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真正牛逼的人,都喜欢自找苦吃
2025-10-11

凌晨三点,北京南三环的一个小公寓里,灯还亮着。年轻的设计师小杜趴在电脑前,文件名是《客户终稿-v18》。他刚被客户第十次打回来。那一刻,他突然笑了,笑自己怎么还在干这种“自找苦吃”的事。朋友都劝他换工作,可他只是淡淡说:“舒服的事太多了,选一个难的,才有意思。”

这句话听起来像倔强,其实是一种清醒。
真正牛逼的人,都喜欢自找苦吃。

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爱受虐,而是因为他们知道——成长从来不是顺滑的。

我第一次理解这件事,是在游戏里。
那是一款被玩家称为“地狱难度”的游戏,名字就不提了。刚开始玩的时候,我被一个路边的小怪打了十几次,血条掉得比地铁的信号还快。
我骂制作人变态,也骂自己蠢。可奇怪的是,我越死越不甘心。每次重新开始,我都能多躲一次攻击,多活两秒钟。

那种在痛苦中逼自己变强的感觉,像极了现实。
游戏教会我一件事:没有练习,没有付出,没有受苦,就一定不会成功。

你在游戏里每次死去,都在学习规则;你在生活中每次被打回原点,也在积累经验。

现实最危险的陷阱,不是失败,而是“太顺”。
一切都太容易得到的时候,你的肌肉就会退化,心智也会钝化。

想想看,我们活在一个被“设计得太舒服”的世界。
打开手机,一滑就是笑点;点开外卖,一顿饭不用十分钟就送到;开个会议,AI帮你总结重点;写个文案,工具帮你润色逻辑。
效率提升了,没错。可你有没有发现,你的专注力、耐心和独立思考力正在一点点消失?

人类的大脑天生懒惰,它热衷即时满足。
在游戏里,制作人用奖励机制让你上瘾;在现实里,算法用短视频让你停不下来。
那种被“快乐”包裹的麻木感,就像温水煮青蛙——舒服,但危险。

真正牛逼的人,懂得主动脱离舒适区。
他们会给自己设障碍。

我认识一个朋友,创业十年,从没放过自己。公司盈利后,他硬是关闭了核心业务,带团队重建。员工都骂他疯了,他只是笑笑,说:“太顺了不对劲,顺久了就会摔。”
后来,他的行业真经历了大洗牌,那些没准备的同行一个接一个倒下,只有他活了下来。

还有一个女生,我在上海见到的。她原本是互联网大厂的中层,拿着高薪,每天喝着咖啡做PPT。
有一天,她突然辞职,去云南支教。所有人都说她疯了。
她在群里发过一段话:“我不是想做什么伟大的事,只是不想让我的人生只有一张工资单的形状。”
一年后,她回到城市,开了自己的教育公司。她说:“支教那段时间,我第一次学会了什么叫‘资源为零的创造’。”

她笑着补一句:“自找苦吃,是对抗麻木的解药。”

很多人害怕吃苦,是因为他们误解了“苦”的意义。
苦,不是痛苦的象征,而是成长的信号。
每一段逼自己咬牙的日子,都是在打磨自己的“反脆弱力”。

社会学家塔勒布提出过“反脆弱”这个概念——真正强大的个体,不是避免打击,而是在打击中变得更强。
你锻炼肌肉,需要负重;你锻炼心智,也需要压力。

我曾采访过一个马拉松跑者。那天风特别大,他在终点前五公里摔了一跤,膝盖血流不止。工作人员让他退赛,他咬牙说:“不行,我要靠自己的腿跑完。”
后来他花了一个小时,拖着血脚冲过终点。
我问他为什么不放弃,他喘着气说:“因为我怕习惯放弃。”

这句话,我记了很久。
怕习惯放弃——这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“心智毒药”。

人生最大的失败,不是跌倒,而是习惯了不去努力。

所以,我常建议朋友做两个“小实验”。
第一个,叫“刻意延迟满足”。
比如你想刷短视频,就先写下三件待办事,做完一件再刷一分钟。
慢慢地,你会发现“控制冲动”的那几分钟,才是你在真正掌握自己。
第二个,叫“微型挑战”。
每天挑一件让你不舒服的小事去做,比如早起半小时看英文文章,或者在会议上主动发言。
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,会在无形中锻炼你的耐挫力。

有趣的是,当你开始主动吃苦时,你会发现一个反常现象:你反而更快乐。
因为那种苦不是被动的,它带来自尊。你不再被动地等生活打击你,而是自己出拳。

有人说,成年人最大的成长是学会“自我驱动”。
可“自我驱动”从哪来?不是鸡血,而是自找苦吃。
你逼自己去做那些难的、不确定的事,才能积累真正的势能。

前段时间我认识一位科研人员,他在中科院做材料研究,连续四年实验失败,资金一度被砍。
我问他:“你怎么还坚持?”
他说:“如果我都不坚持,那这几年不就白受苦了吗?”
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很多人之所以能走到最后,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,而是因为他们舍不得放弃自己受过的苦。

这世上所有看起来轻松的人,背后都有一段没人看到的苦行期。
李娜退役后接受采访说过一句话:“我赢过的每一场比赛,都是在想放弃的那一刻咬牙挺过来的。”
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后,靠着“被踢出舒适区”的那段煎熬,才有了后来更成熟的他。
章子怡说过,她拍《一代宗师》那年,每天摔在地上几十次,胳膊青一片。有人问她图什么,她回答:“那是我要交的学费。”

这些人都明白一个真相:你越怕苦,生活越会让你吃苦;你越敢苦,命运越会让路。

有时候,所谓的“苦”不是命运安排的,而是你主动去迎的。
比如你选择晚睡一小时学习,而不是刷剧;
比如你选择跑步流汗,而不是窝在沙发上;
比如你选择面对冲突,而不是假装和平。
这些瞬间,看似吃亏,其实是给未来积能。

当然,也不是所有苦都值得。
有一次我试图每天五点起床写作,坚持了半个月,整个人精神涣散。那是典型的“假吃苦”——没有目标的折磨。
我后来学会调整,让吃苦有方向,让痛苦有反馈。
你得分辨哪些苦是成长的代价,哪些只是惩罚自己的幻想。
真正的吃苦,是带着智慧的。

就像登山,盲目地往上冲会摔死,带着氧气瓶和绳索才可能登顶。

我后来也在写作里设定一个原则:每写一篇文章,至少删三次。
有时候删到心疼,删到怀疑人生。
可每删一次,我都能看清一点废话,看清一点自己。

有位前辈说过一句话,我很喜欢:“痛苦不是敌人,它是成长的翻译。”
你越能读懂它,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
所以我常提醒自己:当生活太顺时,要主动制造一点难度。
比如主动学个新技能,主动接一个更难的项目,主动挑战一次公开演讲。
那是你在为未来做防震加固。

你看,那些真正牛逼的人,表面上风轻云淡,其实都在暗地里吃苦。
他们在别人睡觉时思考,在别人娱乐时练习,在别人犹豫时出手。
他们不是天赋异禀,只是比别人多咬了几次牙。

时代变了,捷径越来越多,诱惑越来越多。
但成长这件事,从未便宜过。

所以,当你看到一个人自愿去受苦,请不要笑他。
他可能正在通往自由的路上。

因为,真正的自由,从来不是“想干嘛就干嘛”,而是“能逼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”。

能做到这一点的人,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