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能干成事的人,无非是摸透了人性
2025-09-23

深夜的火车站,灯光昏黄,人群匆匆。一个中年男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,脸上带着疲惫。他刚结束一场谈判,合同没签下来,却笑着给团队发消息说:“一切顺利。”手机放下的那一刻,他的肩膀彻底塌了下去。旁边的小伙子好奇地问:“哥,你怎么总能把事办成?”他愣了一下,只说了一句:“无非是摸透了人性。”

很多人觉得能干成事,靠的是智商、学历、努力,甚至运气。但仔细去看,那些真正把事干成的人,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共通点——他们懂人性,不是去挑战人性,而是顺着人性来做事。

资料显示,哈佛商业评论曾在2021年对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层做过调研,结果显示:在涉及团队协作和跨部门沟通的项目中,成功率最高的,不是资源最多的公司,而是那些懂得调动人性、让人愿意跟随的领导者。换句话说,管理的本质不是制度,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把握。

任正非有句名言:“不要围着我转,要围着客户转。”这句话看似在讲客户,其实背后是对人性的拿捏。他知道员工拍马屁是人的本能,顺着这个人性,他没有去苛责,而是改了激励方向:马屁拍我没用,客户喜欢你才有用。于是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客户,这就是顺势而为。

人性里有个普遍规律——趋利避害。很多公司在激励时喜欢画大饼,讲愿景、讲梦想。但对刚入职的年轻人来说,房子买不起,恋爱都谈不起,你跟他谈梦想,反而让他更焦虑。他需要的不是梦想,而是现实的回报。华为早期就懂这一点,所以在人才选拔上,更倾向于出身贫寒的人,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改变命运。

在与老同事的对话中,有人说:“我留在这里,不是因为满意,而是怕失去工作。”听起来残酷,却是人性。很多老板总想让员工“满意”,以为满意度高就能留住人。但事实是,满意从来不是最稳固的黏合剂,责任和利益才是。你让我承担责任,就得给我对应的好处;如果好处没有,那责任也很快会崩塌。

人性的另一面是自私。很多人把自私当成贬义词,但任正非说过:“无私是最大的自私。”这句话听上去矛盾,其实直指核心。所谓的无私,不过是格局更大的自私。父母养育孩子,看似无私,其实是血缘与爱的延伸。员工为企业拼命,看似奉献,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。能干成事的人,不是去否认这种自私,而是建立机制,让自私和目标统一起来。

有一个很典型的小实验,你今天就能试。假设你是团队负责人,想让大家主动承担额外任务,不要直接说“为了公司”,而是换句话说:“这件事做好了,你们能多拿一笔奖金,未来升职机会也更大。”试一次,你会惊讶,原本没人愿意动的事情,很快有人抢着做。这不是洗脑,而是顺着人性的“贪”去设计,让动力自然发生。

当然,也会有返工的时候。某家创业公司一开始学硅谷,给员工无限零食、游戏室、午休床,以为这样能留住人才。结果两年后发现,员工该走还是走,甚至离职率更高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把人性理解错了。员工真正要的不是零食和娱乐,而是成长路径和利益分配。后来公司痛定思痛,把激励机制改成“项目奖金+内部流动”,离职率才降下来。这一次返工的代价很大,却让他们明白,所谓“人性化管理”,不是宽松,而是满足自私心。

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故事。刘邦能打下天下,不是因为他武功盖世,而是因为他懂人心。他能让张良出谋划策,让萧何安抚军心,让韩信统帅三军。项羽虽力拔山河,却不能容人,结果兵败乌江。这就是人性的差别,决定了结局的差别。

人性还藏着一个微妙的规律——害怕失去。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:同样是一笔100块的收益和损失,人们对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对收益的快乐。企业管理里,这个规律随处可见。华为每年淘汰10%的干部,就是用“危机感”让中层保持动力;而基层员工,则用“饥饿感”去推动奋斗。这种制度设计,并不是对人性的压榨,而是利用“怕失去”的本能,逼迫人不断向前。

你也可以做个小动作,当你发现自己或者团队陷入惰性时,尝试制造一点点“失去感”。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小惩罚:今天任务没完成,就少刷一次短视频;团队里可以设置“流动名额”,表现差的人要退出项目。别小看这种小惩罚,它往往比大奖励更有效。

但顺应人性,并不意味着一味纵容。人性里还有懒惰的一面。如果只靠激情和口号,很快会消散。能干成事的人,会把人性中短期的冲动,转化为长期的机制。比如,华为要求高层干部有使命感,中层干部有危机感,基层员工有饥饿感。每一层人性都不同,但他们都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。

这一点在家庭中也一样。父母总想让孩子懂事,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。聪明的父母不会硬压,而是顺着贪玩,把学习变成游戏。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去做。教育的核心,也是人性管理。

说到底,能干成事的人,靠的不是超凡的天赋,而是对人性的敬畏和利用。他们知道人性无法被改造,却可以被引导;知道人心无法被强迫,却可以被吸引。

一个朋友评价他曾经的领导:“他从来不讲忠诚,只讲职业性。离开公司时,他只说了一句:不带走一片云彩。”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。忠诚不是口号,而是职业人的本分。能干成事的人,也往往懂得这一点。

或许,这就是我们该思考的:真正的智慧,不是和人性对抗,而是让人性为你所用。你越懂人性,越能把事干成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