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市值破2万亿,仅次于腾讯阿里!王兴:越艰难,越要苦练基本功
2025-10-11
那天,深圳的天阴得很低。风从南山一路卷到前海,吹得旗帜猎猎作响。王兴站在美团总部的玻璃窗前,手里还拿着那杯几乎放凉的咖啡。助理冲进来,压抑着激动地说:“市值破两万亿了。”他愣了一秒,嘴角轻轻上扬,又放下杯子,像在对自己说:“越是这个时候,越要稳着。”外面的世界喧嚣沸腾,财经媒体、朋友圈、投行群,全在传这条消息。可他没有庆祝,反倒在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字——苦练基本功。
三年前,美团上市那天,港交所门前挤满了摄影机。沈南鹏在公开信里说,那可能是红杉投资史上最重要的决定。那时候没人知道,这家从团购大战里杀出来的公司,几年后能和腾讯阿里并肩。而王兴似乎早就预感到了什么。他说过:“世界从来不是线性成长的,只有那些能在混乱中维持基本功的人,才能笑到最后。”
那天晚上,他又回办公室,灯还亮着。桌上摊着一本旧书,《高产出的管理》。他曾反复读过安迪·格鲁夫那句话:“真正的产出,不是你个人完成的,而是你所影响的整个系统的产出。”他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——“基本功,就是那个系统的根。”
很多人以为,企业成功靠的是战略、融资、概念。可王兴反复强调,商业史上绝大多数公司死,不是死在高难动作,而是基本功塌了。那种“塌”,往往不是瞬间的崩坏,而是一个看不见的坠落——流程被偷懒,团队不复盘,管理只讲效率不讲质地。
他说: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”那是他最喜欢引用的曾国藩的句子。笨功夫,看似慢,其实是最快的路。
我第一次见到王兴,是在美团刚打完外卖补贴战的那年。办公室里到处是数据屏,员工们一边吃泡面一边对照报表。那天,他穿着T恤,手里拎着电动车头盔,语气平静地说:“别急着庆祝,战役打完,还有战线。”那一刻,我才明白他口中的“苦”,不是苦难的苦,而是“自我磨砺”的苦。
苦练心态,是他最看重的第一步。他不信运气,也不信风口。他相信耐心——那种能在高压环境下依旧稳住呼吸的定力。他常跟团队说的一句话是:“当外界喧哗时,我们要能保持平常心。”
在互联网的上半场,粗糙的增长还能靠红利掩盖问题。下半场,红利退去,裸泳者开始显形。他提醒所有人:“别被短期的快感骗了。”
美团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:任何创新项目,三个月内必须拆解出一个“可重复动作”。比如早年他们做美团外卖时,王兴亲自要求所有新城市上线团队,每天必须记录100个骑手出发时间、到店时间、交付时间。他说:“只有真正量化了的动作,才配叫基本功。”
他喜欢实验,也容忍失败。某年冬天,美团尝试一项新业务——生鲜自提柜。项目负责人是个年轻人,信心满满地在会上立下Flag:“三个月搞定。”两个月后项目折戟,成本高、损耗大、用户复购低。年轻人忐忑地去汇报,王兴只问了一句:“你学到了什么?”对方支支吾吾。王兴笑了,说:“学到的比赚到的更值钱。你还没失败够。”那之后,美团的试验机制被改得更精细——所有试点都需可逆、可测、可复盘。
他称这种机制叫“低成本试错”。听起来简单,但这其实是企业基本功的另一个维度——勇于纠错的结构力。
2019年,美团内部发起了“更好的十年”讨论。那次讨论不谈业务,只谈人和组织。会议上,王兴提出:未来十年,美团最大的竞争力,不在业务,而在组织的学习能力。他要求每个部门梳理一份“复盘手册”,记录所有做过的决策与偏差。有人嫌麻烦,他说:“不复盘的企业,只会重复错误。”
那次会议的PPT最后一页,写着一句他很喜欢的话:“组织能力,是唯一能复利的资产。”
那一年,他开始大量推荐员工读《领导梯队》。他说:“一个公司最怕的,不是没有战略,而是没有能撑起战略的人。”他希望美团能成为那种“结构性学习”的企业——能从一次错误中,长出制度性的智慧。
而练基本功的另一个层面,是“练管理”。王兴自己也说过:“我是工程师出身,天生不擅长管理,所以必须学。”他喜欢用科学家的方法做企业管理——验证、量化、优化。他常提英特尔的那本《高产出的管理》,还爱引用一句古语:“德者,人之所得,使万物各得其所欲。”他说:“管理,不是控制,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他该得的动力。”
他有一次在内部会上讲:“我们公司有三万个员工,就有三万个宇宙。我的责任,是让这些宇宙产生共振。”
