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罗翔最新分享:我们并不优越于他人,如果有,那是命好
2025-09-25

傍晚的风吹过校园,落叶在石板路上打着旋,一个年轻人抬头看着讲台上的罗翔,眼神里闪过一种复杂的情绪。他原本以为,这场讲座会谈到商业的诀窍,如何获取财富,如何扩大影响力。可没想到,罗翔一开口,说的却是“良善生活与法治”。那一刻,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。有人轻轻叹息,有人暗暗发笑,但更多人开始用笔记下第一句话。因为他们意识到,这不是一场教人赚钱的课,而是一次逼人直面的提问:你所谓的成功,究竟是什么?

罗翔讲了一个故事。几年前,《伦敦日报》征集名人的回答:社会最大的乱象是什么?有人写下复杂的长文,只有切斯特顿简短地回答了两个字:在我。人性里的幽暗,才是秩序崩塌的源头。这个答案像一把刀,剖开了表面的浮华。你或许以为外部制度、经济压力才是问题,但仔细想想,每一次贪婪,每一次冷漠,每一次侥幸心理,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累积起来的。而这些人,正是“我”和“你”。

如果人的内心存在阴影,那么秩序靠什么来维系?有人说靠道德,有人说靠宗教。但罗翔提醒我们,道德依赖自觉,宗教依赖信仰,唯有法律,是用惩罚作为后盾来堵住人性中的幽暗。换句话说,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。你可以不爱别人,但你不能伤害别人。你可以不主动行善,但你不能见死不救。没有这一层底线,再高的道德大厦都会崩塌。

有人反驳过,说法律太冷酷。可现实往往比争论更有说服力。江苏有个案例,一名丈夫酒后仍开车送妻子去医院。那晚,妻子突然抽搐,120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。明知自己喝了酒,丈夫还是冒险开车。结果,妻子活了,但他因为醉驾被捕。案件进入法院,法官最终认定他属于紧急避险,不构成犯罪。民众的直觉和法律的逻辑,在那一刻达成了一致。法律不可能穷尽一切,但它必须留出余地,给那些出于良心和责任的举动以空间。这就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
罗翔喜欢引用柏拉图。他提到柏拉图的三次叙拉古之行。第一次满怀理想,差点被杀;第二次热情不减,再次被囚;第三次依旧执着,却又以奴隶的身份被卖。柏拉图用一生的试错,换来一个痛苦的结论:人治再美好,终究不堪一击。哲学王只是理想,法治才是现实中最不坏的选择。听起来冷,但其实是最稳妥的答案。因为权力的本质,是腐蚀。只有法律能在权力面前竖起一道防火墙。

说到这里,他停顿了一下,扫视全场,然后轻轻说:“你们觉得自己很优越吗?也许你们只是命好。”这一句话,让不少人低下了头。确实,有些人出生在大城市,有些人恰好遇到好机会,有些人家庭背景提供了保护伞。社会学家罗尔斯在《正义论》里提出差异原则,强调天赋和出身的不平等,应当朝弱者倾斜。因为优势本身,并不是你配得的,它只是运气。

在现场,有人小声议论。一个女企业家说,她从小在农村长大,拼命考上大学,才进入现在的行业,“难道这不是靠努力吗?”罗翔回答得很平静:“当然有努力,但努力的前提,是你有机会去努力。换一个时空,你可能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。”这句话让人沉默。

这种沉默不是空白,而是一种刺痛。因为我们习惯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聪明和勤奋,却不愿意承认背后那层隐秘的命运分配。命运不公,但法律至少可以保证规则上的平等。你不能选择出生,但你可以被允许公平竞争。这种规则的平等,是社会赖以运转的根基。

不过,光有规则还不够,还要有人遵守。罗翔举了个开车的例子。你觉得最自由的驾驶方式是什么?是随心所欲乱开,还是遵守交通规则?答案显然是后者。可现实中,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插队、闯红灯。一旦违规变成常态,守规矩的人就会动摇。规则的意义在此时显得尤为脆弱。

这让我想起一个小实验。有一家公司尝试过取消上下班打卡,完全靠自觉。最初大家很兴奋,觉得被尊重。可几个月后,迟到早退的现象越来越多,项目延误,内部怨气不断。最后,公司不得不重新设立制度。员工们才明白,规则并不是对人的束缚,而是让彼此信任得以维持的工具。没有规则,连自由都无法存在。

当然,实验不总是成功。另一家公司学到这个经验后,决定把考核全部交给规则,不留余地。结果却出现了新的问题:有人为了规避处罚而钻漏洞,形式主义横行,团队士气反而下降。这就是返工的代价。规则必须有温度,既不能放任人性,也不能完全机械化。真正的平衡,是法律提醒我们去追求的。

罗翔反复强调,法律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,而是避免最坏结果的次优选择。这让我想起詹姆士·斯蒂芬的一句话:“法律不可能比民族更优秀。”法律必须建立在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准之上,否则必然会遭到抵触。换言之,法律不是悬在空中的真理,而是嵌入在现实里的选择。

说到这里,他突然笑了笑,说了一句:“我们并不优越于他人,如果有,那只是命好。”这句话像一根绳子,把之前所有的论证都系在了一起。命运的不平等无法消除,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法治下,追求一种有限的公平。

那么,对普通人而言,能做点什么?其实可以很简单。今天回去,不妨写下三件你觉得最重要的事,再划掉两件,把八成精力集中在剩下的那一件上。坚持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,聚焦让你更清醒。这是一个小动作,却能立刻见效。另一个尝试是,当你想要抱怨不公平的时候,先停下来,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比很多人幸运。不是让你心安理得,而是提醒你:有责任去回馈。

罗翔最后留下了一句话:“法律无法教你爱别人,但它至少能阻止你伤害别人。”这句话既冷峻,又温和。它不是口号,而是一种提醒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