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如何让别人自愿追随?详解「五级领导力」
2025-09-19

夜幕低垂的时候,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坐在昏暗的办公室里,桌上散落着文件和咖啡杯,屏幕上的数字却迟迟没有变好。他叹了一口气,对身边的朋友说:“他们为什么就是不跟我拼命干呢?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在意公司的未来吗?”这句话,像一块石头落在了空气里,砸出沉沉的回响。问题并不在于员工们不努力,而在于他们没有理由自愿追随。

麦斯威尔在《领导力五层次》中指出,领导力的进阶就像攀登五级阶梯。从职位到许可,从绩效到发展人才,再到巅峰。这并非抽象的理论,而是一条清晰的路径。问题是,大多数人困在第一级,以为权力足够,却忽略了,人心才是真正的引擎。

我曾见过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某家制造业工厂的主管刚上任时,仗着职位下命令,动辄说“这是上头的决定,你们必须执行”。结果呢?表面上大家点头,私底下却各怀心思,能偷懒就偷懒。生产线上的效率越来越差,连最基本的交付都出问题。他很困惑,明明自己有权力,为什么团队不买账?直到有一天,他被调岗,临走时车间里没有一声挽留,反倒有人低声说了句:“终于走了。”那一刻,他才意识到,职位从来不是追随的理由。

领导的第一级,确实给了你一个机会,但那只是开始。真正的转折点在第二级,也就是“许可”。当人们开始因为喜欢你、信任你而愿意跟随时,团队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。我记得在一家互联网公司,项目经理小吴有个习惯:每次开会前,他都会逐个问团队成员最近生活怎么样。有人抱怨孩子生病,他会主动调整工作分配;有人想报课程学习,他会鼓励并争取公司补贴。慢慢地,大家觉得他不是“上司”,而是伙伴。结果项目最紧张的阶段,没人喊累,大家甚至主动加班。他们说:“因为他平时在乎我们,我们也愿意为他拼一次。”这就是第二级领导力的力量。

但光靠关系不够。领导力如果不能产生成果,很快也会失效。第三级“绩效”的关键,在于用结果赢得信任。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·福特说过:“你无法把声誉建立在你将要做的事上。”换句话说,团队不会因为你画了多少蓝图而追随你,他们要看你能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成绩。

有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,接手时亏损严重。很多人质疑他撑不过半年。他没有急于改革,而是先带头跑市场,每天陪着业务员去最艰难的门店。他亲自做演示、谈价格,甚至在仓库帮忙搬货。三个月后,销售额止跌回升。半年后,公司扭亏为盈。员工们说:“他不光要求我们做,他自己也在做。”那一刻,尊敬和信任自然建立。

不过,绩效只是第三层。很多领导人以为有了成绩,就一切稳固,其实不然。当环境变化、行业下行,单靠个人的能力,往往撑不住。真正的长远领导力,在于第四级——发展人才。一个人再强,也只是加法;只有培养出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,才是乘法。

这里有一个小实验,你不妨明天就试试:找出一位下属,不要再替他解决问题,而是让他自己试着想办法。你可以旁边观察,必要时提问引导,但不要直接给答案。哪怕他失败了,也让他先总结,再和他一起复盘。这就是培养的开始。许多领导人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习惯性替别人兜底,结果团队永远长不大。

我曾经见过一家快速扩张的科技公司,创始人喜欢亲力亲为,大小决策都要过问。起初大家觉得他能干,渐渐地却发现公司越做越慢。后来,一次投资人问他:“如果有一天你不在,公司还能不能正常运转?”这个问题让他彻夜难眠。他开始尝试放权,安排骨干去带小团队,还要求每个人都要培养接班人。半年后,公司内部竟出现了几个新的“小领导”,他们能独立负责项目。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,反而更强了。

然而,达到第四级也还不算真正的巅峰。第五级,才是人们愿意因为“你是你”而追随的境界。乔布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他早期脾气暴躁,难以相处,但当他历经被驱逐、失败、反思,再回到苹果时,已经完成了从1.0到2.0的转变。他不只是天才,更是懂得打造文化的人。皮克斯的合伙人艾德·卡穆尔曾说过,乔布斯学会了让别人发挥天赋,而不是用自己的锋芒压制别人。正是这种进化,让他成为真正的巅峰领导者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巅峰不是目标,而是结果。当你在第二级用心建立关系,在第三级创造成绩,在第四级不断发展人才,时间久了,你自然会成为那样的人。别人追随你,不再是因为职位、薪水或短期利益,而是因为你本身就是信任和价值的象征。

但我们也要看到,领导力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。很多人会在中途摔倒。比如有一位企业家,在培养团队的过程中犯了个错误,他过早放手,结果团队接连失误,导致重要客户流失。那一刻他很懊悔,但也学到了:培养不是甩手,而是循序渐进。失败反而让他调整了方式,从“一放了之”变成“边放边陪”,后来才真正把团队带了出来。

这提醒我们,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平衡。你既要敢放手,也要敢承担;既要要求结果,也要允许试错;既要关心关系,也要坚持原则。

如果你想知道怎么立刻开始,可以试试另一个小动作:明天上班时,和你团队里最安静的那个成员聊十分钟,不谈工作,只聊生活。你会发现,他可能有一些未被注意的想法或困境。这一步,看似微小,却可能成为建立信任的开端。

外部的证据也支持这一点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,人们学习和模仿的87%来自亲眼目睹的行为,而不是听到的言语。这意味着,如果你想让别人追随,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喊口号,而是身体力行。正如火车的势能决定了它能不能冲破阻碍,领导者的行动,才是真正的驱动力。

所以,如何让别人自愿追随?答案或许并不复杂:先从领导好自己开始。放下职位的幻觉,走进人心的许可,创造绩效的信任,培养人才的倍增,最终抵达巅峰的自然而然。

有人说,领导力像是一场长跑。你可以孤独地快跑,但真正的领导者,会带着人一起走,而且希望他们先到达终点。最后,他留下的一句话值得我们记住:“领导力不是让别人成就你,而是你成就别人。”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