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就是母亲影像升起为例子,什么情况下是所缘缘,什么情况下是次第缘?
2025-10-10

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问到了“所缘缘”和“等无间缘(次第缘)”在同一心理活动中的分界。我们仍然以“脑中突然升起母亲影像”为例,逐步说明:

一、先区分概念

  1. 所缘缘(ālambana-pratyaya)
    指“当下这一念心所取的对象”,也就是这一念心成立时必须有的“被缘”。
    举例:你看到一朵花——花的影像就是此刻视觉识的所缘缘;
    你想起母亲——母亲的影像就是当下意识的所缘缘。

  2. 次第缘(等无间缘,samanantara-pratyaya)
    指“前一刹那心”作为“后一刹那心”的直接前提。
    前一念心灭,后一念心即得以生起,没有时间间隙。
    所以等无间缘描述的是心念之间的前后相续关系
    而所缘缘描述的是每一念心与它的对象之间的关系

一句话:
所缘缘是“心与境”的关系,
等无间缘是“前心与后心”的关系。

二、用“母亲影像升起”为例分情境说明

1. 当影像刚刚出现的一念

这时你的意识中突然显现出母亲的影像,没有明显的外部触发。

  • 在这一念里,“母亲影像”就是这一念意识的所缘缘
    因为它是“被取”的对象,是这念心的“境”。

  • 而“前一念心”(可能是无意识的空寂、散乱念)就是这一念的次第缘
    前念灭后,给这一念“忆象现起”让位。

所以:
此刻的母亲影像=所缘缘,
前一刹那心=次第缘。

2. 当影像持续几念

例如你继续看着那影像,几秒钟内心里都在想母亲的样子。

这时就形成了连续的心流:
第一念:母亲影像初现;
第二念:延续这个影像;
第三念:又在影像上加上感情或评论。

在第二念里:

  • 这一念的“所缘缘”是“第一念中遗留的母亲影像的相分”,

  • “第一念心”作为“第二念心”的前心,成了等无间缘

所以在连续忆想中,
每一念的“影像”是它的所缘缘,
而上一念心同时又是它的等无间缘。
两者并行,各司其职。

3. 当你从忆象转为情绪或分析

比如你心里浮现母亲影像后,紧接着出现一种思念的情绪,
或开始想:“她现在在做什么?”、“我最近太久没打电话了”。

这时:

  • 第一念的影像心灭,成为下一念“思念心”的等无间缘;

  • 但对第二念而言,所缘缘已经不是单纯的影像,而是
    “母亲+思念这一整合对象”。

因此:
母亲影像对第二念只是“过去念的境”,不再是此念的所缘缘,
而第二念心的所缘缘是“思念的意象或概念”。

也就是说,
影像作为所缘缘只存在于当下取它的那一念;
当心流进入新的意向时,它就退居为“前念”,
成为下一念的等无间缘。

三、可以用一个表格来直观理解

时序当前心的内容当前心的所缘缘当前心的等无间缘
第一念母亲影像突现母亲的影像相分前一念散乱心
第二念延续、细看母亲影像第一念遗留的母亲影像第一念心
第三念产生思念情绪“思念母亲”这一意象第二念心
第四念分析或联想母亲现状“母亲现在在做什么”的概念相第三念心

你会发现:

  • 每一念都有自己的“所缘缘”;

  • 每一念的“前念心”又是它的“等无间缘”;

  • 当境转换,旧境的“所缘缘”变成了新念的“次第缘背景”。

四、逻辑总结

  1. 一念心生,必有其所缘缘(对象面)与等无间缘(前念心)。

  2. 所缘缘解决“心缘何物”;等无间缘解决“心从何来”。

  3. 对同一对象,如母亲影像:

    • 当它被当前心取时,是所缘缘;

    • 当它成为后续念的前念时,就是等无间缘。

  4. 所缘缘与等无间缘是两个不同角度的条件,
    一个是“对象结构”,一个是“时间序列”。

五、用一句话压缩整个答案

母亲影像在当下被意识取时,是这一念心的所缘缘;
当这念心灭去,成为下一念心的前提时,这同一心又成为下一念的次第缘。
一境、一心,随时间推移可互为缘种,各在当下成其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