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俞敏洪:我对人生规划的6点建议
2025-09-23

一个深夜的机场候机厅,灯光昏黄,一个年轻人靠在椅子上,手里攥着机票,眼神迷茫。他的朋友打来电话,问他未来的打算,他只是笑了笑,说:“我也不知道,反正走一步算一步吧。”话音落下,他自己也沉默了。这样的场景太熟悉了,不只是机场,也可能发生在寝室、写字楼,甚至是某个深夜刷手机的时刻。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没有方向,而是太容易被惰性、分心和短期欲望拖走了力气。于是目标在,行动无,人生就像一架在原地轰鸣的飞机,永远飞不起来。

俞敏洪谈人生规划时,开出的第一剂药就是自我控制。他说人天生有惰性,如果不能主动驯服,那你会被它牵着鼻子走。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,2011年《美国科学院院刊》发表的一项实验表明,一个人若长期沉迷手机碎片化信息,专注力的下降几乎不可逆。那天我看到一个学生的状态,他桌上摆着三本厚书,但手里却紧握着手机,十分钟里看了五次消息,最后无奈叹气:“书真难看进去。”可真相不是书难,而是注意力已经被消耗殆尽。

有一次我建议他做个小实验:把手机放进书包,拉上拉链,放到离座位最远的地方,坚持二十分钟只看书。结果他第二天跟我说:“第一次感觉自己不是被手机控制,而是能自己控制自己。”这就是自律的意义,不是束缚,而是解放。越能排除干扰,越能把握住主动权。反过来,如果任由自己被沉没成本绑架,比如因为花了钱买了电影票,就硬逼自己看完一部无聊的电影,那其实是在让自己的人生时间被消耗掉。懂得止损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但光是克制还不够,积累也要跟上。俞敏洪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。他常常说,书是人类最精华的知识载体。犹太人平均每年读六十多本书,而中国人平均只有五本,其中很多还是教材。这个差距,本质上决定了思维的广度。想想看,如果一年只读两三本闲书,就指望自己格局打开,那无异于空谈。我认识一位朋友,坚持每天早起半小时读书,三年时间读完了一百多本。最开始他也觉得累,觉得这只是形式,但当他在一次创业交流会上能随口引用《创新者的窘境》时,所有人都安静了,开始认真听他发言。他说:“那一刻,我才发现读书不是为了看多少字,而是为了关键时刻,能站得更稳。”

当然,读书也讲究选择。有人沉迷武侠、言情,固然能带来娱乐,但若想提升眼界,就必须在历史、哲学、科技等领域扎下去。俞敏洪一年认真看四五十本书,这个数字听起来吓人,但他说,哪怕普通人一年认真看三十本书,也已经是对自己的交代。问题不在量,而在方向。读对了书,书就成了照亮道路的灯塔。

然而,再多的知识积累,也挡不住生活中的挫折。人生路上,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。俞敏洪自己腰椎间盘突出,咳嗽都能疼到直不起腰。刚开始他也沮丧,后来学会了与之相处。身体的痛苦无法消除,但心态可以调整。他说:“如果我一天到晚为它烦恼,那别的事就做不了了。”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古语: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”挫折不是来毁掉你的,而是让你学会消化。

有一次,一个年轻创业者告诉我,他公司连着亏了三个月,资金链快断了,员工一个个离开。他几乎要崩溃,在办公室里大吼:“为什么是我?”可过了一个星期,他决定重新调整业务方向,从原来大而散的模式转向小而精。两年后,他的公司终于盈利。他说:“那段时间差点毁了我,但也让我明白,没人能真正救你,除了你自己。”失败不是终点,而是推着你换一种姿态走下去。

当然,也有一些挫折,纯粹是自己挖坑。俞敏洪常笑称自己喜欢“自己挖坑再跳进去”,最后再慢慢爬出来。问题是,不是每个人都能爬得出来。低层次的错误一再重复,结果就是原地打转。有人一次投资失败,第二次还是同样的错误,第三次依旧如此,这不是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这是“失败是失败之母”。只有勇敢承认错误,并真正反思,失败才有价值。

而要让失败变得有意义,就必须有理想牵引。没有理想的人,在半山腰摔一跤就可能放弃;有理想的人,会告诉自己,这不过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。理想是一种内心的火焰,它让人风雨兼程。只是理想也要落在现实上,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,往往会走向毁灭。历史上的王莽,想用儒家制度复古治理,结果把整个金融体系弄乱,最后新朝覆灭。这就是理想化,而不是理想主义。真正的理想主义,是量力而行,从小目标开始,不断延伸,把理想一点点变成现实。

在与人相处上,俞敏洪提出“和光同尘,知己深交”。和光同尘,是不锋芒毕露,与人友好相处;知己深交,是在人生中留几个真正的朋友。有朋友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:“如果你连一个能在深夜打电话的朋友都没有,那你就是孤独的。”朋友不是数量,而是质量。遇人不淑是常有的事,但不能因此关闭自己。正如那句诗:“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”但也要相信,总有人值得。

在人际关系中,主动同样重要。不要被动等待别人来找你,而是主动去关心、去创造机会。生活就是双向奔赴,光等着别人记得你,只会越来越孤立。而在追随朋友时,也要做到平等。追随水平比自己高的人,不是卑微,而是学习。正如俞敏洪说,与其追逐骏马,不如让自己成为一片丰美的草地,骏马自然会来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起机场里的那个年轻人。或许他依然迷茫,但如果他能开始克制惰性,把注意力收回到目标上,多读几本真正有价值的书,允许自己在挫折中站起来,不再自找麻烦,找到几个真正的朋友,再点燃心里的理想火焰,那他的路,终究会越来越清晰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