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杨超越上热搜,不想谈恋爱只想赚钱:年轻时,脱贫比脱单更重要
2025-10-21

凌晨两点,北京三里屯的一家小酒馆还亮着灯。杨超越坐在角落,穿着普通的卫衣,素颜,手里捧着一杯柠檬水。导演问她:“如果你现在能选,是谈恋爱,还是挣钱?”她想了两秒,说:“我一点都不想谈恋爱,我就想挣钱。” 这句话被剪进综艺节目《心动的信号3》,第二天登上热搜。评论区沸腾了,有人骂她现实,有人说她清醒。可在一片嘈杂中,最扎心的一条留言是——“她只是说出了我们不敢承认的真话。”

因为年轻时,脱贫,比脱单更重要。

很多人笑她俗,却忘了——浪漫不能当饭吃,理想不能抵月租。爱情当然美好,可对于大多数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人而言,最需要的不是怦然心动,而是稳定的收入、体面的工作和被生活温柔以待的底气。

社会学家安东尼·吉登斯说过:“现代社会最大的幻觉之一,就是我们以为可以靠爱情抵御现实。”可事实是,爱情不是盾,它更像是一面镜子。你经济焦虑,它就照出焦虑;你内心贫乏,它就放大空虚。

你以为杨超越是个例?不。她只是把无数年轻人的潜台词说了出来。

一位在北京做设计的女孩曾对我说,她已经三年没谈恋爱。不是没人追,而是没人敢要。她每天加班到十一点,周末还在赶稿。男生问她:“周六有空吗?”她笑着回答:“得看甲方。”那一刻,她忽然觉得自己不再像个女孩,而更像一台机器——靠着咖啡因、KPI和压榨的时间在维持运转。

“我不是不想爱,是我还没资格爱。”她说。

这是句很残忍的话,但无比真实。

贫穷不会扼杀爱,但它会让爱变得很重。

你得租得起一个像样的房间,才能邀人共度一个安静的夜;你得有闲有钱,才敢带对方旅行;你得先养得起自己,才有余力去温柔别人。

这不是功利,而是常识。
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早已揭示一个现实:到2023年底,中国单身人口已超过2.4亿。意味着,每五个成年人中,就有一个独自生活。知乎上那个问题——“单身究竟有多好?”有两千多条回答,其中一个最高赞写着:“贵为单身,怎样都好。”

我记得那天采访一个程序员小伙,他29岁,独居,喜欢下班后一个人吃火锅。别人问他:“不孤独吗?”他摇头说:“孤独不是没伴,是没方向。”他说,单身这几年,他攒了钱,换了行业,做了副业。孤独给了他自由,自由让他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单身不是惩罚,而是成长的空窗期。

在这段时间里,你不用为谁迁就,不用为谁道歉,不用解释为什么想加班,不用担心另一半对你的“忙碌”失望。你可以下班后去跑步、去读书、去学个新技能,也可以什么都不做,只是在阳台吹风。

单身时最该做的事,就是让自己变贵。

这里的“贵”,不是物质的价格,而是精神的价值。

一个经济独立、精神丰盈的人,无论单身与否,都能活得体面。

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《人类动机理论》中提到,人的最高层需求是“自我实现”。可在实现之前,你得先解决温饱、安全、归属这些底层问题。而这,恰恰是“挣钱”这件事的意义所在。

你脱贫了,才有能力选择爱情。

我曾见过一个姑娘,结婚时家徒四壁,靠信用卡分期办婚礼。她以为爱情能填补一切,但婚后一年,柴米油盐让他们每天争吵。丈夫失业,她还贷;孩子生病,她请假。到最后,她不得不承认——不是他们不爱了,而是现实太贵。

你没钱的时候,爱情会变形。它会变成焦虑、变成埋怨、变成“你为什么不懂我”。

而当你有钱、有能力、有底气时,爱情才是选择,不是逃避。

有人说,这样太功利了。可我要告诉你,现实世界的每一份浪漫,都有成本。

就像那句老话:爱情不是避难所,而是你在暴风雨中撑伞的能力。

赚钱,并不是为了炫耀,也不是为了报复,而是为了不必在风里低头。

在这点上,杨超越的那句“我只想挣钱”,反而是一种成熟。她出身普通,没背景,没资源,靠选秀逆袭,被嘲笑、被讽刺,却始终没倒。因为她明白,别人有的,她必须靠钱和努力去换。

一个网友写道:“她早就看透了——在现实里,钱比情绪稳定。”这句话看似冷酷,却是底层逻辑。

“脱贫”不只是多赚一点钱,而是让自己在生活面前不再那么无力。

经济学家赫伯特·西蒙在《有限理性》里说,人类的幸福取决于“选择能力”。贫穷的可怕,不在于没钱,而在于没得选。你没钱,就只能选妥协;你有钱,才能选自己。

所以,年轻时最重要的事,不是找到对的人,而是成为对的人。

这一点,我在一个小实验里看得特别清楚。

有一次我在公众号发起一个互动,让读者写下“你最近为自己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”。上千条留言里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不是那些“我恋爱了”,而是那些“我升职了”“我攒下第一个十万”“我戒掉了内耗”“我每天早起看书”。

那些看似普通的“小事”,其实是一个个自我修复的证据。

它们在告诉我们——爱自己,是爱的起点。

一个不爱自己的人,是无法爱别人的。

我认识一个女孩,大学时谈了三段恋爱,每次都以眼泪收场。她总觉得自己遇不到对的人。后来她去国外读书,开始独居、学做饭、去健身、写论文。几年后回国,她说:“我终于明白了,爱不是需要,而是共享。以前我缺什么,就想从别人那里拿,现在我有了,就能给。”

她的那句话,我记了很久。

爱别人之前,先学会让自己有余。

婚姻的本质,从来都不是浪漫,而是合作。

是你找到一个人生合伙人,一起经营未来。你们可以有感情,但也要有分工;有依赖,但不能失去独立。

在采访婚姻咨询师时,对方说过一句让我难忘的话:“真正好的婚姻,是两个人各自精彩,又能彼此成全。”

而这种能力,只能在你单身时养成。

会独处的人,婚姻更稳。能赚钱的人,爱情更久。懂自省的人,关系更深。

我们都该学会在单身时储备,在恋爱时互哺,在婚姻里共长。

别急着去找谁,先去找自己。

别怕孤独,它是成长的考场。

别怕晚婚,时间不是敌人,它是筛子。它会筛掉虚假的热烈,留下值得的恒温。

网上有句话我很喜欢:“先变成自己喜欢的人,再去遇见那个也喜欢你的人。”

有一天,你会感谢那个没有急着脱单的自己。

因为正是那段孤独、拼命赚钱、努力提升的时光,塑造了你更好的样子。

当你足够好时,爱自然会来。

到那时,你不会因为孤独而恋爱,也不会因为恋爱而失去自己。

你会明白,最好的关系,不是互相取暖,而是彼此发光。

所以,如果你现在单身,不要慌,不要急。

去挣钱,去读书,去旅行,去让自己发光。

不是为了取悦谁,而是为了有一天,你可以淡定地说:我不需要谁来拯救我。

那一刻,你就已经赢了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