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王兴的无限游戏:很多人误认为,干掉对手就胜利结束
2025-10-15

那天晚上,深圳的风特别硬。王兴坐在玻璃窗边,杯子里剩下一口温掉的茶。会议刚结束,美团的市值又被刷新了纪录,但他没有笑。有人敲门,递进来一份报告,说竞争对手又在低价补贴。他看了一眼,嗯了一声,继续低头看手机。屏幕上,是他十年前发的那条微博——“越来越意识到《文明》这款游戏对我世界观的影响”。那一年,他三十出头,还在被嘲笑是“连续创业失败者”。

他那时候玩《文明》,常常一玩就是整夜。别人追求通关,他追求延续。他说那不是游戏,是一种训练——训练一个人如何看待时间。你可以在一局游戏里千辛万苦建立的文明被一次战争摧毁,也可以从废墟上再起。那种从头再来的决心,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对“无限”的信仰。

很多人以为王兴赢了,因为他干掉了竞争对手;但他自己知道,那只是又一局的开始。

在美团早期,最困难的那几年,他几乎天天复盘。投资人逼他扩张,同行疯狂烧钱,他反而让团队先慢下来。一个工程师问:“我们不是要赢吗?”他摇头:“我们是要活下去。”那句话后来被写进了美团的文化手册——“我们不是要赢,而是要继续游戏。”

这听起来像一句哲学鸡汤,但其实是战略的根。

在有限游戏里,目标是胜利;在无限游戏里,目标是延续。有限的玩家看结果,无限的玩家看方向。有限的企业想打败别人,无限的企业想创造新规则。

2017年,美团刚刚稳定餐饮外卖业务。那天,滴滴CEO程维请他吃饭。饭桌上气氛不错,直到第二天,美团上线了网约车业务。程维看着新闻懵了,发消息质问他。王兴只回了六个字:“竞合,是新常态。”那一刻,两个人的世界观彻底分岔。

对程维来说,市场是棋盘,棋盘上只有一王一败;对王兴来说,棋盘可以无限扩张。

有人说他野心太大,什么都想做:外卖、团购、打车、酒店、充电宝、生鲜电商……他笑了笑:“我不关心边界,我关心核心。”

他讲过一句话:“边界会变,但人性不会变。只要你在为‘吃得更好、活得更好’服务,就没出错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团的使命宣言。听起来空洞,但在他眼里,这就是“无限”的证明。

这理念看似玄,其实很实。

2019年初,美团推出“美团买菜”。那时所有人都在说,生鲜电商死路一条。仓储、损耗、物流全是坑。王兴看完汇报,只问了一句:“我们有骑手,对吧?”然后就拍板上线。半年后,北京、上海、武汉二十个站点齐开。别人以为他在抢赛道,他其实在改规则。

那年六月,华为发布P40手机。美团闪购接下配送,美团骑手成了最快的“快递员”。消费者第一次意识到,美团不只是送外卖。三个月后,美团推出“快送全国”服务,业务线成倍增长。危机中生出的新模式,让那一季度的财报意外地亮了。

他在年会上说: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。”

这句话不是他原创,丘吉尔说过。但他信得很深。他认为危机是无限游戏的加速器。只有当旧规则崩塌时,你才有资格重写新规则。

疫情三年,美团是少数几家逆势增长的公司。别人忙着裁员、缩线,他却新增了五千个岗位。一个基层员工在内部论坛写道:“王总总是说,市场会熄火,但游戏不会停。”那句话后来被做成了海报,贴在北京总部的走廊上。

王兴的脑子里,竞争不是“你死我活”,而是“你来我往”。

2013年他发过一句微博:“竞是同向,争是相向。”意思是,竞争可以同行,争斗才会毁灭。他不想打败滴滴,而是想逼着滴滴进化。他不想干掉饿了么,而是想让外卖行业更大。

他一次采访里说:“市场不需要一个赢家,而需要更多能让游戏继续下去的玩家。”这话听起来理想主义,但从商业角度看,其实是风险对冲。有限游戏下注于“赢”,无限游戏下注于“活”。

这也是他对“失败”的态度。

很多创业者怕输。王兴不怕,因为他早在校内网、饭否、海内那几年就输得够多了。他说:“如果你不敢输,就玩不了无限游戏。”

饭否被关停那天,他在办公室里一句话没说,只在微博上写了三个字:“继续玩。”

那是2009年。十年后,美团上市,他在招股书最后一页写下同样的话:“Keep playing.”