这种话,在他嘴里并不玄。因为他是真的在琢磨“共振”的规律。
在王兴看来,管理的最高境界是“无为而治”。他曾经总结:“创业公司像踢足球,不能靠队长指挥每个人跑哪,而是每个人都知道球在哪、该怎么跑。”
所以在美团,管理的第一原则不是“听话”,而是“判断”。
他有个有趣的小实验。每个季度,他都会随机点名,让某个基层经理讲讲他最近一次错误决策。讲完后,王兴会让大家一起讨论:“错在哪里?假如重来一遍,你怎么判断?”这个环节后来成了美团的传统,被称作“错误复盘会”。有人笑称这是“公开处刑”,但更多人说:“这是公司最值钱的课堂。”
王兴练管理,还有一套“用人法”。他信一句话:“要么牛×,要么滚蛋。”这不是狠话,而是他对“人效”的极端追求。他曾在Facebook听过一句话——“好的工程师和差的工程师,差距是十万倍。”回来后他就在笔记上写下:“宁缺毋滥。”
美团早年地推团队最有名的,不是人数多,而是淘汰率高。销售高成国入职两年,原本十人的小组最后只剩他一人——连经理都被淘汰。有人觉得残酷,王兴却说:“这是对优秀者的尊重。”
后来,美团扩张业务线时,他又展现出另一面——敢放权。那年,团购大战最激烈的时候,王慧文为了打广告,想挖一个外部专家。王兴直接说:“让他当副总裁,和你平级。”旁人不解,他笑着说:“能解决问题的人,不必讲资历。”
他还有一句内部口头禅:“引进人才之前,先立价值观。”干嘉伟加入美团,就是因为这一点。那时的美团还很年轻,竞争对手更有钱,条件更诱人。但干嘉伟看了一次美团的城市经理会议后,决定加入。他说:“他们有一种傻劲,但那个傻,是热血的。”
这种热血,是王兴最重视的基本功——信念的基本功。
他自己常说:“管理者要能让人向往大海,而不是去指挥他们砍木头。”
那句话后来被写进美团的管理手册。
而这种“练基本功”的哲学,不只是企业的修行,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。
他曾在内部发过一条饭否:“我们总共只有不到三万天的时间,我不希望浪费任何一天。”那条动态后来被员工们截图收藏,有人评论:“他不是在催人加班,而是在提醒别浪费生命。”
在外界眼里,美团的崛起像是奇迹。但王兴自己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:“我们不是奇迹,我们是积累的结果。”
他从不把苦难浪漫化。对他来说,苦,只是进步的代价。
疫情那年,美团很多线下业务停摆。王兴在一次内部会上说:“这不是危机,这是检验基本功的时刻。”他要求所有部门制定“极限生存计划”——假设收入减半,公司还能撑多久?团队于是开始推演、复盘、优化流程。有人抱怨太苛刻,他说:“当外部风暴来的时候,只有肌肉记忆能救命。”
那段时间,美团内部流传一句话:“活着比赢更重要。”
等市场逐渐恢复,他又提出:“越艰难,越要苦练基本功。”
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像口号,可在他那,是行动的纲领。
他让产品经理做了一个小实验——每天复盘一个用户投诉,分析背后的系统漏洞。三个月后,投诉率下降了40%。他又要求客服团队做另一件事——每天记录一次“用户的意外行为”。比如一个外卖用户要求骑手“别按门铃,只发消息”,他们就去分析原因。结果发现,这是隐私焦虑的信号,美团因此优化了通知机制。
这就是他所谓的“细节之功”。没有数据的支撑,再伟大的战略也是空的。
有时候,我觉得王兴像一个冷静的诗人。他对世界的理解,总带着一点哲学意味。他曾说:“科技不是改变世界的工具,而是让我们看清世界的镜子。”
当美团的市值突破两万亿,他反而更像一个旁观者。他不谈财富,不谈资本,只谈节奏。他在一次内部邮件里写道:“在快的世界里,慢下来是一种勇气。”
他深知,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,最后会变成不可撼动的壁垒。
有人问他:“成功是什么?”他想了想,说:“能在复杂的世界里,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。”
那天傍晚,他走出办公室。天已经暗了,远处的外卖骑手灯光一盏盏亮起,像是流动的星。风又起,他抬头看了看,眼神里有种难以言说的笃定。
也许,对他来说,所谓的“基本功”,不是某个阶段的修炼,而是一种穿越周期的信念。
越艰难,越要练。越动荡,越要稳。越喧哗,越要静。
这世界终究会奖励那些在黑夜里,还能一笔一划练字的人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