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被人骂两句,其实没什么
2025-10-21

那天晚上,街角的灯坏了。光线断断续续,像一个迟疑不定的心。

陈羽坐在便利店外的长椅上,手里攥着那部被骂到爆炸的手机。评论区还在滚动:“你算哪根葱?”“就你还配说话?”“恶心!”
她盯着屏幕,手指动了几次,又放下。

那天,她不过是在公司群里提了句:“加班报销是不是也该透明一下?”
然后,群就炸了。

有人冷嘲:“你是来工作的,还是来审计的?”
有人阴阳:“年轻人,别太天真。”
连领导都发了个笑脸,说:“小陈啊,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会考虑的。”

第二天,她被调去边缘岗位。

有人安慰她:“你太直了。”
有人悄悄删掉朋友圈对她的点赞。
有人背后说:“谁让她多事呢。”

陈羽没哭。只是那一刻,她终于明白:
被骂两句,其实没什么。
可被世界误解的时候,那种孤独,比冷还冷。

她开始质疑:
是我错了吗?
是不是沉默,才是安全的方式?

可是,当她看到那封群公告——“感谢陈羽同学提出合理建议,公司将进行报销制度改革”——那一刻,她笑了。
没多得意,只是那种笑里,有点苦,也有点释然。

被骂两句,真的没什么。
要紧的是,你得知道自己为什么开口。

有一次,我采访一个做社区矫正工作的心理师。她说:“你知道最可怕的,不是被骂,而是被世界的冷漠吞噬。”
她看过太多人,因为害怕争辩,渐渐失去表达的能力。
“他们一开始只是不想惹事,后来变成了不敢有立场。”

这句话我记了很久。

其实,大多数人都以为沉默能保护自己。
但沉默的代价,是慢慢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。
有时候,你忍下的不是辱骂,而是整个人生的主动权。

我认识一个朋友叫阿寅,三十岁出头,在广告公司做文案。
那年他写了个活动方案,被老板当众骂:“这什么破玩意儿?”
他脸涨得通红,还是忍住没反驳。

晚上加班时,老板又路过,看了他重写的版本,拍了拍桌子:“这不挺好嘛?”
阿寅笑笑,说:“同一个版本。”

后来我问他:“那天你怎么没炸?”
他点了根烟:“我以前会的,但后来发现,赢一场骂战,换不来尊重。”

阿寅的“忍”不是怯懦,而是他开始明白,有时候对方不是想讲理,而是想找人出气。
那种骂,不值得回。

心理学里有个词,叫“投射攻击”。
意思是,有些人无法承受自己的失败,于是把愤怒扔给别人,用羞辱来恢复控制感。

被骂的人若是立刻反击,恰好满足了他“我能支配你”的幻想。
而真正的高明,是让他打空拳。

但话说回来,不在意被骂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
那是种肌肉,要练。

我曾做过一个小实验。
每次有人骂我,我就写下一句“他为什么这么骂”。
写了五次,我发现骂人的理由千奇百怪。
有嫉妒的,有误会的,也有单纯无聊的。

第六次我就笑了。
因为我发现,他们的骂,其实和我没关系。

你可以试试。
下次被骂时,先别解释,先想想:
“这句话,是关于我,还是关于他说不出的自己?”

当然,也不是每次都能稳住。

有一次,我写了一篇文章,说“人该学会原谅自己的失败”。
底下评论炸了。有人骂我“软弱、装懂、矫情”。
我气到通宵,想删文。

凌晨两点,我打开后台,一条留言亮了出来。
“谢谢你,我今天没跳楼。”

我愣了好久。那一刻我明白,
骂声再多,也抵不过一句真心的理解。

这就是返工。
你一度想放弃,但你又重新找到了意义。

2022年,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提到,超六成年轻人认为“社交网络的批评和指责”是他们主要的精神压力来源。
这意味着,我们这一代人,在网络的暴风眼里学会了“被骂的教育”。
有时是善意的提醒,有时是无端的狂欢。

人们太容易被卷进情绪的洪流。
你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,就能被定义成“恶人”。
哪怕你的初衷只是质疑一件不公的事。

可这就是现实——在群体狂热的时刻,理性永远最先被淹没。

我记得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里写过一句话:
“人一旦置身群体,智商就会急剧下降。”
那不是侮辱,而是事实。
因为当人处在群体中时,他渴望被接纳多于被理解。
于是,他会选择站在最响亮的那一边。

你在群里说真话,他们在群里求归属。
他们的目的不是听,而是喊。

你赢不了一个不想理解你的人。

所以,真正的成熟,不是把道理讲明白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闭嘴。
不是屈服,而是节省力气去做更重要的事。

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:
如果明知道会被骂,还要不要说?

答案是,要。
但要知道为什么说。

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,那不值得。
可如果那句话能让一个人少受点委屈,哪怕被万人嘲,也值。

去年,我认识一个年轻记者。
她在报道里揭露了一家养老院虐待老人。
稿子发出后,院方雇了水军,说她“造谣博流量”。
她的电话被打爆,甚至有人堵她家门口骂。

她躲在家里三天不敢出门。
第三天,她接到一通电话,是那家养老院的一位护工。
“谢谢你,我终于不用再看他们打人了。”

她哭了。
后来又去写下一篇稿子。

有人问她:“你不怕再被骂吗?”
她说:“怕,但我更怕自己沉默。”

那天晚上,我重新翻出陈羽那条消息:“加班报销是不是也该透明一下?”
我忽然觉得,这世界的改变,不是靠伟大的演讲,而是靠那些被骂还不闭嘴的人。

我们这一代人太怕冲突,太在意舆论。
但其实,骂声不会把你毁掉,迎合才会。
真正的自由,是你敢说完真话,还能睡个好觉。

所以,如果有一天,你也被骂了。
请记得,这是你还活着的证明。
一个没有被骂过的人,大概率也没说过什么值得听的话。

别怕。
被骂两句,真的没什么。
那些骂声,终究会散。
而你,终究会留下自己的回声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