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“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?”:真正厉害的人,都是“反内耗”体质
2025-09-23

深夜的地铁里,一个年轻人靠在座椅上,眼神空洞,手里紧握着手机。他刚加完班,手机屏幕亮起,是朋友发来的消息:“出来喝一杯吗?”他看了一眼,没回,心里却翻江倒海。不是没空,也不是没钱,而是连回答的力气都没有。他明明一天忙得马不停蹄,却偏偏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成。这种累,不是身体的累,而是心里的内耗。

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。考试还没开始,就担心自己考不过;领导一句话没回应,就反复猜测是不是工作出了问题;恋人消息迟迟不回,就开始脑补无数剧情。人是能量有限的生物,心理学家说过,每个人每天的心理资源就像账户里的存款。可是我们常常把大部分都花在和自己对抗上,真正能用来行动的那一部分寥寥无几。

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:“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。”思想是文明的力量,却也可能成为拖垮自己的陷阱。短片《星期六》里,一个男人把洗碗、付账、打电话这些琐事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,结果一整天什么也没干。琐碎的事本来只需两小时,却被耗成了八小时的自我消耗。现实生活里,多少人和他一样,被无形的内耗困住,白白消耗掉原本可以创造价值的时间。

有人说,累的是工作,其实让人崩溃的是自己和自己的拉扯。日本心理医生中村恒子,用一生写下《人间值得》。她年轻时嫁错了人,丈夫不顾家,她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。换作别人,早就怨气冲天。可她却选择吃就好好吃,睡就好好睡。忧虑未来,于事无补,她更愿意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。多年之后,她依然用淡淡的一句话提醒世人:“谁也无法预料未来,别提前透支力气。”

真正可怕的,是我们习惯性地不放过自己。英国畅销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里写到:“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。”知乎上有人说过,内向的人出门前会因为穿什么衣服纠结半天,发条朋友圈要失眠一晚上。那种在意别人的眼光、反复检讨自己的性格,让人始终处于焦虑的漩涡里。萨特写过一句话:“人时时刻刻保持自我克制,是一件很愚蠢的事。”我们不是输给别人,而是输给了脑子里那个苛刻的小人。

日剧《我们无法成为野兽》的女主深海晶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外人眼里她事业爱情两手抓,笑容灿烂,几乎完美。可只有她自己知道,所有的笑容都在逢迎,所有的完美都在硬撑。人可以装下去,却永远骗不了内心的疲惫。真正的自由,是敢于不讨好所有人,敢于不把完美当作人生的唯一答案。

如何摆脱内耗?美国学者史蒂芬·柯维提出过“影响圈”和“关注圈”的概念。我们关注的往往比能影响的要大得多。比如抱怨天气、吐槽上级,花掉了大半心思,却对结果毫无改变。与其关注自己控制不了的,不如专注在能掌控的地方。比如,想升职,就拿出成果去影响老板,而不是每天在茶水间叹气。减少内耗,就是学会缩小关注圈,扩大影响圈。

这里可以做一个小实验:今晚睡前,写下三件你担忧的事,然后划掉其中完全不受你控制的部分,第二天只盯住剩下的去做。哪怕只是一件小事,你都会感受到不同。这是立刻能做的事,不需要等。

爱好,也是对抗内耗的一味良药。安徽有个学生,高考考了529分,成绩不理想。他没有沉溺在痛苦中,而是拿起二胡,拉了一曲凄凉却带着希望的旋律。他决定复读,于是不再纠结昨天的失利。音乐给了他一个出口,也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出口。

当然,行动才是终极解药。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·霍妮在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里说:“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,并寻求解决方法,我们就愈能获得自由。”内耗的漩涡,是反复纠结、迟迟不动的结果。越想,越乱;越拖,越累。把目标拆成小任务,一步步行动起来。哪怕是写完一封拖延很久的邮件,打一个迟迟没拨出的电话,这些小小的动作,都是打破漩涡的起点。

你可能会失败。比如,有人计划每天晨跑,却坚持了三天就放弃了;有人打算每天写一百字,却常常断更。失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败之后的自责。返工再来,比陷入自责更有价值。真正厉害的人,不是不会掉坑,而是掉坑后能拍拍土继续走。

外部的证据也印证了这一点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,长期处于焦虑和内耗中的人,工作效率会下降20%到30%。反之,能把精力集中在可控领域、减少心理消耗的人,往往更具创造力和韧性。换句话说,反内耗,不只是情绪健康,更是生产力的保证。

谁来为这一切背书?其实是你自己。领导的要求、家人的期望、社会的声音,都可能让你内心翻涌。但最终决定走哪条路的,只能是自己。若你选择一直耗下去,再多的外部帮助也拉不动;若你选择把力气用在行动上,哪怕慢,也会稳稳往前。

“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?”答案不是因为生活太苛刻,而是因为你总在和自己较劲。放过自己,专注在可控的部分,行动起来,你会发现累的感觉慢慢淡了。真正厉害的人,都有一种“反内耗”的体质,他们不一定天赋异禀,却懂得把能量用在刀刃上。

遗憾的是,很多人直到最后,才意识到自己输给了无谓的纠结。也许,我们都该早点学会,心里的那些绳索,松一松,就能走得更远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