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崛起,和你有啥关系?
2025-10-14
那天夜里,我在出租车上,窗外的城市亮得刺眼。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,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,嗓音有些沙哑。他突然问我:“你说,中国这么强大了,对我们这些人有啥用呢?”这句话,像一记轻轻的锤,敲在我脑子里。那一瞬间,我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我看着车窗外流动的灯光,想到另一个场景。几千公里外,在深圳的某个车间,一个年轻人正盯着机械臂的运行曲线,调节那根比头发还细的线路。他说:“我们在做的,是国家的命脉。”但第二天早晨,他依旧挤地铁、吃包子、看手机里的分期账单。国家的崛起,像远处的烟花,他在现场,却感到有点遥远。
很多人最近都有这种感觉:世界在变,中国在崛起,可我,好像还困在原地。房租在涨,岗位在卷,机会在变少。过去那种“一夜暴富”的故事越来越少了,朋友圈里晒出的不是offer,而是焦虑。
可真相是——这就是崛起的必经阶段。
一个国家的崛起,往往不是一阵欢呼,而是一次长痛。
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中国。那时加入世贸,一夜之间,沿海城市涌满工厂。东莞的电机轰鸣,义乌的小摊子日夜不歇。那时候的中国,是全球的“加工厂”,是世界的螺丝钉。那时候的人生逻辑简单:只要肯干,就能翻身。
可现在不一样了。我们站上了高处,开始面对全新的问题。制造已经不是最难的,难的是“创新”;出口已经不是关键,关键是“卡脖子”的技术。国家的崛起,不再靠汗水,而是靠智力,靠体系,靠所有人一起拉动的那根绳。
所以当司机问我“这和我有啥关系”,我想说的其实是——关系大得很。
你买的每一台国产手机,你用的每一个国产芯片,你扫的每一个二维码,都是这个国家往上走的力量。而你在岗位上认真工作的每一个小时,都是这股力量的燃料。
这听起来有点宏大,但放在现实里,就是柴米油盐。
我认识一个小伙子,做芯片测试。几年前他在美国读博,拿了绿卡,收入也不错。可当他听说国内芯片行业被封锁后,几乎没犹豫,带着老婆孩子回国。他说:“在美国,顶多是别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;在中国,可能是造机器的人。”
刚回来的时候,他的实验室还没几台仪器。要自己搭建设备、调试软件,凌晨三点常常还在实验桌前。有人笑他傻,说这行业太难,他却说:“难是好事,说明我们还在往上爬。”
三年后,他们团队终于拿到第一批样品,虽然性能还不如国外的,但已经能用。他们在实验室里举杯庆祝,喝的是五块钱一瓶的矿泉水。那一刻,他说,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到自己和“国家”有了连接。
国家的崛起,不是别人在干的事,而是我们一起在做的事。
但也确实,有时候这种“崛起感”太慢了,慢得像春天里的发芽,看不见,却在发生。
很多人觉得机会少了,是因为红利期在退。就像一条河,刚开始是激流,冲得快,后来流入平原,慢下来,可也更深、更稳。
十几年前的中国,是一条咆哮的河。移动互联网崛起,淘宝、微信、抖音、拼多多……一茬接一茬。任何一个普通人,只要敢跳进去,就可能被水流裹着冲到前面。那时候的创业者像赶集一样,投机一点,聪明一点,就能发财。
现在不同了,河面平了,浪不再那么大。巨头站稳,市场饱和。想再靠一个小点子逆袭几乎不可能。于是很多人说:机会没了。
可其实不是没了,而是藏得更深了。
当外部红利退去,机会开始向内收缩,藏在“专业”和“深度”里。以前是“快鱼吃慢鱼”,现在是“深鱼吃浅鱼”。过去靠勇气,现在要靠积累。
这正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。
但成熟,也意味着疼。
我认识一个做外贸的朋友。前几年靠卖家电外壳赚了不少钱。后来全球需求降温,他的订单断崖式下跌。他原本想着关厂算了,后来咬咬牙,投了研发,转去做智能组件。三年没赚钱,天天在亏。家里人劝他别折腾,他说:“国家都在硬着头皮搞技术,我凭什么退?”去年,他们终于接到了欧洲订单。
他说那一刻他哭了,不是因为赚钱,而是因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崛起,不是赢在运气,而是赢在熬得住。
巴西熬不过去,所以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;日本停在高位,社会变得平静而冷漠;中国还在往上冲,我们没资格喊累。
国家的崛起,和个人成长,其实是一回事。你突破的每一道难关,都是在和惯性作战。懒惰、焦虑、短视、逃避——这些都是一个人的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
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特意翻了IMF的数据。2001年中国人均GDP是1053美元,2024年突破了1.4万美元。二十多年,增长了十几倍。可与此同时,竞争、焦虑、房价、内卷也成倍上涨。成长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。
你以为国家变强就能轻松?恰恰相反,国家越强,对个人的要求越高。
以前只要肯干,现在要能想;以前靠体力,现在靠脑力;以前靠跟风,现在得能创新。
这就像登山,越往上空气越稀薄。有人喘不过气,就想下山;有人咬牙继续爬。前者说:“我活得舒服。”后者说:“我想看看山顶。”
所以,崛起和你有没有关系?当然有。只是它不会以“工资翻倍”的形式给你,而是以“你被逼成长”的方式出现。
比如你学会更高效地工作,学会用AI提高产能;比如你开始投资健康,意识到身体才是资本;比如你不再盯着短期利益,而是有了长期主义的耐心。
这些,都是国家崛起在你身上的投影。
去年我去北京出差,遇到一个做新能源的年轻人。他说他最初只是搞机械维护,后来学自动化,再学电控,现在做算法调优。他笑着说:“以前我只会拧螺丝,现在能让机器自己拧。”
我问他累不累,他说:“累,但值。我在往上爬。”
那天晚上我回酒店,窗外一栋栋亮着灯的高楼,像无数个还没睡的中国人。有人在写代码,有人在加班,有人在准备出海,有人在想下一步的生意。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夜晚,都是几亿个梦同时在发光。
有人说,我们太辛苦了。确实辛苦。但这恰恰是力量的源头。
想想吧,从挖煤到造芯片,从“要饭”到“要市场”,从造不出手机到造出空间站。哪一步不难?哪一步不是硬着头皮?可我们都过来了。
这就是中国的节奏——慢,但不可逆。
美国在衰退,欧洲在迟疑,日本在沉睡。唯独中国,这个巨兽仍在呼吸。你觉得日子难,其实是时代在拉你上坡。
就像那句话说的:“你不是在被卷,你是在被托着向上走。”
所以,如果你问“中国的崛起,和我有啥关系”,我想告诉你——它就在你每天醒来继续奋斗的那一刻。你能不放弃、能学习、能进步,就是最直接的参与。
国家的力量,不是上头那几个人创造的,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累出来的。每个认真生活的人,都是国运的一部分。
等有一天你走在街上,看到国产的电车驰骋、国产的机器人在清扫、国产的卫星在天上闪烁,请记得,那里面都有一点点你的影子。
因为你在努力,这个国家才更有未来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