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鸿星尔克一场直播4亿点赞!看完河南暴雨中“顶级富豪”所做一幕,我顿悟为何要支持国货
2025-09-23

七月的郑州,雨下得密不透风。街道成河,地铁成湖,人们一边自救一边在社交平台呼喊。有人举着孩子站在齐腰深的水里,有人敲打着被困的车窗,还有人把求助信息一条条发到网上。刷屏的不止是灾情,还有焦灼的无力感。就在这个时候,一家几乎被人遗忘的国货品牌突然闯进了热搜。鸿星尔克。7月21日,他们宣布向河南捐赠5000万物资。消息一出,评论区炸了。一条“感觉你都要倒闭了还捐了这么多”的留言,被七十多万人点了赞。

这是怎样的反差?一家多年不温不火的国产运动品牌,门店冷清到顾客稀稀落落,却在灾难中毅然拿出巨款,连一句宣传都没有。甚至连他们的总裁吴荣照都低声回应:“尽自己的一份力就好,宣传资源应该留给灾区。”低调到骨子里。

这种低调,让网友们心酸,也让人顿悟。原来,在明星捐款的热闹之外,在外企广告的声量之下,还有这么多中国企业在默默付出。他们不吆喝,不作秀,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,挺身而出。

其实,鸿星尔克并不是孤例。公开信息显示,河南暴雨期间,国内已有几十家企业捐款捐物,总额超过17亿。吉利汽车捐了3000万,评论区冷冷清清,没几个人知道。汇源果汁已经申请破产重组,背着百亿负债,仍然第一时间捐出一百万物资。牧原股份在河南有养殖场,同样遭灾,却悄无声息捐了一亿。网友总结得好:他们倾囊相助,却不为人知。

这并非偶然。中国企业在灾难面前,有一种朴素却动人的逻辑——生在这片土地,就要护这片土地。有人把这三个字总结成“应该的”。平常,他们可能只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对手,可一旦国家有难,他们会立刻站在同一条战线上。

辽宁方大集团就是个典型。微博粉丝不足一万,舍不得给自己买会员,却一次次豪掷巨款。这次河南,他们捐了两个亿。去年武汉疫情,他们也是第一时间捐款两个亿。企业的宗旨写着“取之于社会,回报于社会”,他们真真切切地做到了。

还有蜜雪冰城。总部就在郑州,公司所在大楼也被淹了,自身损失惨重。但他们第一时间捐出两千万,还抽调人手,把急需的物资送到居民手里。宇通客车同样如此,工厂进水,仍然拿出一千万支援。河南本地的胖东来,更是组建救援队,亲自参与到救援中。

网友一句话说得透彻:终于明白为什么要支持国货了,因为只有中国企业,才能救中国。

这种担当,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。有人说,捐款容易,坚持做难。可事实证明,他们不仅能捐,还能做,而且做得很实在。阿里旗下的盒马,第一时间把45万件生活物资运到郑州,免费发放给居民。腾讯上线了救援信息登记模版,让互助和救援更高效。高德地图做了“暴雨积水地图”,点击一个点就能找到避难所和救援电话。疫情期间,有领导抱怨缺少社区防疫软件,没多久,阿里和腾讯就上线了小程序,让社区信息采集更安全高效。

这就是差别。外界看到的,是一笔笔捐款。可真正的价值,是他们在危机时刻,能精准补上缺口。缺钱,他们捐钱;缺物,他们运物;缺技术,他们立马顶上。

对普通人来说,这不仅是一份感动,更是一种提醒。我们日常消费,常常被外企的光环迷了眼,觉得国货不够时尚、不够体面。但当灾难来临,你会发现,真正和你站在一起的,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国产品牌。

鸿星尔克的新闻出来后,网友们一窝蜂涌进直播间,想用购买来回馈。可他们的主播一再劝退:“不要因为我们捐款就来消费。你要是真觉得不喜欢,就别买。我们希望有一天,你们是因为我们的品质,才选择我们。”对国家,他们尽责;对自己,他们只凭实力。善良而有尊严。

这场灾难,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韧性,也看到中国企业的风骨。捐款不是公关,援助不是噱头,而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本能回应。

资料显示,中国红十字会在7月25日发布公告,全国已有超过300家企业参与到河南救灾行动。数字背后,是数不清的仓库夜晚灯火,是一车车装满物资的货车,是无数默默加班的员工。

或许,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国货。它们不仅仅是消费选择,更是一种信任,一种共生关系。当危机来临,它们会拉你一把;而在平常的日子里,我们是否也该给它们一次机会?

有人说,中国企业身上有一种罕见的品质,那就是风骨。风骨是什么?是舍得,是担当,是对土地和人民的赤子之心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