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4个反常识“暗逻辑”,颠覆你的认知
2025-09-23

深夜的图书馆里,灯光昏黄,一个年轻人盯着桌上的书发呆。他刚刚读到“护城河”这个词,心里一热,觉得只要自己建立了某种优势,就能稳坐钓鱼台。可转念一想,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名字——微博。它不是有护城河吗?为什么今天却人人嫌弃?他愣住了,手里的笔掉在桌上,发出清脆的一声响。他忽然明白,逻辑也许没那么直白。

这就是暗逻辑的力量。它看似反常,却常常比常识更贴近真相。就像生活里,我们被教导要努力积累优势,可现实一次次告诉我们:优势不是护身符,而可能是麻醉剂。

资料显示,微博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活用户达到5.3亿,日活2.3亿,这个体量放在任何互联网公司都足以自豪。但同一份财报也写着,同比下降的百分比,冷冷摆在眼前。护城河还在,城却没了。这就像一个人再会游泳,如果整片湖水都干了,他还能怎样?

我认识一个创业者,曾经做过一个垂直社区。那几年,他天天挂在办公室里,信心满满地说:“我们的用户忠诚度高,互动频繁,这是护城河。”结果两年后,短视频的浪潮打过来,用户的注意力全被吸走,他的社区迅速冷清。他说那话的时候,眼神闪着光;关掉公司那天,他长叹一句:“原来护城河只是一个瞬间的幻觉。”

表面上是安全感,实际上是麻痹。

这并非个例。在航空业也能看到同样的暗逻辑。航空公司看上去是巨头行业,规模庞大,投入巨大。但巴菲特两句名言一针见血:如果能在莱特兄弟第一次试飞前击落飞机,也许能拯救一代投资人;如果你想成为百万富翁,就先做千万富翁,然后去买航空股。航空业规模再大,依然难逃周期波动、成本高企、品牌无忠诚度的宿命。看似广阔无边的赛道,其实是一个无底深坑。

很多人以为“大”就是好,其实未必。长视频就是典型。爱奇艺在2020年的营收达到297亿元,却依旧亏损60亿元。优酷、腾讯视频同样陷在烧钱的泥潭。这个行业大得足以让任何投资人心动,可十几年来,几乎所有玩家都没见过真正的盈利。这时你才会明白,赛道的大小不是唯一指标,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养活自己。

暗逻辑总在提醒我们:常识之外,还存在另一条隐秘的线。

我曾和一个做新能源投资的朋友聊过。他说:“中国新能源一定会崛起,我买了蔚来、理想、小鹏三家,总有一家能笑到最后。”他的逻辑没错,但我问他:“有没有可能胜出的公司根本不在这三家里?”他愣了几秒,说:“这我还真没想过。”短视频行业就是鲜活的答案。2015年,秒拍和美拍一度风头无两,资本追捧、融资不断,创始人在发布会上意气风发。可仅仅一年,抖音和快手崛起,前两家迅速被边缘化。领先不是护身符,变化的速度足以吞掉一切先机。

反差刺眼。早期的优势,很可能只是赛道尚未成熟时的幻影。一旦环境和核心要素发生迁移,昨天的领先会在今天变得一文不值。

创始人也是如此。市场上常有一种逻辑:投人。傅盛当年从360出来,带队做猎豹,证明了战略和执行力。许多投资人看好他,连普通散户也跟着下注。但猎豹的股价让这些人亏得心惊胆战。问题不在于傅盛是不是聪明,而在于创始人并不等同于企业的全部。朱啸虎当年因为觉得张一鸣“太斯文”,没有投字节跳动,如今回忆起,自己都直言肠子悔青。

这才是暗逻辑最深的提醒:人是动态的,环境是多变的,判断从来不可能精准。任何依赖单一逻辑的决策,都可能在一瞬间被推翻。

那我们能做什么?

你今天就可以试一个小动作:回顾你现在所倚仗的“护城河”,问自己,它保护的真的是未来,还是只是当下?再试一个小实验:在你看好的一个领域里,不要只看领先者,而是去观察有没有边缘的变量在悄悄改变。比如用户的习惯,技术的迭代,政策的倾斜。记录下这些微小的变化,你会发现,暗逻辑常常藏在不起眼的角落。

我自己曾经吃过亏。几年前我写作时,以为坚持就是全部护城河。每天逼自己写,靠数量堆积。半年后,文章点击还在原地踏步,我几乎想放弃。返工的那段时间,我痛苦地把写过的几百篇文章重新翻看,才发现问题出在方向:我写的都是自己想说的,而不是别人想看、想用的。那一刻,我才明白,真正的护城河是与读者的连接,而不是字数堆砌。失败让我撞见了暗逻辑。

责任的时刻总会到来。一个项目失败,创始人要站出来背书;一家公司失速,管理层要解释清楚。暗逻辑不会替你免责,但它能让你更冷静。你会知道,护城河不是永恒,赛道不是绝对,领先不是保证,创始人不是全部。

或许我们能借用一句古话收束: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暗逻辑并不是否定常识,而是提醒我们在空隙里看到另一种可能。

朋友评价暗逻辑时说:“它像是影子,看似隐蔽,却从不缺席。”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