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《超真实!俞敏洪专访实录:对年轻人说出人生的真相,比简单的激励更有力量》解读
2025-09-25

那天清晨,北京的天灰蒙蒙的,俞敏洪一个人坐在新东方旧楼的走廊里,手边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茶。他刚结束一场访谈录制,疲惫得连笑容都带着虚影。有人悄声问他:你觉得做这些还有意义吗?他沉默了几秒,轻轻吐出一句: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,但活着时把当下过好,这就是全部了。

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,可说出口的那一刻,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亮光。那不是随意的口头禅,而是一个六十岁的人用三十多年摸爬滚打换来的答案。他这一代人,习惯了把自己放在放大镜下,也被社会放在显微镜下。他知道,年轻人常常需要听到的不是鼓励,而是实话。

很多人对俞敏洪的印象,停留在体育馆里振臂高呼的“留学教父”,或者电影《中国合伙人》里黄晓明饰演的意气风发。可鲜有人知道,他八九岁时左耳就完全失聪,过去二十五年吃了三千多片安眠药,腰椎间盘突出伴随了十五年。他用一种近乎冷静的方式提醒别人:你看到的成功,不过是表层。真实的生活,复杂得多。

在做访谈节目《酌见》的时候,他常常冒犯嘉宾,直问他们最不愿提及的伤口。王中军听到他追问华谊危机,脸色当场沉了下来,一度罢聊离席。那一刻空气紧绷得像一根弦,但俞敏洪没有退,他知道,遮掩过的故事没什么价值。后来的画面被制作团队放进预告片,意外冲上热搜。观众感叹,这才是真实。

他说自己从不怕别人不高兴。企业家们在媒体前习惯了套话和包装,而他最想拆掉那层壳。他问王传福,当年你真的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才不出国吗?对方笑着摇头:哪有啊,是因为英语考了两年没过。一个小小的细节,就足以让观众看到比成功更真实的人性。

这种“拆穿”的勇气,不是记者的专业手法,而是源于他自己长年的困惑。新东方把几百万学生送出国,但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。K12培训帮助了孩子,却也让无数家庭卷入焦虑。他常常怀疑:这些努力,到底有什么价值?这种纠结伴随他几十年,让他既能理解别人的坚韧,也能直言自己悲观。

他承认,自己底色就是悲观的。他的朋友刘永好,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开心一整天;而他,即便坐拥财富和声望,也难逃失眠。安眠药成了二十五年的日常。2002年,他和合伙人闹得最僵时,凌晨一点在零下三十度的蒙特利尔街头走了三个小时,仍然压不下狂躁的心。他买了早上六点的机票飞去找朋友,用两天时间才让自己缓过来。那是他最脆弱的一面。

有人说,成功者的痛苦不值一提。可他的故事恰恰提醒我们:外在的风光和内心的迷惘可以同时存在。心理学家卡尼曼曾指出,人类更在意相对位置,而不是绝对收益。你比别人落后时,焦虑就会吞噬你,即使你已经拥有足够多。这种逻辑,俞敏洪再熟悉不过。

为了对抗这种焦虑,他设计了自己的小实验。比如,他试过把一次原本要花在昂贵补习班的钱,改为带孩子去看艺术展。回到课堂时,女儿写下的观展感想,竟然在作文里拿了高分。这让他突然意识到,教育并非只有单一路径。可下一次,他尝试让女儿参加公益活动,却因为课业冲突两头受挫,反而一度崩溃。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,但至少让他看到,返工与修正也是教育的一部分。

这样的尝试,也是他给年轻人的启发。他说,比起不断鼓励学习,他更愿意激励大家去生活。不是每个人都要追逐顶尖的成绩,有时一场旅行、一场运动、一段真切的友情,比考试分数更能决定你的人生质量。他甚至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颇具颠覆性的建议:让老师和校长在区域内抽签轮换,打破家长拼命挤进名校的逻辑。如果资源能被均衡分配,卷的压力自然会缓解。

不过,他也清楚,制度性的改变远比口头上的愿望艰难得多。年轻人依然会因为房价、就业和社会竞争而喘不过气。他常常对镜头外的学生说:我改变不了你们的环境,但我能提醒你们,在困境中也要留心生活的美好。那一刻,他会想起罗曼·罗兰的那句话: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。

俞敏洪身上一直有矛盾。一方面,他是亿万富翁、企业家,肩负新东方的未来;另一方面,他又想彻底放下,去采访,去游山玩水,去和乡村的孩子坐在一张桌子边。有人问他,你能真的决绝吗?他笑了笑,说自己狠不下心,从没亲手开除过员工。他更像是在半推半就之间,寻找一个平衡点。

对年轻人,他的态度更直接。他说,不要以为成功就等于幸福,也不要幻想自己能完全摆脱压力。你必须面对复杂的现实,同时也要给自己寻找出口。他并不反对有人选择稳定的公务员岗位,但他更欣赏那些敢于冒险的人。只是,这种欣赏背后,他也明白,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份工作,想要把日子过下去。

这种清醒,才是他真正想传递的力量。励志很容易,讲真话很难。真话往往不那么好听,却更能让人安顿自己。正如他在一次访谈后自嘲:“观众说俞老师采访了那么多人,可他始终不快乐。”他说,这个观众看得很准。可即便如此,他依然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去追问别人的真相,也追问自己的真相。

或许,这就是他给出的答案。人生没有终极意义,但当下每一天的真实,才是全部意义所在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