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让想赚钱的心,萎缩了你的大脑
2025-09-19
那天黄昏,我坐在一条偏僻的老街上,远处的小摊冒着热气,空气里混着烤肉和焦糖的味道。一个年轻人拎着几袋廉价的日用品,神色匆忙,他不断刷着手机,嘴里嘀咕:“只要拉到十个,就能提成两百。”声音轻,却带着一股焦躁。那一瞬间,我突然想起过去几年见过太多类似的场景——当“赚钱”两个字在脑子里膨胀到极致的时候,人就像被抽掉了筋骨,只剩下单一的欲望往前扑。可惜,往往扑到的不是金钱,而是尊严的缺口。
人们常说,有利益分配的时候,才看清一个人。你可能觉得这句话老生常谈,但它最刺眼的地方恰恰在细节。比如分销。它原本是一种很中性的方式,甚至可以帮助新人低成本创业。可一旦涉及钱,有的人便立刻变了样。他们疯狂加好友,批量群发,强行推销,仿佛世界只剩下一个目标:把钱从对方口袋里掏出来。更极端的,是死缠烂打的私聊,一次不回就发第二次,第三次,直到把潜在客户逼到彻底拉黑。短期或许能有一点转化,可长远看呢?留给别人的,是心烦,是抵触,是永远不会再碰的冷漠。
前段时间,有个成员来找我。她抱怨说自己的客户先付了定金,后来退掉又从别人那里付尾款。她满脸都是委屈,话里也带着火气。可事实上,客户有选择的自由,你不能按着别人的头非要成交。这就是交易的本质,归根结底是对方要不要跟你合作,而不是你自己多努力。可她接受不了,愤愤不平地找我诉苦。后来,她又因为所谓的“名额”问题不断纠缠,甚至提出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。说实话,那一刻我对她的印象彻底崩塌,从之前的欣赏掉到负分。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再也不想与她往来的厌恶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她在整个过程中,脑子里只有利益。那颗想赚钱的心,像藤蔓一样疯狂生长,把她的人格、格局、信誉都挤压到角落,直至萎缩。
其实,很多人没意识到,你真正对外展示的,从来不只是产品,而是你整个人。别人怎么看待你,别人愿不愿意和你合作,别人是否想跟你做朋友,这些远比眼下的几百几千块钱重要得多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个人品牌”。它是长期累积的信任、印象和口碑,一旦被你自己轻率地磨损掉,想要修复比赚一笔钱难得多。
你也许会说,情绪来了怎么办?利益受损,怨气满满,不发出来憋得慌。没错,人都有情绪,但我给过很多人的建议是:延迟你的行为。那意味着什么?当你想抱怨,想投诉,想骂一句不合时宜的话时,先停一停,不要立刻按下发送。半天后,一天后,你回头再看,往往会庆幸自己没有冲动。人是有反思能力的,可前提是你要给自己留那点空隙。
在与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对话中,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:“即时反应往往是情绪的,延迟反应才是人格的。”短短一句,戳破多少尴尬与懊悔。
为了让大家更有体感,我曾建议过一个小实验:当你下次想在群里抱怨时,先写好,存在草稿箱里,强迫自己12小时不发出去。12小时后,你再打开看看,绝大多数时候,你会选择删除。这个小动作,当天就能做,但长期做下去,你会发现自己的格局和耐心在无声地被雕刻。
当然,实验不总是成功的。有次我自己就翻车过。那天遇到一个恶意挑衅的留言,我一气之下立刻回复了,言辞锋利。结果呢?十分钟的畅快换来两天的尴尬,不仅对方拿着截图到处转发,连一些朋友也私下提醒我“不像你”。那一次,我狠狠返工,把自己设定的延迟规则重新贴到电脑屏幕上。失败本身没什么,关键是要能承认,并用返工来换成长。
从外部证据看,这并非个例。哈佛商业评论曾在2021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:在职场冲突中,如果人们能延迟反应24小时,约有72%的冲突会被自然化解。数字本身说明,很多时候,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严重,而是我们反应过快,把矛盾推向不可逆。
所以,我越来越相信,做一个什么样的人,比赚多少钱更重要。尤其是放到长期。短期的得失会过去,但留下的印象会伴随很久。
有朋友评价过一个老同事,说他“亏钱也要守信,吃亏也要留余地”。听上去很傻吧?但正因为如此,他的人脉越来越广,机会越来越多,很多大单子反而都找上门来。短期吃小亏,长期赚大局,这就是个人品牌的红利。
还有一次,我观察到一个细节。一个团队里,两个成员因为佣金分配争得面红耳赤。领导没有直接裁决,而是让他们各自写下三点“如果我是对方,我会怎么想”。结果写完之后,两个人的火气瞬间小了一半。那种换位思考的训练,就是另一个小动作,简单却有效。你也可以当天就试一试,当你和别人有矛盾时,先默写三条“如果我是他”,很多僵局就会松动。
在我看来,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:人最终收获的,从来不是眼下的小钱,而是别人对你的信任和愿意靠近的心情。如果你是一个让人舒服的人,哪怕你暂时不推销,别人也会主动找你。如果你是一个只盯着利益的人,哪怕你产品再好,别人也会绕开你。
遗憾的是,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这一点。他们以为自己在努力挣钱,实际上却在默默消耗掉未来的机会。短期焦虑换来长期孤立,这是最常见却最隐蔽的代价。
或许我们都需要经常提醒自己:赚钱的心不要变成唯一的心。赚钱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目的应该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,一个更受欢迎的人,一个别人愿意与之同行的人。
正如古语所说:“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”心要留一点空,脑子才不会被利益填满到透不过气。这样的人,格局才撑得住,路才走得远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