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“我在三线城市,靠淘宝半年赚了8万: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习惯了”
2025-09-23

深夜的客运站,灯光昏黄,一个女人拖着行李箱,身边的孩子困得直打瞌睡。她低头刷着手机,看着别人的朋友圈:有人在晒旅行,有人在炫耀年终奖,有人悄悄发了个截图,显示“月入过万”。她忍不住叹气,心里嘀咕:为什么别人可以,我却只能在这儿焦虑?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疑问,而是很多普通人都会有的疑问。穷,其实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你习惯了。习惯了低头算着零钱过日子,习惯了遇到机会只说一句“算了吧”,习惯了在羡慕别人的同时,把自己困在原地。

有人会说,赚钱哪有那么容易?可你身边的例子,可能早已说明问题。一个朋友告诉我,她的闺蜜静静,原本只是三线城市的全职宝妈,之前被微商骗了大几万,差点家庭破裂,每天以泪洗面。可半年后,她换了一种方式,在淘宝做无货源店铺,不仅月入过万,还提了LV的手袋,孩子上了精英外教班,甚至在商量买房。她说这话时很随意,但听的人心里却五味杂陈。钱,真的是人的底气。

这并不是个案。淘宝公开数据显示,平台年活跃用户超过7.4亿。对普通人而言,这意味着庞大的流量和低门槛的机会。95后的小阮,下班后在淘宝上卖小商品,副业月入上万;全职妈妈张姐,用无货源模式卖母婴用品,日入几百;程序员小王,利用碎片时间卖家乡的特色产品,赶上活动时爆卖上百单,一个月收入是工资的七八倍。你会发现,他们并没有多高的起点,也没有多少资源,靠的是换个方式,试一试。

可是,机会摆在面前,为什么很多人却一动不动?朋友也曾开过淘宝店,上架了几样商品,一个单子都没卖出去。她很快灰心,把货堆在家里吃灰。她的失败,并不是因为平台不给机会,而是因为没有方法。盲目跟风,就像无头苍蝇,消耗了时间,还得不到结果。真正赚到钱的人,不是比你聪明多少,而是比你多走了一步,把经验转化成方法,把方法落实成行动。

这让我想起一个小实验。朋友在静静的指导下重新开店,一开始她也焦虑,几天没有订单,几乎要放弃。但静静提醒她:别急,先优化店铺,把产品标题、图片、详情页做好。她半信半疑,还是照做了。没想到,过了不到一周,流量上来了,第一个订单出现。那一刻,她兴奋到掉眼泪。你看,这就是试错和返工的意义。你失败一次,并不代表没路,而是提醒你要修正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困在“习惯穷”的陷阱里,就是因为懒得返工。你抱怨自己没有时间、没有人脉、没有资金,但真相是,你连最小的实验都没做过。有人说淘宝无货源很复杂,其实核心逻辑很简单:找到差价,利用平台流量,赚信息差的钱。比如前段时间火起来的筋膜枪,网红卖到一千元,实际上有的货源只要五六十。有人就在淘宝定价一百九十九,每单赚上百。靠着大数据推荐,每天几十单,一个月就过万了。方法不复杂,难的是你愿不愿意尝试。

当然,尝试并不等于盲目。心理学家卡尼曼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里说过,人们常常高估一次行动的难度,却低估长期习惯的力量。做淘宝也一样,一次两次可能没结果,但坚持优化、总结,效果会越来越明显。很多人熬不过前期的寂静期,就放弃了。可真正能走出来的,都是咬牙撑住、不断调整的人。

有趣的是,当你开始行动,你会发现周围的人也会随之改变。朋友刚开店时,老公笑她“又被骗”。可当第一个月到账两万时,老公的态度立刻变了,再也不多嘴。因为钱的力量,不需要辩解,账单就是最好的解释。经济学上有个词叫“机会成本”,说白了,你今天不去尝试,就是在用时间和未来的可能性,换取短暂的舒适。习惯了穷的人,最可怕的不是没钱,而是他们已经放弃了行动。

如果你还犹豫,不妨做个小动作。当你刷手机时,别只是看别人的朋友圈,而是去淘宝后台注册一个账号,随便上架一个产品。哪怕不赚钱,至少你知道了流程。再试着优化一次标题,再调整一次图片,这就是返工。每一次返工,都是在为你的未来铺路。就像健身,第一天不会让你变壮,但一百天后,你会感谢那第一步。

说到这里,我想起一句老话:穷则变,变则通。改变并不意味着你要立刻赚多少钱,而是要挣脱那种习惯穷的心态。就像静静,她一开始也是失败者,赔了钱,哭过、被质疑过,但她没有停留。正因为她没习惯穷,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底气。

我们不能否认,时代给了普通人前所未有的机会。二十年前,有人下海做生意发了财,你说你没货源;十年前,有人炒房成了大佬,你说你没资本;五年前,有人靠写公众号月入十万,你说你没文笔;去年,有人靠短视频一夜暴富,你说你没才艺。如今,淘宝无货源就是眼前的机会,你还要说什么?没手机?没时间?还是没勇气?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