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为什么我选择离开工作9年的腾讯?
2025-09-25

那天,我走出大厦的时候,天色阴沉,深圳的风带着潮湿的咸味。九年,我在这栋楼里进进出出无数次,从最初提着电脑加班到深夜的新人,到后来带着团队开会、签字、拍板的负责人。但那天的脚步,却和往常不一样。我知道,自己已经不属于这里了。

很多人问我,你为什么要离开?在腾讯九年,一路顺风顺水,薪水和资源都不差,做的产品也有用户基础。别人看着我,觉得稳定,觉得理想,甚至有人说,你这样的状态,可以再做十年二十年。但我心里清楚,正因为稳定,正因为顺畅,才让我产生了不安。一个人如果已经完全胜任手上的工作,却迟迟得不到新的挑战,要么主动找事做,要么离开。这句话,我以前经常挂在嘴边,如今终于落在自己身上。

回想2010年刚毕业时,我拿到腾讯的offer,那时候还要跟亲戚解释:“就是那个做QQ的公司。”后来微信爆发、王者荣耀火遍全国,腾讯成了市值排行里的巨头。可以说,在这家公司工作,不缺舞台,不缺故事。但问题是,舞台再大,如果你只会一个动作,一直重复,就算灯光再亮,也会显得苍白。成长,本该是不断逼迫自己交出新答卷的过程,而不是拿一张旧成绩单反复展示。

在腾讯的这些年,我遇到过很好的领导。有人放手让我尝试,有人提醒我要敢于承担。记得有一次,我在专业方向遇到瓶颈,领导没有强行让我继续深挖,而是给了我新的课题——产品体验设计。那一刻我意识到,一个好的领导,不是教你怎么走,而是让你敢走,甚至允许你摔倒。后来我也把这种信任传递给自己的团队,让他们自己去摸索,自己去犯错。因为我清楚,失败一次,往往比听十次道理更有用。

但成长的自由,并不意味着停留的理由。每到入职纪念日,我都会问自己:如果今天离开,我能交出怎样的答卷?起初我总觉得还有不足,还能继续学习,所以留下。可后来,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想象未来的改变。不是说没有东西学,而是核心的突破,需要在更大的舞台上才能完成。那种感觉,就像你在大学里待了九年,成绩优异,奖项不断,可迟迟不肯毕业。你明知道外面的世界更复杂,也更残酷,可如果你不迈出去,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。

离开的另一个原因,是跨界让我看清了更多。印象很深的是,十三年我因为买房认识了一个中介,他的理念让我震撼。他从不把一次成交当作一锤子买卖,而是当作投资,通过服务建立长期信任,再收获回头客。他的逻辑,比我见过的很多互联网人都更长远、更深刻。我开始意识到,真正的智慧,往往来自行业边缘,来自那些和你完全不同的人。他们不懂什么KPI,不谈DAU,却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创造价值。

还有一次,我写了个电商导购系统,放在GitHub上,没想着赚钱。结果被媒体报道,甚至有风投来找我。当对方问我,如果给你五百万天使轮,你会怎么用?是建团队还是做销售?我愣住了。我那一刻才意识到,自己眼里的一点小玩意儿,放到别人的视角,可能是生意,也可能是未来。这次失败的碰撞,让我开始读各种书,从企业管理到宏观经济,从心理学到推理小说。我越读越明白,离本行业越远,得到的启发越多。

反过来再看公司内部,部门墙的问题一直存在。每个部门都很优秀,单拎出来汇报都能说得天花乱坠,但最后的产品,却常常不好用。这不是谁不努力,而是信息被切割,缺乏桥梁。慢慢地,我开始尝试做那个桥梁,去理解开发的语言,也去解释用户的需求。有一次,开发想加某个功能,我说这和用户心智不符,不要浪费资源。最终他们采纳了。那种时刻让我感受到,价值并不在专业的深,而在能不能把资源放到最需要的地方。

我也越来越清楚,谁创造价值,谁就能拿走利润。你做的再好,如果没有分发渠道,你的游戏依旧无人问津。这个道理在小游戏、在大游戏都成立。发行商拿走更多利润,不是因为他们画了多少图标,而是他们控制了分发。以前我们习惯靠行业红利来掩盖这些问题,可红利不再,谁真正创造用户价值,就会一目了然。于是我开始担心,自己是否在被动地“被补贴”,而不是主动地创造价值。这样的不安,最终催促我迈出离开的那一步。

还有一点不得不说,互联网行业的傲慢。曾经流行过一句话:“我消灭你,与你无关。”这句话出自《三体》,原本是描述文明的残酷法则。但很多互联网人把自己幻想成“三体人”,把传统行业当“地球人”。那几年大家高调喊“互联网+”,好像互联网是救世主,其他行业都是待救赎的。这种姿态带来不少失败的案例。链家断掉了搜房的房源接口,轻轻一招就让后者溃败。真正的障碍从来不是无知和弱小,而是傲慢。标签化的理解,让人失去第二层、第三层的思考。看见钉钉,就说它体验差,却忽视它背后的行业能力和组织效率。这样的短视,才是真正的危险。

离开,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。相反,正是因为在腾讯九年的经历,让我学会如何理解价值,如何把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一起。感性让我知道偏见的力量,比如美,比如免费,比如折扣;理性让我拆解这些偏见,看到背后的规律。两者结合,才能做出真正打动人的产品。只是到了某个时刻,我必须把这种能力放到新的战场。继续待下去,可能安稳,但会错过关键的路口。

有人说,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明显的路牌。你要不要左转,要不要右转,没有人能告诉你。你只能自己决定。我的决定是,离开舒适的港湾,去寻找一个天花板更高的市场,一个还未被充分挖掘的机会。在那里,我想要制造出真正的市场与产品契合,快速执行,真正让过去的成绩都变得不值一提。因为只有这样,我才不会遗憾,才不会在未来某一天回头时,觉得自己浪费了九年的起点。

遗憾的是,我没能等到公司发生根本转变的那一天。但幸运的是,我还能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,选择离开,去追寻更大的未知。正如《三体》里说的:“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”我希望自己永远保持期待,永远在下一个路口,找到新的风景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