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债6位数,40岁靠写作实现逆袭,我终于明白:失败只有一种,就是半途而废
2025-09-23
夜很深,楼下的便利店灯光还亮着,我坐在书桌前,盯着屏幕上那串冰冷的数字,六位数的负债。四十岁,我原以为是人生的中场休息,却没想到是被现实按在地上的一记重击。每一笔账单都像一块石头,压得我喘不过气。我问自己:“是不是走错了路?”可转念一想,真正的错,不是跌倒,而是跌倒后就躺下不动。
两年前,我还在不停试探各种所谓的捷径。小红书的课程、理财的群、直播的讲座,我都挤进去听,听到激动的时候就掏钱买。每一次都告诉自己:这次一定能翻身。可现实是,钱没翻出来,债却翻倍了。那时候,我甚至不敢看父母的眼睛。父亲有一次从超市出来,竟然忘了回家的路,我看着他无助地站在人群里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我心里很清楚,父母老了,时间不会等我了。如果我还在逃避,那就真没机会了。
我开始去寻找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。有人说,普通人能立身的最好方式,就是培养一个单点技能,把它打磨到足够锋利。那天在直播里,粥左罗老师提到写作。他说:“写作是普通人最容易上手的杠杆,你只要写得够好,哪怕是一个小点,也能撬动别人的注意力。”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我心里。我想试试,可心底也在打鼓:我真的能写好吗?
我报了一个21天写作训练营。课程并不复杂,可我高估了自己。几天后,作业被退回,评语很直接:“框架不清晰,逻辑不完整。”我脸红到耳根,手心发烫。心里那个声音冒出来:“算了吧,你不适合。”于是我消失了,假装没来过。可在群里,看到和我一起进营的小伙伴,已经有人靠写作赚到钱,我心里酸得厉害。原来差距不是天生的,而是坚持与放弃之间的选择。
那一刻,我明白了,失败其实只有一种,就是半途而废。你不去做,不去坚持,再好的机会也会在你手里化成泡影。于是我硬着头皮回来,找到助教,重新开始。她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思考写作定位:你想写什么?你能写什么?我想了整整一周,从英语老师的经验,到生活里的困境,到社会观察,每一个角度都试着梳理。虽然没完全理顺,但我第一次认真对待写作,不再只是把它当成一张彩票。
我开始做一个小实验。每天收集十个爆款标题,坚持三十天。起初很枯燥,甚至觉得浪费时间。但到了第三百个标题时,我突然发现规律:好的标题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,而是有模式可循。有对比,有悬念,有明确的利益点。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,原来写作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能,而不是天分。
也不是没有挫败。第一次写人物稿时,我几乎推翻了三遍。老师让我重写,我气得摔了笔,觉得自己不行。可冷静下来,我还是打开电脑,把故事重新写一遍。每改一次,我就能看见自己的漏洞,也能看见进步。那是一次返工,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。我终于意识到,写作和人生一样,不怕失败,就怕不敢重来。
后来,我试着把写作和英语教学结合。原本教材里的知识点枯燥难懂,我用案例写成小故事,比如一个孩子怎么在超市里用英语问路,一个学生如何在游戏中和外国人交流。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,甚至开始主动用英语聊天。有家长跟我说:“孩子不仅成绩上去了,还对英语有了兴趣。”那一刻,我第一次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价值,不只是钱,还有影响力。
我也曾经怀疑过,这样的小尝试能改变现状吗?直到参加30天爆款训练营,我做了两个公众号账号,开始有了流量和收益。金额不算大,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靠文字把钱挣进账户。那种感觉,就像黑夜里看见一丝微光。我知道自己走对了。
现在,我已经成了写作训练营的助教。每天有学员问我各种问题:“老师,开头怎么写?”“老师,我逻辑乱怎么办?”有时凌晨两点,我还在回复。看着他们从一句话都写不清,到能写出完整文章,我仿佛看见了当初的自己。帮助他们的过程,其实也是不断提醒自己:别忘了,你曾经走过的路,就是你今天能托举别人的底气。
资料显示,2023年中国内容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,而其中个人创作者贡献的比例在逐年上升。这意味着,写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,而是普通人都能用的技能。只是大多数人半途而废,没有熬过最难的那一关。真正能改变命运的,不是写作本身,而是写作背后的坚持。
有人问我:“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”我说,不是赚到钱,而是学会了不轻易放弃。负债六位数的时候,我以为自己已经走到尽头。可坚持写作,让我看见了另一条路。失败只有一种,就是半途而废。只要你不停,就还有机会。
或许有人觉得,这样的逆袭太慢,太辛苦。但我明白,人生拼的不是速度,而是耐力。该走的路,一步都不能少。写作教会我,哪怕你今天只写下三百字,只要不断积累,总有一天会变成三千字,再变成三万字。幸福和成功一样,都是一点点堆出来的。
有学员在结营时对我说:“谢谢你,没有嫌弃我笨。”我笑了笑,其实我更要谢谢他们。是他们让我看到,坚持不是空话,而是每天一次次不放弃的选择。失败不会因为跌倒而来,而是因为停下。只要走下去,就总能走到不一样的地方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