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什么样的人,更容易抑郁?
2025-09-19

那一晚,雨下得很急,窗外的路灯把雨丝切成一条条明亮的线。小城的诊所候诊区里,坐满了人,有人抱着纸杯在发呆,有人不停刷着手机,也有人干脆低着头沉默不语。医生叹了口气说:“这一个月,抑郁和焦虑来就诊的,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。”那句话像冷风一样钻进耳朵,让人猛地意识到一个事实——抑郁,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名词,它已经在我们身边,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。

很多人以为,抑郁只是情绪不好,是矫情。但当你半夜两点还睁着眼睛,盯着天花板数不清的裂纹,心里却只剩下一个念头:我为什么要撑着活下去?那一刻,你才会明白,这不是矫情,是一种被压迫到极限的呼吸。资料显示,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20年就发布过数据,全球约有3.8%的人口患有抑郁症,而在15到29岁的年轻人中,抑郁更是自杀的主要原因。

很多人都在问:到底什么样的人,更容易抑郁?

答案从来不是单一的。有人因为目标过高,有人因为责任过重,有人因为人际关系里的无休止消耗。

我曾经采访过一位职场女性,三十岁不到,已经是公司的中层。她每天从早到晚开会,晚上还要回家辅导孩子功课,微信上客户消息一条都不敢漏。她说自己像一台机器,白天维持业绩,晚上维持家庭,甚至连喘口气的权利都觉得是奢侈。表面上她风光体面,实际上却在药物和失眠中挣扎。她悄声告诉我:“我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。”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复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抑郁往往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,而是长期累积的消耗。当一个人被困在某种“执念”里,越挣扎越耗损,情绪就会逐渐塌陷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奈斯教授曾提出过一个理论:抑郁是大脑发出的信号,用来提醒我们放下不切实际的目标。就像你反复跳着去够一颗高高的果子,越跳越累,情绪就会强迫你停下来,避免你真的因为耗尽体力而倒下。

但现实是,大多数人听不见这个信号。就像李雪琴,她对外是幽默、机智、风光的段子手,实际上长期被“让所有人满意”的执念困住。为了妈妈满意,她逼自己永远考第一;为了不让别人失望,她不敢拒绝任何邀约。她笑给所有人看,却把哭留给自己。她说“好人累死”,那不是一句玩笑,而是一句写满了倦怠和绝望的注解。

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陷入抑郁?我总结过几个特征。

一种人是完美主义者。他们对自己近乎苛刻,容不得一丁点瑕疵。每一次小小的失败,都会被放大成巨大的打击。比如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,她花整整三天修改一个海报的配色,只因为觉得“不够完美”。最后她累到崩溃,项目却依然被否定。她后来对我说:“我不是怕别人骂我不好,我是不能原谅自己不好。”这种内耗,最容易把人拖向抑郁的深渊。

另一种人是长期的“老好人”。他们习惯性满足别人,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。一个朋友常常替同事加班收尾,明明心里愤愤不平,却一句拒绝都说不出口。慢慢地,他对世界的期待只剩下沉默,甚至觉得自己活着就是“别人眼中的工具”。抑郁,在这种自我牺牲的模式里悄然生根。

还有一种人,是被过高的目标困住的人。他们明明缺乏资源,却被迫冲刺看似光鲜的高台。电视剧《我黄金光辉的人生》里,女主智安就是这样。她背负家庭破产的重担,拼命争取一个几乎注定落空的机会,最终崩溃到吞药自杀。幸运的是,她被救下了,才有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,学会适时放弃。这种放弃,并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。

那我们能做些什么?

我见过一位心理咨询师教来访者做了一个小实验。她让对方写下这一周所有要做的事,然后划掉一半。来访者愣了,说:“哪能随便划掉啊,这些事都重要。”咨询师却说:“不划掉,你就会崩溃。”结果那人硬着头皮划掉了几件事,才发现世界并没有因此塌陷,反而第一次感到轻松。这个实验后来也帮到了我。每当我陷入焦虑,就会列清单,然后划掉不必要的部分,提醒自己:有些事不是必须的。

当然,并不是每次实验都成功。我也试过一次彻底的返工。那天我决定“彻底放下手机”,晚上九点就睡觉。结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脑子里全是工作消息,越逼自己不看,越睡不着。到凌晨两点,我终于忍不住开机,才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紧急的通知。我笑自己:“原来是我在困住自己。”失败的尝试,让我更明白,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一次次试错和修正。

外部的证据也能帮我们更清醒。哈佛大学詹姆斯·戈登教授曾说过:“抑郁既是危险,也是机遇。”它迫使我们停下来,重新审视自己的模式。遗憾的是,很多人把抑郁当成羞耻,而不是信号。事实上,当你感到崩溃时,与医生、心理咨询师对话,才是真正的责任感。因为这是对自己、对家人最负责任的姿态。

有一次在医院候诊区,我看到一个父亲陪着女儿来看诊。女孩大概十七八岁,低着头一句话不说。父亲却轻轻拍着她的背,对医生说:“我带她来了,您帮帮她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很感动。抑郁从来不该是一个人独自承担的秘密,它需要有人站出来背书,需要有人给出“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的解释。

如果要说结论,我更愿意说是提醒。更容易抑郁的人,往往是那些对自己要求太高、对别人过于体贴、又不懂得求助的人。他们坚强得近乎残忍,却忘了人本该是脆弱的。

看清自己的执念,学会适时放弃,允许自己失败,寻求他人帮助——这些看似简单,却是穿越抑郁的必经之路。

最后想起一句古话: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意思是说,当心灵清空时,才会生出新的光亮。

愿你也能在痛苦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光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