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20岁的易烊千玺:一路驰骋,在时间里永远不停的往前开去
2025-10-17

夜色还没完全散去,清晨的风有点凉。机场外,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年轻人快步走着,背影挺直,脚步很稳。人群里没有人喊他的名字,他低头、安静、带着一种不属于二十岁的沉静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易烊千玺这个名字,不只是一个明星的标签,更像一种力量——那种“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”的笃定。

2020年11月28日,他二十岁。微博上两个话题冲上热搜,阅读量二十亿。所有人都在说“他长大了”。可他自己早就不在意这些数字,他说过:“我不需要关于未来的预测。”这是二十岁的千玺,一个在时间里不停往前开的人。

他17岁的时候拍纪录片《我的时代和我》,镜头里那个少年,眉眼还带着青涩,却说出一句让所有大人都安静的话——“终有一天,我会长大成人。”那时候他知道,别人喜欢说“你在同龄人里已经很厉害了”,可他从不信那种夸。他明白,真正的成长,不是被夸,而是被考验。

《思美人》的片场,雪下得很大。那场戏是少年屈原受罚举水桶。导演说可以换成空桶,不影响效果。千玺摇头,坚持用满的。几分钟后,桶里的水冻成了冰,手掌被勒出一道道红印。为了摔倒的那一幕,他卸掉力道,整个人直直倒在雪地上。那一年他16岁,还在被叫“小孩”。但他不想当“小孩”,也不允许别人因此对他降低标准。

拍完那场戏,他晕倒了。醒来后,他没抱怨,只是轻声说了一句:“刚才那个镜头,还行。”那种平静,不是无所谓,而是笃定——他知道自己在往前走。

三年后,他说自己要“做出非常牛的作品”。那是他十八岁的追求。

那一年,他刚成立个人工作室,有了选择的权利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找上门,他没看价码,只看剧本。剧组搭了七十亩地还原长安城,礼仪指导是《琅琊榜》的原班人马,剧本光是第一集就改了二十三稿。他看完后,只说一句:“我想去。”

剧组里他最年轻,压力最大。雷佳音笑说:“这孩子每天都在较劲。”每天拍完戏,别的演员去吃夜宵,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,对着镜子练呼吸、练眼神。表演老师记得,有一天他反复练一个抬头的动作,练了两小时,只为了那种“李必察觉危机的一瞬间”的神情。

结果大家都知道了。那部剧开播后豆瓣8.6分,他被提名金鹰奖最佳男演员。人们惊讶一个偶像能演得这么稳。采访时主持人问他:“你有没有想过,哪怕只是笑一下,都会有人看?”他连连摇头:“不行,那样我自己都看不下去。”

这份对作品的敬畏,让他走到了《少年的你》。

那部电影是他自己争来的。第一次试镜,导演嫌他太小。半年后他又去,还是被拒。高考前,他寄出一张新照片。导演看了照片,说:“成熟了。”于是小北成了他。

为了演那个从阴沟里长大的少年,他学抽烟、打架、喝酒,每个细节都要“真”。有一场互扇耳光的戏,他和对手连扇一分钟,毫不留情。拍完第二天,两人脸上都还印着手掌。有人问他累不累,他笑着说:“挺爽的。”那种“爽”,是终于找到自己能献身的事。

《少年的你》让他彻底破了“流量偶像”的壳。票房十五亿,豆瓣八分三。张译在首映礼上说:“千玺,好棒。”那一刻,他红了眼眶。有人说:“千玺,你是演员,不是偶像。”他笑着低头,像一个刚抵达新世界的少年。

可所有人都以为,他到了巅峰。只有他自己知道,他还在爬。

19岁那年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少年的你》《这就是街舞》同时上线。那一年他红得不像话。可2020年,他忽然“消失”了。很少出现在屏幕上,也不接代言。有人说他“热度降了”,他淡淡地说:“我在沉淀。”

他去上课、读书、看书。余华、莫言、班宇的小说堆在桌上。他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让自己厚重起来。”他常说:“演戏是在借别人的人生充实自己。”这句话听上去文艺,其实是一种自我要求——如果演员的脸空了,角色就活不起来。

那一年,他推掉《这就是街舞》第三季,只因为要拍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。导演说,这孩子有一种“安静的力量”。有人劝他,综艺曝光多,收益高,他只笑了笑:“过多的曝光,会让大家看不清你。”

这种自控力,是少年少有的品质。那年他十九岁,却比很多三十九岁的人更懂得“留白”。

《少年的你》导演曾国祥说:“他的眼神有故事。”其实,那些故事都是他沉下来的那些年换来的。沉默时,他在积累;安静时,他在生长。

2020年,他二十岁。那一年他在专辑《后座剧场》里唱:“我不需要关于未来的预测,我要的生活无法预测。”

这句话像是一种宣言,也像一场对话——对过去的自己说:谢谢你撑过那些难熬的时光。

他写给自己的信里说:“抱歉之前只看到你不好的地方,给了你太多压力。现在我想摸摸你的头,告诉你,你做得很好。”

这封信不是温柔,是和解。和那个被嘲笑、被骂、被误解的少年和解;和那个拼命努力、却仍怕不够好的自己和解。

17岁时他说“我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人”;18岁时他说“我想做出非常牛的作品”;19岁时他说“我要成为一个厚重的人”;20岁时他说“我不需要关于未来的预测”。

他的人生像一条向前的河,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水流。没有激荡,也没有停滞,只是一直往前。

我在看他的时候,总想到一个词——“稳”。不是那种老气的稳,而是一种底气。别人跑的时候,他学走;别人冲的时候,他学慢。有人觉得他“冷”,其实他只是专注。有人说他“太成熟”,其实那是一个人早早理解了孤独。

他像一辆货车。能装下很多喜欢的东西,也能装下很多的人。他说:“它一路驰骋,将在时间里变成一台时光机器,在时间里永远不停地往前开去。”

这句话我反复读了很多遍。那种“往前”的气息,是他最打动人的地方。不是少年成名的光,而是他那种永不自满的暗光。

有人问他,你害怕老吗?他说:“不怕。人总要有故事。”这回答简单,却藏着他全部的人生哲学。

他不是要活成谁的样子,而是要活成自己故事里的主角。那种自由,不张扬,却有力量。

如今他站在二十岁的起点,前方仍是漫长的路。他不会停下,也不需要预言。因为他知道,所有的答案都在路上。

有人说:“你知道他从哪里出发,却不知道他的远方有多远。”这句话,大概是对易烊千玺最好的注脚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