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患上“不死癌症”9个月:​不能改变苦逼的命运,那就成为牛逼的自己
2025-10-12

凌晨两点,出租屋的灯还亮着。她靠在那把有些塌陷的椅子上,屏幕的光晃在脸上,像是一种冷静的审问。药盒摊在桌上,一瓶空的,一瓶还剩下几粒。她刚喝完中药,苦味还在舌头上打转。外面的风刮着旧窗,呼呼作响。她盯着屏幕,手还放在键盘上,心里想的却是那句已经听了上百遍的话——“强直性脊柱炎,不死的癌症。”她二十四岁,这年冬天,她学会了在疼痛里生活,也学会了不再等命运改写。她说:“那我就自己重写一遍。”

很多故事的开头,都有一种莫名的讽刺。就在确诊前,她刚刚拿到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。她满心欢喜地准备入职,想做一个专业的新媒体编辑,想靠文字养活自己。那时她常熬夜练稿,学排版、剪视频,学怎么把句子写得更有“钩子”。她爸笑她:“你现在的劲头,比高考那会还猛。”她自己也笑,说:“我好像终于找到了我想做一辈子的事。”但命运不讲逻辑。工作第一天,她的腰开始隐隐作痛。第二天更疼,第三天几乎站不起来。到医院那刻,她还幻想不过是腰肌劳损。医生看着她的片子叹了口气,那种叹气的声音,比诊断书更像宣判。

“强直性脊柱炎。”医生说得很平淡,但她的脑子嗡地一下空了。她想起那句“无法治愈”,想起周杰伦,也想起张嘉译——那些名字和“病痛”绑在一起的明星,让她心底生出一点绝望的熟悉感。她知道,这一刻她的人生会被切成两半:从此之前,是正常人;从此之后,是病人。

她没哭。至少当场没哭。只是回家后,在关上门的一瞬间,整个人塌了。疼痛是连续的,不像刀割,更像慢火。坐下痛,站起痛,连笑也牵动着肌肉。她照样去上班,照样回邮件、改稿子,甚至没人看出她的异样。只是有时候,她趴在桌子上,假装在休息,其实是在忍痛。

她说:“那时我最怕的,不是病痛,是没希望。”

晚上她开始疯狂搜病友的帖子,有人驼背了,有人做了手术,有人说生不如死。她把自己代入进去,一点一点往下沉。那几天,她连洗澡都要靠墙支撑。她男朋友看着她这样,什么都帮不上,只能在旁边小声说:“没事,我们慢慢来。”她没回应,怕一开口就崩溃。

有一天,她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,标题叫《反正都要死,为什么不努力活?》。她说那一刻,她突然笑了。不是被治愈的笑,是一种被戳醒的笑。她意识到自己也许真的太怕了,怕疼,怕失控,怕没未来。可她想,也许“活着”本身,就是对命运最狠的回应。

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点什么。她开始吃药,配艾灸,坚持练轻微拉伸。她甚至做了一个小实验——每天记录自己的疼痛指数,从10到1。刚开始几乎天天是9,她咬牙写下;后来慢慢降到7、6。她说:“那种下降,不只是身体的缓解,更像是在告诉我——我还可以和命运谈条件。”

当然,这个实验并不是一路顺利。有一次她因为连着阴雨天,病情复发,膝盖肿得连裤子都穿不上。她愤怒地把药全扔了,一个纸箱子装满。那天,她男朋友抱着她,一边捡药一边哭,她看着他那双手在发抖,突然意识到,也许她不是一个人。那天夜里,她重新把药装回去。

她说:“那一刻我明白,恐惧不是敌人,它是提醒你,你还在乎。”

她开始读关于病痛与成长的书,《被讨厌的勇气》《活出意义来》。她在知乎上写下自己病程的记录,没想到有很多陌生人留言:“谢谢你,我也在经历类似的事。”那种被回应的感觉,让她有了某种新的力量。

后来,她报名了粥左罗的写作营。那时候她对自己几乎没有信心。她说:“我不是想逆风翻盘,我只是想试试看还能不能活得有点劲。”她每天打卡,坚持写作,不落下一天。老师的评语让她第一次重新相信自己。有人夸她的故事真诚,有人说她的文字让人有力量。那一刻,她意识到,她不是病人,她是个创作者。

她的心态慢慢变了。她开始相信,痛苦并不剥夺意义,它反而让意义更清晰。她写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:“病痛让我知道,努力不是为了结果,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仍然能选择。”

她用这个信念去重新生活。她回到工作岗位,比以前更主动。老板让她策划一次大型会议,她接下了,甚至亲自跑场布置、对流程。会议结束时,老板在公开会上夸她“专业又靠谱”,并当场宣布给她涨薪10%。她说那天晚上,她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,腰还有点疼,但风吹在脸上时,她觉得自己赢了。

她还开了一个自己的头条号,开始写影评、写生活感悟。前几篇几乎没人看,第七篇突然有了两千阅读。她没激动,只是笑着说:“看吧,我真的可以。”她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写作的人,每天互相打卡,分享进步。她说:“那种感觉,像是重新有了部落。”

当然,她也会有崩溃的时刻。有天晚上,她疼到整夜没睡,凌晨三点爬起来写了一句:“我怕死,但更怕浪费这场活着。”她第二天照样去上班,照样笑着和人聊天。她说那种“假装没事”的日子,其实也是修行。

医生后来对她说:“你这状态稳定得不错,坚持锻炼和情绪管理,对你帮助很大。”那一刻,她有点想哭。不是因为病情缓解,而是因为她终于对得起自己。

她现在还在吃药,还在复查。她不敢说自己彻底战胜了什么,她只是学会了和命运共处。她说:“有时候,我甚至感激它,因为它让我活得更清醒。”

她教会自己一个小动作:每当觉得疼的时候,就深呼吸,然后轻轻对自己说:“没关系,我们还在。”她把这当成一种仪式,一种和身体和解的方式。

她说:“我不能改变苦逼的命运,但我可以成为牛逼的自己。”

那句话,听起来有点中二,但从她嘴里说出来,特别真。

她现在依然写公众号,依然在打磨文字,也依然在和病痛较劲。但她已经不再焦虑,也不再逃避。她说:“我以前以为生活是往上爬,现在我觉得,它其实是往里走。”

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“不死癌症”,不一定是病,可能是焦虑、失业、孤独、家庭、现实。它们不会杀死你,但会不断考验你。你能做的,就是在每一次疼痛里,找到新的自己。

她说:“如果命运逼我弯腰,那我就学会在弯腰的姿势里开花。”

是的,人生总会有某个时刻,让你不得不重新定义“活着”的意义。也许不是要赢,而是要继续。

她后来写了一句话,我想送给每个看完这篇文章的人:“不要害怕低谷,低谷才是你看到光的角度。”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