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手要上市!估值3400亿,创始人曾放弃40%股份、出让CEO:舍得放下,是一种大格局
2025-10-20
夜还没亮,北三环的天通苑已经有人在电脑前敲代码。那人叫程一笑,喝着凉透的咖啡,屏幕上是一串闪烁的代码,冷蓝的光映着他泛白的脸。屋子狭小,堆着泡面盒子和废弃的键盘,窗外的风刮得像砂纸,刮过他一身的焦虑。就在那年冬天,他写下了一行注释:This is not a tool, this is a world。那时候的他,还不知道自己创造的“GIF快手”,几年后会变成一家估值3400亿的公司,更不知道,有一天自己会把CEO的位置让出去,把手里40%的股份拱手送人,只为让这家公司活下去。很多人说他傻。可他笑着摇头:“有些路,不是靠握紧,而是靠放下。”
快手的故事,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史上最少见却最深刻的一段:它起于一个程序员的执念,却成于一次主动的“舍”。程一笑,一个不善言辞的技术男,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,交给另一个人——宿华。有人问他,你不怕吗?他只是淡淡说:“我怕公司死在我手上。”这一句,胜过万语。
有趣的是,宿华加入后,快手几乎是换了魂。算法、分发、系统架构,一切都进入了新的轨道。2012年快手的日活用户不到几万,转型一年后,破百万。再往后,是亿级的浪潮。宿华在台前接受采访,说快手是“每个普通人都能发光的平台”;程一笑则在后台,安静调试产品体验。他不爱上镜,也不抢功劳,他知道自己最擅长的,不是指挥人,而是打磨产品。有人说他懦弱,但其实那正是格局——一种知道自己不适合掌舵却依然愿意把船托付出去的清醒。
真正的大格局,往往不是赢,而是舍。舍面子,舍利益,舍控制欲。舍得,是放下短期的“我要”,去换长期的“能走远”。就像投资人张斐后来回忆:“如果程一笑当时不肯让出股份,快手很可能死在2013年的冬天。”那年冬天,北京零下十几度,天通苑的灯亮了一夜,程一笑发了一封邮件给宿华,只有一句话:“哥,交给你了。”那一刻,他也许心里明白:有时候,真正的拥有,从放手开始。
人生里,最难的不是争,而是放。放不是退,而是一种极度现实的清醒。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一个智慧的人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。程一笑是天才的产品经理,但不是天生的领袖。他清楚自己的“短板”,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——不是头衔,不是掌声,而是让产品被世界看到。这份清醒,让他在成败交界处做了最艰难、也最正确的选择。
我认识一位创业者,W先生,和程一笑很像。他早年做广告公司,正赚得风生水起时,忽然把股份分出一半,交给了合伙人。朋友都骂他疯,说好好的钱往外推。他只笑,说:“我想去做新的事。”几年后,广告公司越做越大,他的新公司也成了行业新贵。他赚得更多,但从没夸自己决策对,只说:“放权那一刻,我心里轻了。”有时候,命运不是让你失去什么,而是用放下,换来更大的生长空间。
放下的前提,是明确目标。舍不是盲目,而是选择。杨澜三十岁那年,正是央视当红主持人,《正大综艺》一周一播,她一夜成名。就在人人羡慕她的巅峰时,她递交了辞职信,独自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。很多人不理解,她说:“我不怕失去舞台,我怕失去成长。”两年后,她带着硕士学位归来,创办《杨澜访谈录》,建立阳光卫视,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媒体人。舍得,并非弃,而是用放弃当下的确定,换未来更高的确定。
舍与得,本是一体两面。就像老话说的:“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”但多数人只想得,不想舍。因为放下太难,它考验一个人对现实的洞察力,也考验一个人面对损失的耐心。放下,需要忍。忍不住,格局就碎了。
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:在纸上写下“我舍不得的三样东西”,再写下“如果我放下它们,三年后会怎样”。第一次做,我写的是“职位”“体面”“关系”。三年后,我换了行业,却获得了完全不同的自由。那时我才明白,放下的代价从来不是失去,而是重组。你以为舍的是实,实则得的是新局。建议你今晚也试试这个实验,哪怕写完只是看一眼,你也会发现,很多所谓放不下的,不过是“我想证明自己还行”的幻觉。
我还见过另一种放下,是“失败后的返工”。有位朋友创业失败后,一度陷入抑郁。公司散了,债还没还完,朋友圈成了他唯一的出口。他发的每一条动态,都在反思自己“当初不该信人”“不该心软”。我劝他先歇两个月,他不肯。后来他去支教,教孩子写作文。那天他发了一条动态:“我发现,我还是能做点事的。”一年后,他重新创业,用旧团队、旧资源,做成了新项目。那次,他没再谈“信任”,只谈“规则”。他学会了从烂局里抽身,也学会了在废墟上重建。这就是“返工”——不是重来,而是重构。舍得的人,不怕从头开始。
外部世界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。哈佛商学院2019年的一份报告指出,企业创始人愿意在关键转型期让出CEO职位的公司,五年存活率是同行的2.8倍。原因很简单:他们舍得调整结构,不被个人情绪绑架。真正的大格局,不在于“我能多强”,而在于“我能让出多少位置”。曾国藩有句话:“凡事不可做尽,留有余地。”程一笑让出的是股份,W先生让出的是控制权,杨澜让出的是名气,而他们得到的,是更长的生命线。
我常想,格局不是天生的,而是被逼出来的。它来自一次又一次的“舍”——舍眼前的小利,舍眼下的风光,舍控制的幻觉。因为你越想抓住一切,越容易被一切拖住。反而当你敢放手,世界才会把意外的惊喜塞进你手里。就像程一笑,当年的那句“交给你了”,看似放弃,其实是把未来交到了更适合的人手中。后来宿华接受采访,被问起程一笑时,只说了一句:“他是真正的合伙人。”这句话,才是对“格局”最深的注解。
人生其实就像跑一场长马。前半程看的是速度,后半程拼的是稳定。你不能一边跑,一边回头数别人多快;你也不能老想着冲刺,忘了自己要跑多远。格局大的,不是跑得最快的人,而是能跑到最后的人。舍与得之间,藏着的,是稳。
程一笑现在依旧在快手,职位叫CPO——首席产品官。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“让每一个普通人被看到”。你看,他从来没离开自己的目标,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实现它。舍得放下,不是退出,而是继续。
你以为放下是损失,其实那是命运的赠予。真正的格局,是在退一步里看见全局,在放一手时保住根本。有人问程一笑,如果可以重来,他会不会仍然放手?他想了很久,说:“不放手,快手就没了。”那一刻,他的声音轻,却有重量。那种稳,不是岁月教的,是格局换来的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