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纵欲更可怕的,是垃圾快乐成瘾
2025-10-14
那天深夜,我在地铁最后一班车上,看见一个女孩,脸上贴着手机的光。车厢摇晃,她的嘴角微微上扬,不知道在笑什么。地铁到站,她还没抬头,视频的笑声在空荡的车厢里炸开,像一种孤独的烟火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——我们这一代人,不是缺快乐,而是被垃圾快乐淹没了。
什么是垃圾快乐?就是那种一秒上头、十秒遗忘的刺激。它不让你成长,只让你上瘾。
刷短视频、打游戏、买没必要的东西、看无脑爽剧、嗑糖、追热点……那种轻盈的快乐,就像糖水,喝的时候甜得发腻,喝完只剩空。
最可怕的是,它不伤你一刀,而是温柔地磨掉你的锐气、你的好奇、你的野心,让你在笑声里一步步钝化,最后连“想改变”的力气都没有。
有一次我做了个小实验。那天晚上我强迫自己不看手机、不刷短视频,只是静静坐着,拿出笔和纸写下脑子里的一天。十分钟后,我开始焦躁,十五分钟后,我想抓起手机,二十分钟,我终于忍不住。那种“没事干”的恐慌,让我意识到自己早就被算法训练成了一个“被动嗨”的人。快乐的阈值被压得太低,只有外界给的刺激,自己已经制造不了幸福了。
这不是个例。2023年,尼尔森发布的一份全球媒体报告显示,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超过153分钟,比2019年增长了近一倍。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在《心流》中写道:“人类最深的幸福感来自于主动投入的创造,而非被动接受的刺激。”可现实是,我们越来越多的人,被动地活在屏幕的节奏里。
我曾采访过一个28岁的男生,程序员,年薪五十万,家境殷实,但他说自己每天都觉得“空”。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,就是刷视频。晚上看一小时剧,凌晨再打一局游戏。周末睡到中午,点外卖,循环。
我问他:“你上一次专注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什么时候?”
他沉默了半分钟,说:“也许是大学那会儿,做毕业设计。”
我又问:“你现在觉得快乐吗?”
他笑了笑:“也快乐吧,起码不痛苦。”
这就是垃圾快乐的陷阱——它不会让你立刻崩塌,它只是慢慢把你变成一个“不痛不痒的人”。
表面上,我们在追求放松;实际上,我们在逃避生活。
你说工作太累,要放松一下。于是打开短视频,看别人精致生活。
你说脑子太满,要躺平一天。于是打开剧集,沉浸在别人的剧情里。
可你没发现吗?这些放松的背后,是大脑在一点点退化。你不再能静下来思考,不再能对抗焦虑,不再能忍受寂寞。
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过一句话:“人类最大的悲剧,不是愚蠢,而是习惯。”
我们已经习惯了“短平快”的满足,习惯了“随手一滑”的快感。
我有个朋友,做文案十年,前两年突然写不出东西了。她说自己脑子空白,打开电脑就想去刷点什么。我让她试着每天留出一小时,不碰手机,只读书或写字。
她试了三天失败了。第五天,她痛苦到流泪。第十天,她给我发来一段话:“我突然发现,我不是没时间,而是我不敢面对自己。”
她用“忙”来麻醉,用“娱乐”来逃避。可当她停下来的那一刻,心里的空洞比任何焦虑都真切。那一刻,她终于懂了,纵欲不是快乐,垃圾快乐更像是麻醉。
我曾经做过另一个实验。那段时间我每天设定“快感戒断”的清单——不刷短视频、不点外卖、不打游戏,只允许自己看书、写字、散步。刚开始的三天,像戒毒。手会无意识去摸手机,脑子会下意识找刺激。可到第七天,奇妙的事发生了:我开始能感受到风的温度、饭的香气、文字的力量。那种清醒的感觉,是任何一次“嗨”都比不上的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当人长时间沉溺在碎片化快感中,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活动会下降,也就是说,掌管自控、规划和创造力的区域变得迟钝。
这就是为什么你越刷越空、越玩越焦虑、越嗨越累。
因为那不是快乐,那是麻痹。
有人说:“快乐有什么错?人生已经够苦了。”
没错,快乐没错,错的是我们拿“垃圾快乐”当解药。真正的快乐,是带着延迟满足的,是你写完一篇文章、跑完十公里、学会一个技能之后的那种笃定。那种快乐,不喧哗,却能抵挡孤独。
而垃圾快乐,是即时的。你只需要动动手指,就能让自己“好受”一点。可它只让你逃避了现实的痛,却没让你解决痛的源头。
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里写:“痛苦是难免的,但受苦是可以选择的。”
成长的快乐,一定带着痛;垃圾的快乐,一定没有意义。前者让你成为更完整的人,后者让你变得更容易被控制。
我曾在地铁上观察一个上班族,他每天通勤都看爽剧。那种剧情你知道的,霸总、反转、复仇、恋爱脑。每天同一时间笑、同一时间惊呼。
一个月后,他在朋友圈发:“怎么越来越不快乐了。”
我想,那不是剧的错,而是他把别人的情绪当成了自己的生活。
你有没有发现,越是靠屏幕获得的快感,越难转化成现实的能量。你笑得再大声,也没法解决房租问题;你打游戏再厉害,也换不来真正的安全感。
我后来总结出一个自救法——叫“反向快感实验”。
当你想刷手机时,逼自己去洗个碗;当你想打游戏时,逼自己写三百字;当你想买东西时,逼自己读十页书。
起初你会觉得痛苦,但几次之后,你会发现,这种“替代快感”让你更有力量。
我用这个方法三个月,重新找回了创造的节奏。那段时间写了三篇爆文,不是因为灵感多了,而是因为大脑清醒了。
有次朋友问我:“你觉得快乐的本质是什么?”
我说:“快乐不该让你逃避现实,而该让你更有能力面对现实。”
真正的快乐,是让你不怕孤独、敢于静下来、能和自己独处。
那种快乐,不来自外部,而来自你一步步的积累、成长、洞察。
很多人羡慕别人拥有幸福生活,却不知幸福的底层逻辑从来不是纵欲,而是自律。
纵欲让人舒服一时,自律让人舒服一生。
当你能抵抗垃圾快乐的诱惑,才能拥有高质量的满足感。
那天深夜,地铁又停在同一个站。那个女孩依旧低头看手机,但我突然想,如果有一天,她抬头看看窗外,会不会发现,窗外的夜色比屏幕更美?
或许,我们都该在某个时刻抬起头,看看生活本来的样子。
风还在吹,书还在等你,生活比你想的深,比你刷到的有趣。
如果说纵欲是一场盛宴,那垃圾快乐就是一场漫长的葬礼。它不杀你,但会一点点掏空你。
别让那些快感,偷走你思考的能力。别让自己在笑声里堕落成空心人。
也许清醒是苦的,但它至少属于你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