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写给很累的你:停止精神内耗,做有用的事
2025-09-18

夜深了,房间里只剩下电脑屏幕的光亮映在墙上,你盯着屏幕发呆,却发现思绪像潮水一样涌入脑海。为什么总觉得累?明明一天几乎没怎么动,可心里却像被拉扯得千疮百孔,呼吸都变得沉重。其实,这就是精神内耗在作祟。所谓精神内耗,本质是能量的浪费,不是在外界活动中消耗,而是在心理摩擦上消耗。你越在意别人的目光,越在乎那些微小细节,你的脑子就越是像在开无声的战争。你会去想同事脸上的表情、朋友的眼神、领导的一句话,每一次都能牵动你情绪的神经,让你焦虑,让你累。

这种累,不是身体上的累,而是心理上的累。你可能明明没有完成什么实质性任务,却觉得自己像跑了马拉松一样疲惫。资料显示,内耗效应是群体心理学中被验证过的现象,当个体把能量消耗在无谓的心理摩擦上,就会产生极度的疲惫感。回想自己,你是否经常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错误上,或者未来的未知上?你为了一点小小的失误懊悔不已,担心未来可能的失败,害怕辜负别人,甚至自我责备,精神就这样被不断消耗。

内耗形成的根源,往往来自对自己的不自信、内心的敏感和对高标准的自我要求。你看似理智,实际上总在心理上和自己较劲。你总把目光放在缺点上,对优点视而不见。你无法轻松接受别人的褒奖,觉得它是压力而非鼓励。你太敏感,总能捕捉别人不经意的眼神和动作,然后自我联想,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。你对自己要求很高,每一天都在忙碌,每一刻都不敢松懈,好像一旦松懈,整个世界都会落在别人后面。这种内耗,让你整个人被拉扯得疲惫不堪。

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精神内耗?答案很简单,也很实用。第一,学会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剥离开。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“课题分离”,就是告诉你,别人的想法、别人的情绪、别人的不满,那是别人的事,你无法干涉。你要做的,是区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,哪些是他人的事。同事想请你帮忙,是他们的事,你想拒绝,是你的事,同事觉得你小气,也是他们的事。清楚了这条界限,你的心才会轻一些,精神才会有空间。

第二,用激励去刺激行动。目标太宏大,距离自己太远,很容易让你内耗、拖延。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,每完成一个,就给自己一点奖励,像打游戏通关一样,你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。资料显示,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能显著降低拖延,增加行动力。你越动手,越少想,精神内耗自然减少。

第三,推翻负面信念。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,C是结果,A是前因,B是信念。很多精神内耗的人,把A直接当成C的原因,其实真正影响结果的是B。你信念的悲观、自我否定,才让你心情低落,行动迟缓。改变B,你就能改变C。一次失败,并不能说明你一无是处,你可以相信自己还有能力去改善和尝试。

第四,学会接纳自己。正视自己的缺点,欣赏自己的优点,接受真实的自己。把自己的标签写出来,列出喜欢做的、擅长的、不擅长的,慢慢你会发现,你没有想象中那么糟,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。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,但都是真实的你。接纳自己,不再和自己作无谓的心理斗争,内耗就会减少。

第五,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。承认有限,承认不完美,该认怂时就认怂。不要对自己撒谎,不必硬逼自己“我一定行”,也不必把别人作为衡量标准。真正的自我接纳,是承认做不到的自己,努力去改进,而非强迫自己去达到不切实际的目标。每天提醒自己:“全力以赴吧,哪怕做不到也没关系,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,自己以后会更优秀。”精神的负担就会轻一些,行动也更有力量。

当你开始实践这五点,你会发现生活慢慢轻松起来,笑容多了,精神饱满了。你会更专注于有用的事情,而不是无谓的心理摩擦。久而久之,精神内耗的状态会大幅减轻,你会对工作、人际关系都有更清晰的方法论。哪怕有人不喜欢你,也无妨,毕竟那是别人的事,不关你的事。你会发现,生活本来可以这么自由,思绪本来可以这么安静。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