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75岁再捐100亿办大学!玻璃大王曹德旺: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中国企业家
2025-09-25

夜色沉沉,福州的雨下得很密。有人在新闻里看到那条消息时,忍不住轻声嘀咕:“七十五岁了,还要捐一百亿办大学,他图什么呢?”短短一句,却让人久久无法释怀。人到古稀,别人想着颐养天年,他却转身投向一个更漫长的战场。曹德旺,那个被叫做“玻璃大王”的人,又一次让世人震惊。

这不是他第一次做出看似“傻气”的决定。几年前,他把所有财产转到妻子名下。理由很简单:“她一辈子煮饭带孩子,从没向我要过什么。”在别人眼里,这几乎不可思议;在他眼里,不过是情理之中。后来,他又逼着子女退掉美国绿卡,“如果曹家都移民,中国的玻璃就没人做了。”话听起来有点狠,却藏着骨子里的笃定。他的选择,不是出于表演,而是源自一种不容辩驳的担当。

很多人说,他是被严重低估的中国企业家。低估,不是因为他没钱,而是因为他和很多富豪的姿态完全不同。2020年,他在胡润富豪榜上的排名仅一百九十多位,财富不足两百亿,在公众眼里似乎“不够显眼”。可在慈善榜上,他却是首屈一指的首善。几十年来,他累计捐赠超过一百五十亿,把钱用在教育、扶贫、医疗的地方。他的逻辑很朴素:“赚来的钱,本来就该还给社会。”

他的故事,要从一个没名字的孩子说起。1946年,福建福清的一个贫苦家庭里,他出生了。家境困顿,九岁之前,他甚至没有名字。直到母亲借了五毛钱,硬是让他去读小学,先生才给他起了名字:德旺——有德,必然兴旺。只是读书的命运没能延续,小学五年级,他和老师起了冲突,愤而辍学。之后,他成了放牛娃。

但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。母亲牵回牛,他在田野里放牧;自己攒钱买字典、辞海,夜里借着油灯一页页抄写。只要是印了字的纸,他都舍不得丢。几十年后,他已经能和厅级官员讲会计学,能和跨国高管用管理语言讨论市场。有人感叹他学历低,他却淡淡一句:“最好的教育,是自我教育。”这句话,和他的人生一样笃实。

从放牛娃到玻璃大王,中间隔着漫长的恒心与苦工。十七岁时,他跟着父亲做水果生意,每天凌晨两点起床,骑四个小时的自行车,拉着三百斤水果往返福清与城里。生病发烧,也要咬牙蹬完最后一公里。那时他或许没想到,这样的坚持,正是未来几十年扛下风浪的底气。

用心,是他另一张底牌。年轻时倒卖白木耳,货被民兵扣下,他差点血本无归。可他没有自怨自艾,而是去工地当民工,用修车的技能换回了证明,拿回三千元巨款,清偿债务。那是1970年代的三千元,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多万。绝境里翻盘,他靠的不是运气,而是永远先去解决问题。

善心,也一直跟着他。1973年,他在农场遇到一个又渴又饿的陌生人,硬是掏出了家里仅有的一斤米,还拿出了酒。谁知道,这人竟是场长,从此带他走进销售岗位,彻底改变了命运。多年后,东南亚金融危机,同行企业濒临破产,他没有落井下石,而是按正常价格买下几千吨玻璃,帮对方渡过难关。危机过去,对方感恩回馈,他反而赚得更多。这些善意,像种子一样,迟早会开花。

良心,则是他做人做事的底线。明溪县的暴雨传出大地震谣言,干部子女纷纷逃走,他独自留下守护三十万株树苗。回到农场,他劝领导处理责任,遭到拒绝。心灰意冷之下,他辞职离开。几年后,曾经提携他的场长病重,把儿子托付给他。他没有推辞,替对方撑起了后路。做人讲良心,做事讲道义,这句话他几十年没变过。

而真正撑起一生事业的,是雄心。1984年,他坐在车上听司机说一块汽车玻璃要六千元,因为没有国产的。那一刻,他辗转难眠,几天后立下誓言:“我要为中国造出自己的汽车玻璃。”从零起步,走过亏损、打过官司、熬过金融危机,三十五年后,福耀玻璃成了全球汽车玻璃市场的领头羊。如今,中国七成汽车、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,都在用他的玻璃。他用一片片玻璃,把中国人的尊严镶嵌进世界。

正心,专心,决心,红心……这些词,贯穿了他一生。1990年代,他曾一度涉足多个行业,后来在美国博物馆看到百年企业的故事,顿悟:“产品不在多,而在精。”于是果断砍掉其他业务,只留下汽车玻璃。那一刀,砍掉了杂念,却保住了企业的未来。2007年,他预判金融危机即将到来,毅然关闭落后产线,个人损失二十二亿,却救下了企业。这样的决断,外人或许看不懂,他自己却清楚:短痛胜过长痛。

他的红心,更是直白到近乎执拗。别人移民,他逼孩子退绿卡;别人圈钱,他反复分红。至今,福耀现金分红超过募集资金的十五倍,是A股极少见的案例。他常说:“要赚的钱不是我的,我赚的钱要拿去捐掉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像豪言,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执行。捐助教育,支持扶贫,他不做虚名,不求回报,只是笃定那句:“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,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,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。”

有人问他,为什么七十五岁还要花一百亿办大学。他笑笑,说:“有责任嘛,这个责任像天这么大。”这句话,不需要更多解释。责任是什么?是少年时借来的五毛钱,是青年时背过的三百斤水果,是中年时扛下的官司和质疑,是晚年仍要推开的百亿支票。

遗憾的是,很多人至今仍觉得他只是个“低调的富翁”,而忽略了背后更深的东西。他不靠概念炒作,不玩资本游戏,他一生做的事,其实很简单——把玻璃做好,把责任扛住,把良心守住。可正是这种“简单”,在当下的环境里,反而显得稀缺。

一个没有读完小学的孩子,靠自学成了全球企业家;一个本可移民的人,宁可逼子女退绿卡;一个财富不足前百的人,却能慷慨捐出百亿。他让我们看到,真正的伟大,不是财富的多少,而是愿意为这个国家、这个社会、这些普通人承担多少。

他留下过这样一句话:“人生其实很短,不要光想着自己。”或许,正是这句话,能解释他的一切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