
科学教育,是另一条赛道。中美贸易摩擦提醒整个国家,核心科技至关重要。少儿编程、机器人、人工智能课程逐渐兴起。教育部提出,新技术、新知识应进课程。新东方投资极客晨星,学而思布局编程教育,STEM+A逐渐成为战略方向。这条路需要新师资、新招生团队和技术系统投入,但与素质教育类似,它对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契合度高,长期回报可观。小机构,如果没有资源,可以尝试校企合作:利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,为学生提供专业补充,转型从2C模式到2B模式,成为学校的“有益补充”。这意味着,培训机构不仅要理解学校运作,还要接受严格管理,提高运营和服务能力。

家庭教育,也是一条潜力路线。家庭教育覆盖学科辅导、素质教育、陪伴成长。曾经的小灶式家教,现在拓展到陪伴规划、兴趣培养、高端住家教育。公开信息显示,广州体育新中考推动一对一体育家教需求,课时费可达200-350元。专业家庭教育平台有望脱离传统家政模式,独立发展。营地教育也是机会之一。寒暑假无法补课,孩子可以去戈壁徒步、名校游、国际插班、艺术营地,这些活动不仅拓宽视野,也磨练意志。即使资源有限,也可以尝试将现有内容、课程,适配不同客户群体,比如成人教育。

成人教育,尤其是考试、考证、职业技能培训,市场庞大而稳定。2021年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537万,中公、华图等机构市场份额大。成人教育和K12培训的共通点是考试驱动,但前者抗政策风险能力更强。除了考试,还有面试培训、职业技能培训、企业联合培养,商业教育、通识教育都属于潜在赛道。智能硬件,亦是机会。2021年中国教育装备展上,教育智能硬件大热,网易有道投入词典笔、作业灯、电子阅读器等产品。相比服务型培训,硬件边际成本低,扩展性强,但门槛高,需要技术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能力。

教育科技则是未来趋势。人工智能辅助教学、自动批改作业、个性化练习,将改变教育方式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2011~2020年教育信息化经费不低于教育预算的8%,2020年教育信息化财政支出近3800亿元。中小机构若资源有限,可尝试视频直播。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成为新教育渠道,优秀教师能够吸引百万粉丝,实现变现。雪莉老师的抖音英语课程,有540万粉丝,单条教学视频点赞数破万,这说明,小机构在数字化平台上,有机会超越传统规模优势。

整个行业的逻辑是清晰的:政策限制学科培训,释放时间与需求,推动多元化教育发展。素质教育、科学教育、校企合作、家庭教育、营地教育、成人教育、智能硬件、教育科技、视频直播,这九条方向各有门槛与机会。机构需要思考自身能力匹配和资源配置,抓住政策红利。对个人而言,这不仅是生存的考验,也是创新的机会:谁能在规则中找到增长空间,谁就能在新格局下占据主动。行业的震荡,并非终结,而是重塑秩序、升级能力、探索新边界的契机。那些能看透本质的人,会在乱象中找到方向,稳住业务,甚至开辟出新的蓝海。

张老师端起咖啡,深吸一口气,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回响。他知道,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。新政下的教培行业,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。每一次转型、每一次实验、每一次尝试,都是对未来的下注。小动作可以测试市场反应,小实验可以优化课程模式,失败和返工,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外部数据、政策指引、市场反馈,都是判断和调整的支点。只要理解需求、遵守规则、积极创新,未来仍有无限可能。像雪莉一样,即便是小机构,也能在直播和短视频时代创造惊喜;像素质教育的创新者一样,即便赛道有限,也能找到独特价值。重构后的教育生态,将更加多元化、科学化、技术化。真正能在其中生存并发展的,不是规模最大,也不是资本最雄厚,而是洞察行业本质、敢于试错、善于调整的人。理解了规则,也理解了机会,才能在变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点。这是教培行业转型的底层逻辑,也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