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从0开始学视频号,累计变现5万+,为什么我说普通人副业赚钱,视频号是首选?
2025-09-19

夜深人静的时候,我刷到一条视频,只有短短十五秒,一个年轻妈妈把孩子哄睡后,坐在客厅里剪视频。她边剪边笑,说:“没想到,这也能赚到钱。”视频很普通,画质也一般,可评论区里全是羡慕的留言,有人问她怎么做到的,有人说自己也想试一试。那一刻,我忽然意识到,很多人眼里的差距,不在起点,而在有没有抓住新风口的勇气。

很多人一听“副业赚钱”,下意识想到抖音、快手,觉得那是大咖的舞台。李佳琦、薇娅、罗永浩,这些名字把普通人挡在了门外。可是,视频号不一样。张小龙在2021年的一次演讲里说过,视频号不会刻意扶持名人,也不会集中流量在头部。换句话说,十二亿微信用户就是一个天然的土壤,给了普通人更多机会。没有明星光环,没有平台签约,甚至没有庞大的制作团队,依然有人靠视频号从零起步,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
在我的训练营里,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。一个国企职员,原本每天机械化工作,生活平淡到自己都觉得乏味。她加入视频营后,从完全不会剪辑的小白,硬是学成了视频剪辑高手。粉丝从零涨到两万,靠广告和副业合作,赚到了两万多块。更重要的是,她的单位也注意到她,觉得她有新媒体的潜力,给了她晋升机会。表面上是副业带来的收益,实际上改变的是她整个人生的走向。

另一个案例更让我印象深刻。一个普通教师,起初连面对镜头都紧张,视频号对她来说几乎是陌生的世界。可她坚持在群里打卡,接受助教的点评,哪怕剪辑一条十五秒的视频也要磨上几个小时。几个月后,她接到了支付宝、华泰证券这样的商业合作,累计变现过万。她对我说:“要不是社群的监督,我可能早就放弃了。”这就是责任和解释的力量,有人背书,有人推动,你就不容易掉队。

但视频号真的那么容易吗?也未必。很多新人上来就拍,拍了一堆没人看的视频,然后就灰心丧气。常见的困惑是:不知道怎么定位,不知道拍什么,不会剪辑,不懂变现。于是他们把失败归咎于平台,觉得“红利期已经过去”。可事实是,问题出在方法。

我建议过一个小实验,简单到今天就能开始:给自己设定七天,每天固定时间拍一条十五秒的视频,不管是读一段书、分享一个心得,还是展示日常小技巧。不要想太多,也不要怕出丑,坚持七天,你会发现自己从最初的拘谨,逐渐进入到一种自然的表达状态。这就是突破的第一步。

当然,实验不一定一帆风顺。有学员跟我反馈过,他连着坚持十天拍视频,播放量始终上不去,只有个位数。他差点放弃,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。但我让他返工,不是推倒重来,而是复盘:标题有没有吸引人,封面是否清晰,内容是否足够简短有力。调整之后,他的第十三条视频突然突破了一万播放。失败和返工,本就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
外部证据也能印证这一点。QuestMobile在2021年的数据报告里显示,视频号的活跃用户规模超过4亿,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达到33分钟。更关键的是,视频号的流量分配不像抖音快手那样集中,而是“长尾效应”明显,大量中小创作者都能分到一杯羹。这意味着,哪怕你只有几千粉丝,只要内容有价值,也可能靠接广告、带货、开课赚到钱。

有一位摄影师学员,他原本已经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,可传统摄影行业的收入有限。他在视频号里尝试做肖像系列,几条视频播放过万,还直接吸引到了学员,促成了线下摄影训练营。那天他在群里说:“以前觉得副业是补充,现在觉得这是我的未来。”这句话让我久久难忘。

其实,很多人真正的障碍,不是不会拍视频,而是心理上的犹豫。他们总觉得自己普通,没有资源,没有粉丝,怎么可能成功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视频号的价值就在于,它和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天然绑定。你的视频最先看到的,是朋友、同事、亲戚,他们是第一批支持者。普通人最大的优势,不是你有多特别,而是你真实。

我记得有个学员,她从事法律研究,从来没接触过视频制作。可她愿意尝试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录制育儿法律小贴士。没想到,这样的内容反而特别受欢迎,帮助她跨界成了一名育儿讲师,还开设了自己的训练营,累计变现两万多。她笑着说:“没想到,法律和育儿能搭在一起。”这就是旧法新用,信息差带来的新机会。

对普通人来说,视频号的门槛很低,手机就是工具,生活就是素材。你不需要豪华的布景,不需要昂贵的设备,也不需要明星的光环。需要的,只是愿意开始,愿意坚持,愿意在失败中返工。

或许有人会说,这样的小钱算什么。但我想提醒你,副业的意义从来不只是钱。它是你和世界的一次新的链接,是你突破自我的一次训练,是你让生活更有掌控感的方式。

在一次分享会上,有学员对我说:“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螺丝钉,现在觉得自己也能创造价值。”说这句话的时候,她眼里闪着光。我想,这就是视频号带给普通人最大的礼物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