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李佳琦、薇娅一场直播带货78亿背后:强烈的成功欲,才能驱动你成为1%的人
2025-10-20

那天是凌晨两点,杭州的风刮得很急,直播间的灯却还亮着。李佳琦坐在镜头前,声音有些哑,手里还在试第68支口红。他笑着说:“买它!买它!”薇娅那边,换着高跟鞋站了一晚上,后台的人递上蜂蜜水,她摆摆手,说再撑十分钟。这是2020年双十一前夜,他们一晚卖出了超过50亿的商品。有人惊叹:“他们真拼。”但没人看到的是,在每一个“爆单”的背后,藏着一种不近人情的执念——一种对成功的强烈渴望。

很多人以为他们是踩上了风口。可风从来不是公平的。风吹向每一个人,能起飞的,只有那些提早做好准备、敢拼到极限的人。李佳琦、薇娅,他们不是被时代选中的,而是他们先选中了自己。

有一次,李佳琦在直播前突发低烧,医生劝他休息,他只说:“不能停,停一天就要掉一百万观众。”那晚他强撑着直播四小时,结束时直接晕倒在后台。薇娅也不是天生的“女王”。她曾在广州开七家服装店,全都关掉重来,只为赌一次电商的未来。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“自毁”,她说:“不试,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?”

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——成功的人不是天赋异禀,而是欲望浓烈。

强烈的成功欲,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火,会让人长出第二层皮。那层皮,会逼你在困境中继续走,会逼你在痛苦中保持清醒。

我曾采访过一个创业者,叫林涛。三十岁之前,他做过销售、送过外卖、摆过地摊,后来借了30万开公司。第一年就亏得血本无归。朋友劝他放弃,他反而更拼。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学习供应链,白天跑市场,晚上盯产品图。有人笑他太狠,他说:“我没退路,我不想再回到那个每天看人脸色的自己。”三年后,他的公司做到行业前三。他总结那段经历时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:“很多人败在没走到极限之前。”

极限不是天花板,而是你自己划的线。

强烈的成功欲,会让人有目标感。就像俞敏洪三次高考、雷军在宿舍里敲72小时代码、刘强东在办公室打地铺睡四年。那不是“努力”的戏码,而是一种骨子里的决心。俞敏洪曾说:“我怕穷到没尊严,所以我必须赢。”雷军说:“不是我想拼,是我不拼就会被淘汰。”刘强东笑着讲自己睡在地板上的四年:“那不是苦,是信念。”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他们的“想赢”,比别人都要真。
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“期望驱动力”。意思是,当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足够强烈时,大脑会自动为他寻找路径。换句话说,成功不是偶然的,而是被渴望推出来的。哈佛商业评论曾发布研究:在相同条件下,内在动机强的人,成功概率是普通人的2.7倍。而内在动机最核心的,就是欲望。

可现实中,很多人早早熄火。工作几年,心气就被磨没了。不是没能力,而是没了欲望。没有想赢的念头,所有方法都是空的。

我有个朋友小周,大学时学设计,毕业后进了大公司。起初他激情满满,每天画图到半夜。后来发现升职机会有限,工资几年没涨,就开始消沉。每次我们聚会,他都抱怨:“我挺努力的,可没机会。”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:“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”他愣了几秒,笑着说:“好问题,我没想过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他的困境,不在现实,而在内心的“欲望空白”。

人可以累,可以慢,但不能没方向。

欲望,是点燃目标的火柴。没有它,你会陷在平庸的温水里,慢慢失去战斗力。

在阿里的“中供铁军”时期,卫哲定过一个奇特的招聘标准——只要“苦大仇深”的人。那些小时候吃过苦、心里有恨、有渴望的人。因为他知道,真正能扛业绩、打硬仗的,不是聪明人,而是被欲望点燃的人。

李佳琦当年在化妆品专柜站一天要试上百支口红,嘴唇都裂开。有人劝他别太拼,他说:“我不努力一点,怎么被看见?”薇娅为了创业,卖掉三套房,亏掉两百万。她笑着说:“没关系,至少我赌过。”他们都活成了欲望的样子。

但欲望不是蛮干,它有方向感。它让你不断突破自我,不满足于当下的安稳。薇娅从歌手到服装店主,再到淘宝主播,每一次转型都像一次断裂。她在节目里说过一句话:“不怕从零开始,就怕停在原地。”这句话,我记了很久。

舒适区,是人生最隐蔽的陷阱。你以为那是安全,其实那是慢性死亡。心理学家耶基斯和道森早在1908年就提出“最佳焦虑区理论”,意思是适度的不适,能让人保持最佳成长状态。薇娅、雷军、俞敏洪,都活在那条张力线上。

我曾试着为自己做一个小实验——每天逼自己做一件“不舒服”的事。比如主动找老板汇报、在会上发言、或者和陌生人聊天。刚开始几乎每次都尴尬,语无伦次。但一个月后,我的表达能力明显变强,甚至敢去讲公开课。那时候我才明白,成长不是靠聪明,而是靠一次次让自己“别太舒服”。

当然,也有失败。那年我辞职创业,结果赔光积蓄,三个月后又灰头土脸回公司。有人嘲笑我“折腾”,我却觉得那次失败,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教育。因为那之后,我再也不怕从零开始。

强烈的成功欲,不是狂热,而是一种持续燃烧的冷火。它不会一夜点燃,却能长久地照亮。

看似平静的表面,往往藏着最深的渴望。比如那个深夜还在跑步的程序员,那个凌晨还在背单词的学生,那个周末还在写方案的上班族。他们不一定喊出“我要成功”,但身体早就替他们做出了回答。

世界在奖励那些渴望更多的人。你可以平凡,但不能麻木;可以慢,但不能空。

在采访薇娅时,她说过一句话:“我没什么天赋,就是不甘心。”这四个字,大概就是她的底色。

不甘心,才有改变。不满足,才有突破。不停下,才有远方。

也许,强烈的成功欲,并不是要你变成李佳琦或薇娅,而是要你在自己的世界里,有一团不灭的火。

那团火,会在你想放弃时推你一把,会在你迷茫时照亮一点方向,会让你在所有“算了吧”的瞬间,咬牙说一句——再试一次。

人这一生,最怕的不是失败,而是没燃烧过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