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赚钱,重要的不是「能赚到就行」,而是......
2025-10-20

凌晨四点,一个做短视频的小伙子在电脑前发呆。窗外的天色还没亮,他的眼睛早已通红。那天,他删掉了刚拍完的第37条视频。不是拍得不好,而是他突然意识到,这一年,他几乎什么都拍过:美食、旅游、职场、情感鸡汤……唯一没留下的,是自己。

他说:“我好像在赚钱,但又像在被钱推着走。”

这句话,我记了很久。

它像一根针,扎在当下无数人的心口——不是赚不到钱,而是赚的钱越来越让人焦虑。

有人说自己干公众号没起色,于是转去做视频;视频做两个月不火,又去做带货;带货没起量,又盯上小红书。
一年下来,账户上可能多了几千几万,可心里那种“漂浮感”越来越重。
你停不下来,也静不下来。
因为你不是在赚钱,而是在被趋势赶。

赚钱这件事,最可怕的不是没赚到,而是你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干。

我见过太多人,把“赚钱”当成了一个万能药,治焦虑、治自卑、治恐惧。
可那药吃多了,会上瘾。
你赚到一点,就想赚更多;赚得快了,就开始害怕慢;害怕慢,就开始乱。

一个朋友做自媒体,去年赚了三十万,今年只赚十万,他每天都失眠。
我问他:“十万也不错啊,为啥不开心?”
他说:“因为我觉得自己退步了。”
我笑了笑说:“那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行吗?”
他愣住了。

很多人赚钱的起点,是“我想过得更好”;可走着走着,方向就变成了“我不能落后”。
前者是主动,后者是逃亡。

赚钱这事,本质上是选择一种和时间打交道的方式。
你卖时间、卖能力、卖影响力、卖结构——都行。
但前提是,你得知道自己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赚。

“能赚到”这四个字,太多时候是陷阱。
因为它暗示着——无论什么,都行。
可人不是机器。
你不可能永远跟着热点跑,还不跑偏。

我认识一个做服装的姑娘。她最早在淘宝卖衣服,后来转去抖音带货,再后来做线下定制。
她说自己这几年赚了不少,但每次转型都像“重生”——她要重新学算法、重建团队、重新做人设。
她说:“我赚的是钱,但每次都赔掉自己一点。”

她的故事让我想到一句话——赚钱最难的,不是起步,而是定型。
一个人如果没有“人生逻辑”,哪怕给他十条赛道,他也只会不停换道。

所谓人生逻辑,就是你这辈子想成为谁,想过什么样的生活。
是你自己的那条坐标轴,而不是别人的。

我常问人一个问题:
如果有三种方式都能让你年入百万——
一种是你喜欢的慢项目,一种是你不讨厌的稳定项目,一种是你不喜欢但来钱快的项目——
你会选哪个?

绝大多数人会说:“当然选快的。”
但三年后,他们往往最累。
因为钱解决了问题,却制造了更大的问题——你不再知道自己要什么。

赚钱,本来该是一种生活手段,却被我们搞成了身份证明。
我们不光想赚,还想靠赚到的速度、金额、方式,来定义“我是谁”。
结果是,钱成了主角,人变成了配角。

有个创业者跟我说,他创业五年,每年换一个方向。
从课程到电商,从咨询到AI。
他说:“我好像一直在跑,但终点在哪我也不知道。”
我问他:“那你想做什么样的人?”
他想了很久,说:“我没想过。”

你看,这就是问题的根。
不是你赚不到钱,而是你赚的钱没根。

赚钱的逻辑,得配合你的人生逻辑。
你不能用别人的模式,去换自己的秩序。

有人说,赚钱要顺势。
但“势”不只是行业的势,还有你个人的势。
你擅长写,就别跑去直播;你擅长沟通,就别死磕代码;你热爱安静,就别强行社交。
顺自己的势,比顺趋势更重要。

有一次,我跟团队做了个小实验:
我们不再追热点、不看同行、不拼爆款,只问一个问题——
“这件事,我们愿意连续做十年吗?”
结果三个月后,阅读量反而翻倍。
因为内容更稳了,读者能感受到那种“有定力的输出”。
这就是人生逻辑与商业逻辑的融合——你不再被外界节奏推着走,而是在用内在节奏生长。

这也是大多数人最容易搞反的一点。
他们不是让商业逻辑服务人生逻辑,而是反过来——
用整个人生去迎合赚钱。

比如你明明讨厌社交,却逼自己天天拍短视频;
你明明喜欢思考,却去做冲动型带货;
你明明想自由,却让自己被算法绑架。
这样的赚钱方式,哪怕赚到,也是不安的。

真正高质量的赚钱,是“我在赚钱,也在成长”。
是你在不断延伸自己,而不是消耗自己。

我身边有个写作者,他的公众号没多少粉,但他靠写作接到咨询单、演讲邀约、图书合作,年入五十万。
他从不追流量,也不焦虑爆款。
他说:“我赚的不多,但每一分钱都干净。”
那种干净,不是道德意义的,而是心理层面的——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赚、怎么赚、赚到之后要干嘛。

这才叫赚钱的自由。

赚钱的尽头,不是钱,而是选择。
是你能说“我不干这个也行”,而不是“我不干这个就完了”。

有一项研究曾提到,当收入达到基本生活所需的三倍后,人类的幸福感增长几乎停滞。
也就是说,多赚的那部分,不会让你更幸福,只会让你更焦虑。
因为你开始害怕掉下去。

所以,赚钱这件事,真正要问的不是“能赚多少”,而是“能不能不焦虑地赚”。

我在写作早期,曾经疯狂追求变现。
我一天写三篇文章,跑十个合作,睡前还在看数据。
那时我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也迎来了第一次崩溃。
后来我停下来,把所有项目都砍掉,只留下写作这一件事。
别人说我疯了。
可三年后,我不仅赚得更多,也活得更轻。
因为那一刻起,我是在用赚钱服务人生,而不是用人生服务赚钱。

人生的意义,不在于赚多少钱,而在于你用什么方式花这笔钱。
那笔钱买到的,不是房车名牌,而是时间、自由、尊严。
那是你对自己说“不”的能力。

钱是工具,不是目标。
赚钱,是过程,不是归宿。
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,你就不会被市场的风吹得东倒西歪。

我们都活在一个极度刺激的时代——新机会像潮水,信息像风暴。
但真正的赢家,从来不是追得最快的人,而是最稳的人。
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。

赚钱这件事,最重要的,从来不是“能赚到就行”。
而是——你能不能,在赚钱的路上,仍然做自己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