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商不是搞定别人,而是搞定自己
2025-10-11
那天深夜,地铁末班车快要进站,一个女孩还站在闸口前发呆。手机屏幕亮着,是一句未发出去的留言——“我是不是太情绪化了?” 她删了又写,写了又删。有人从身后匆匆经过,风掠过她的发梢,她忽然有点恍惚:为什么自己每天都在练情商,却越来越不开心?
其实,她不是个例。太多人以为情商,就是会说话、会做人、让别人舒服。可这种“舒服”,往往是以自己为代价的。你压抑、你迎合、你小心翼翼地笑,最后笑着笑着,就不认识自己了。
蔡康永说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:“情商不是搞定别人,而是搞定自己。” 这话乍听像鸡汤,其实很扎心。因为大多数人都在搞反顺序——我们花了太多力气,去取悦世界,却没时间安抚自己。
有个朋友小李,是典型的“高情商人”。公司聚餐,她总是负责活跃气氛;领导训话,她笑着点头说“是我没考虑周全”;同事加班,她主动帮忙。所有人都夸她懂事、会来事儿。 但那天,她在卫生间隔间里崩溃地哭,哭到妆花。她说:“我好像对谁都好,就是对自己不好。”
这就是很多人陷入的假高情商陷阱。表面上八面玲珑,实际上精神内耗。 你以为在维持关系,其实是在透支自我。
心理学家丹尼尔·戈尔曼在1995年提出“情商”概念时,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:情商就像驾驶舱里的指挥系统。外部再多风浪,只要你能稳住内舱,就不会失控。 而我们的很多“高情商”,其实是让别人掌舵。
真正的高情商,不是压抑情绪,而是管理情绪。
管理的第一步,是看见它。
有一次我在咖啡馆,听到一对情侣吵架。女孩声音哽咽,说:“你怎么总是不懂我?” 男孩沉默半晌,说:“因为你也没懂你自己。” 这句话听得我愣住了。很多人正是这样——情绪来了,先怪别人。其实,很多愤怒、委屈、焦虑,本质上是“自己没被自己理解”。
想真正搞定自己,第一件小事可以试试“情绪笔记”。每次情绪爆发后,写下三句话:我在生谁的气?我希望被谁理解?我真正害怕的是什么?
有个读者照做三周后告诉我,她发现自己生气时,往往不是因为别人不帮她,而是因为她觉得“不值得被帮”。那一刻她哭了,也明白了:情绪的出口,其实是被理解,而不是被压住。
我也曾在一次失败后情绪崩盘。那段时间,我失眠、暴躁,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我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朋友对我说:“你不是脆弱,你只是没允许自己难过。” 那晚我第一次没逼自己振作,而是任自己难过到天亮。第二天醒来,我反而没那么焦虑了。 你看,情绪不是洪水猛兽,它只需要被看见。
学会看见之后,还要学会界限。
高情商的人,不是都能说好听的话,而是知道“哪怕拒绝,也要干净”。 我有个同事阿瑶,别人请她帮忙改文案,她从不直接答应。她会笑着说:“我想帮,但这件事我今天做不完,会误你。” 她说完这句话时很轻,却特别有底气。 因为她明白,帮别人不是义务,守好自己才是责任。
这让我想到一句话:“不设界限的善良,是一种自我消耗。” 很多人总怕拒绝会伤人,其实过度忍让才最容易让关系变质。你帮得越多,别人越习惯;你越体谅,别人越理所当然。久而久之,你变成了“取悦机器”,别人反而不再珍惜你。
管理情绪的第二个小动作,是“情绪倒计时”。当你要爆发时,不要立刻回应,给自己10秒。可以倒数,也可以默念“我现在在生气,但我不一定要立刻做决定”。 这个小动作听起来笨,但它能在你和情绪之间插入一层缓冲。很多后悔的话,就是在那10秒没想清楚时说出来的。
蔡康永评价周杰伦说,他才是自己眼中的“高情商人”。因为他从不伪装快乐,也不刻意迎合世界。喜欢就说喜欢,不喜欢就不做。可他的“不迎合”,反而让人舒服。那是一种“与情绪共处的自在”。
真正的情商,从不掩盖情绪,而是懂得表达。
有次在讲座上,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,人最怕的不是有负面情绪,而是不敢有负面情绪。因为一旦你压抑太久,那些情绪会换种方式反噬你。 比如拖延、失眠、易怒、暴食。那不是坏习惯,是情绪在找出口。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曾发布一份报告,指出长期压抑负面情绪的人群中,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.2倍。也就是说,你不表达的情绪,会变成身体的负担。
所以,别再用“没事”来骗自己。
去年我辅导一位高管,他每天要开七八个会,嘴上说“我能扛”,可身体早已超负荷。一次例会上,他因为一个小问题突然拍桌子。会后他尴尬地对我说:“我平时挺温和的,就是那天太累。” 我笑,说那不是那天太累,是你所有的“忍”终于有了出口。
他后来做了一个“小实验”:每天睡前写下三件让他烦的事。三周后,他说自己白天的焦虑减少了40%。你看,情绪不怕强烈,怕的是被忽略。
再往深处看,情商高的人,往往不是控制情绪,而是理解情绪。
一个人如果只会压抑,那叫克制;如果能感受、分析、转化,那才叫成熟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情绪命名”,指的是当你能准确说出“我现在不是烦,是失落;我不是气,是被忽视”,情绪的能量会下降40%。 这不是玄学,而是大脑杏仁核反应的真实数据。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,当人们能清楚命名情绪时,前额叶皮质会接管情绪区域,让理性重新上线。
所以,当你觉得快要被情绪淹没时,试着说出它的名字。那不是矫情,而是自救。
有一次我在一个公开课上问台下的学员:“你们觉得高情商是什么?” 有人答:让别人舒服。有人答:会控制情绪。直到一个女孩举手,说:“我觉得高情商,是在崩溃时,还能温柔地对自己。” 那一刻,全场安静。
她说得对。情商不是你能让多少人喜欢你,而是你在不喜欢自己的时候,还能不放弃自己。
情商高的人,不会永远平静,他们也会哭、会怒、会脆弱。不同的是,他们允许自己那样。
他们知道,世界不能总被搞定,别人也不会总懂你。但只要你能搞定自己,世界就少了一半风浪。
或许情商最深的修炼,不是说一百句圆滑的话,而是能在夜深人静时,对自己说:“没关系,你已经尽力了。”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