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谁在一起,真的很重要:请一定与这三种人在一起
2025-09-23
夜里走在路上,风有点凉,我突然想起一句话:“你的水平,就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。”这句话最初是美国商业哲学家吉姆·罗恩说的。乍一听,像鸡汤,细想却带着冷峻的现实感。人就像水,总会流向和自己相近的地方。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余生很贵,和谁在一起,真的很重要。
我见过一个很典型的案例。一个年轻人,刚进公司时积极乐观,总是笑呵呵的,后来和几个整天抱怨、迟到早退的同事走得近。不到一年,他也开始抱怨制度、嫌弃客户,做事拖延。领导点他,他就说:“大家都这样。”其实并不是大家都这样,只是他把自己放进了一个消耗的圈子。人和人之间的影响,比他想象得更快。
在与心理学研究者的交流中,我听过一个实验。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追踪了五百名年轻人,结果发现:如果一个人最亲近的朋友中有吸烟者,他自己吸烟的概率会提升六成;如果身边的人普遍健身,他坚持锻炼的概率比常人高出两倍。这说明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本质上是无声的暗示与模仿。你以为你在选择朋友,其实你在选择未来的自己。
所以,和甜的人在一起,格外重要。那天我去探望一个老同学,他家里情况并不宽裕,工作也普通,但人特别开朗。聊天时他说:“生活嘛,九分苦,一分甜。那一分甜得自己找。”他说完哈哈大笑,笑声传染得很厉害。我突然想起朋友跟我讲过的一件事:她和丈夫旅行时坐错车,本来她急得不行,丈夫却说:“这边正好是海边,我们去那里走走也不错。”一句话,把一场焦虑化成了一段风景。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,你会慢慢发现,糟糕的事没那么糟,世界还有别样的亮光。
而科学证据也支持这种直觉。美国一项针对七百名百岁老人的三年跟踪调查发现,他们普遍性格乐观,很少生气,不轻易发火。这种心态让他们更长寿。可见,和快乐的人在一起,心态会被润化,寿命可能也会被延长。相反,和总是抱怨的人在一起,你的世界迟早会被染成灰色。人生实苦,若能遇见甜的人,就像喝到一口温水,能解很多年的渴。
但只会甜也不够,人生需要动力。和上进的人在一起,你才不会停滞不前。云南昆明曾有一个“学霸宿舍”火遍网络。六个设计学院的学生同住一室,四年下来,六个人加起来获得了上百张奖状,奖学金十八万。他们的秘诀不复杂:一起学习,一起参加比赛,熬夜也一起扛。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你很难堕落。因为每天早晨睁眼,看到舍友都在学习,你不好意思不去图书馆。
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“社会乘数效应”。意思是,一个人的行为,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放大作用。你早起跑步,可能带动室友;室友带动其他同学;很快,整个班级都卷入这种氛围。和上进的人同行,你会被迫向上。反之,和懒散的人扎堆,再强的意志也会被消磨。
有一年我特意做过一个小实验。给团队自由组队完成一个项目。有的组里,大家都很自律,三天就拿出了方案;有的组,大家习惯拖延,结果到最后一刻都交不上来。不同组合,最后结果天差地别。我更直观地感受到,个人的努力,敌不过环境的力量。和谁在一起,真的能决定你能走多远。
但人不是只靠努力的机器,人与人之间,还需要舒服。所谓舒服,并不是天天都同意你,而是相处不累,不必伪装。黄磊在《向往的生活》里说过一句话:“我跟你们也不熟,我没必要瞎聊。”很多人批评他冷漠,但我觉得那是本能的真诚。人这一生,时间有限,心力有限,为什么要浪费在不舒服的关系里?
记得哲人叔本华写过:“宁可孤独,也不要和不合拍的人虚度。”这句话很极致,却直指人心。你和三观相合的人在一起,哪怕一整天不说话,也不会觉得空虚。你和不合的人在一起,哪怕聊得热闹,心里也空落落。余生很短,把自己放在舒服的关系里,是一种智慧。
我也经历过一次返工。几年前,我尝试和一个价值观差距很大的人合作。对方能力很强,但处处算计,凡事只考虑自己利益。起初我忍耐,以为能互补,结果合作没走到一半就分崩离析。我才明白,能力再强,如果不舒服,也走不远。这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:舒服,不是奢侈品,而是必需品。
在哈佛的一项研究中,学者们追踪了724个人长达75年,结论很简单: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,不是财富,不是地位,而是关系的质量。关系越真诚,人生越幸福。这份证据,像一记锤子,敲醒了许多人的执念。
所以,人这一辈子,最重要的选择不是去哪工作,不是买哪套房,而是和谁在一起。甜的人,让你笑得开怀;上进的人,让你不敢停下;舒服的人,让你不再委屈。这三种人,若能遇上两种,就已是幸运;若能遇上三种,便是圆满。
一个朋友曾经评价她的伴侣:“和他在一起,不是生活变得容易,而是我变得勇敢。”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。和谁在一起,不会改变世界,但会改变你自己。你变了,世界也就跟着变了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