有意思的是,这个“玩”,不是“玩耍”,而是“玩命”。

王兴的游戏逻辑,从来不是放松,而是投入。他不认为胜利能让人快乐,他相信延续才能让人自由。

这套逻辑,后来被管理层照搬到公司内部的运营体系。美团的KPI不以“打败谁”为目标,而以“让用户复购率提高几秒”为标准。团队每次复盘,最先问的不是“赢没赢”,而是“有没有更大的盘可以继续玩”。

这种看似理性的做法,其实极度浪漫。

因为它假定了——世界永远未完。

但浪漫也意味着孤独。

2018年,美团上市前夕,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:夜晚的办公室,灯全灭,窗外霓虹闪烁。配文是:“哪里有什么终局,棋盘还在扩大。”

那天他没回家。凌晨,他让秘书订了第二天飞厦门的票。飞机起飞前,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三行字:“既往不恋,纵情向前。”那是美团墙上后来的标语。

几年后,这句话被印在了每个员工的工牌背面。

你以为那只是口号,但对他来说,那是信仰。

他信仰时间的开放性,也信仰边界的可塑性。

这种信仰不是玄学,是系统思维。

他常引用一本书——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》。那本书写道:“有限游戏的目的是取胜,无限游戏的目的是延续。”他在书的中文版序言里写道:“人生只有一个无限游戏,那就是你自己。”

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谈人生哲学,但那句话,几乎能解释他的一切决策。

人们总喜欢用“赢了没”来衡量一个阶段,却很少问“活着没”。

王兴的哲学就是——赢是阶段性的,活是持续性的。

这听起来像心灵鸡汤,但如果你细想,就会发现:所有真正长久的公司,都是靠“活”赢的。

IBM靠百年转型;丰田靠危机中重组;美团靠不停试错。

美团每一年都有失败项目:共享单车、社区团购、无人配送,几乎都经历过亏损甚至解散。但他不急,他说:“失败是延续的必经阶段。”

那年共享单车泡沫破裂,摩拜被卖给美团。所有人都说这是一场败局,结果美团靠那批车队,搭建了“到店+到家”的基础设施。别人看到亏,他看到留白。

无限游戏里,没有终局,只有回合。

他常说,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,而是以为游戏已经结束。

这话听起来有点像玄学,但对体制内外的人都是警醒。

一个年轻公务员读到他这句话,在评论区写道:“我以为拿到编制就安全了,现在才知道,那叫暂停,不叫通关。”

这正是王兴所说的——“很多人误以为,干掉对手就赢了;其实你只是换了个棋盘。”

棋盘一直在变。

美团做团购时,拼的是补贴;做外卖时,拼的是速度;做到现在,拼的是系统能力和生态协同。每一次转折,他都没停下。

因为他不信终点。

他只信流动。

这流动的底色,其实是对“变化”的敬畏。

他不抗拒变化,因为他知道抗拒没用。2015年他接受采访时说:“互联网最大的确定性,就是不确定。”

那句话被《经济学人》引用,成了商业管理课的经典案例。

他对变化的理解,比很多人更彻底。对他来说,变化不是风险,而是游戏机制。没有变化,游戏就死了。

这种态度,也许是他真正的护城河。

每当外界风声四起,他反而更淡定。他相信时间站在那些能持续适应的人那一边。

他不焦虑输赢,只在意还在不在局里。

这点,很多创业者到最后才明白。

因为无限游戏的真谛不是勇气,而是耐力。

耐力来自清醒。清醒来自愿意面对“无解”的状态。

王兴的生活节奏极慢。他每天只吃一顿饭,固定时间读书。书桌上那本《文明》一直没换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再玩游戏了,他笑着说:“我已经在里面了。”

那句回答有点像谜语。

但也许这正是答案。

对于真正的玩家来说,人生本身就是游戏。

它不会有结局,不会有胜负,也不会有“安全退出”的选项。

你只能一边被推着走,一边学会延续。

或许,这正是王兴的底层逻辑:

有限者赢一局,无限者赢一生。

他只是比别人更早看清了这一点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