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父母托举的人,尽快培养商人思维
2025-10-22
凌晨两点,出租屋的灯还亮着。
窗外的霓虹闪烁着城市的倦意,屋内的电脑屏幕亮得刺眼。
他正用一张表格,算着自己接下来一个月的开销:房租1800,水电150,吃饭800,交通300,剩下的钱,不足以支撑他下个月要交的培训费。
他叹了口气,关掉表格,又打开某个短视频,看别人分享“月入十万的秘密”。
那一刻,他突然明白了一个冷酷的事实——
没有父母托举的人,根本输不起。
也许你也见过这样的人:他们拼命努力,却始终活得拮据;他们情绪稳定,却始终焦虑;他们自律清醒,却始终无法翻盘。
不是不够努力,而是思维方式错了。
农民思维,决定了他们一生都在“勤劳”里打转。
而那些能在风浪中活下来的,无一不是具备商人思维的人。
他们不是更聪明,只是更会算账,更懂人性,更敢下注。
我认识的第一个这样的人,是我大学同寝室的老陆。
他家境一般,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,当了三年文案,工资从3500涨到6000。那年他女朋友劝他考编制,他却辞职去摆摊卖手冲咖啡。
朋友都笑他疯了。可半年后,他不仅收回了成本,还租下了小店。
我问他:“你怎么敢的?”
他说:“我算过账,最坏的情况是亏两万,最多的可能是赚二十万。你不试,就永远停在最坏。”
他后来总结了一句话:“没后台的人,必须用商人思维活着,不然人生永远是定价被别人写的那一方。”
他这话听起来很市侩,但我后来发现,这恰恰是底层逆袭的唯一逻辑。
农民思维和商人思维的差别,不在智商,在“预期的结构”。
农民思维相信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。
他们做事讲过程、讲辛苦、讲踏实。
可在一个高度流动、资源非均等的社会里,辛苦不是筹码,算账才是。
商人思维讲的是“价值流动”。
他们不问自己付出了多少,而是时刻盘点:我手上有什么?别人要什么?我能怎样用更低的成本撬动更大的结果?
这不是投机,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。
经济学家赫伯特·西蒙提出“有限理性”理论,说人类所有决策都在资源有限、信息不全的条件下进行。
而商人思维的高明之处,在于——在不完美的环境里,依然能快速试错,找到最优路径。
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:
连续一周,每天记录自己花钱的去向、时间的分配和情绪的波动。
我发现,花得最“舒服”的钱往往不是最有用的,比如外卖、娱乐;而那些最抵触的事,比如写作、运动、社交,却能产生长期的回报。
商人思维就是把这种“模糊收益”变成清晰账本。
它逼你问自己——
哪些行为有复利?
哪些努力只是“伪勤奋”?
你越能量化自己,就越能看清命运的走势。
朋友阿诚是我认识的另一个典型。
他曾在一家国企做财务,每天表格、汇报、核账,干得踏实却心累。
那年公司裁员,他被“优化”了。
他用半年时间学完了短视频剪辑,接私单、剪广告,靠一台笔记本电脑,一个月赚到原来三倍的工资。
他说:“我以前以为我稳定,其实我只是被定价了。真正的稳定,是能随时自己开工。”
这就是商人思维的底层逻辑——不等风来,自己造风。
而没父母托举的人,更要早点明白:
你的人生,不能靠“上班挣钱”一条路。
你得有备用引擎,有副业、有流动、有生意头脑。
你得像商人那样看自己,盘一盘手里有哪些资源能变现。
比如你的技能——能不能做咨询、教学、内容?
比如你的人脉——能不能撮合、推荐、对接?
比如你的时间——能不能用AI、自动化、脚本,把重复的事交给机器?
这不是“卷”,是清醒。
麦肯锡2024年报告指出,中国职场人平均技能半衰期已缩短至2.8年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三年不更新技能,你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一半。
这就是为什么,没家庭安全垫的人,不能只靠“勤奋”——勤奋太慢,市场太快。
你得懂得让时间带利息。
我认识一个女生,叫梁晨。她家在四线小城,父母都早早退休。大学毕业后,她在上海做行政,一个月七千。她算过,一年下来攒不下两万。
后来她开始利用周末学AI绘图,帮人做海报和品牌包装。
一开始没人下单,她自己做了十几个案例发小红书。
第一个月亏时间,第二个月赚到三千,半年后,副业月入过万。
她说:“我终于明白,所谓商人思维,就是让我不再恐惧失业。”
这句话我记到现在。
没托举的人,最怕的不是穷,而是被动。
你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任何单一系统上——无论是公司、职位,还是一个人。
你必须学会自造现金流,哪怕只是几十块,也能让你睡得安稳。
而商人思维的另一个核心,是敢算。
敢算账,敢算风险,敢算成本。
农民思维的人,怕谈钱;商人思维的人,把谈钱当成尊重。
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创业者,他说:“穷人最怕谈价格,富人最怕浪费时间。”
这话后来成了我写作的座右铭。
我建议所有没有托底的人都做一个“现实账本实验”:
写下你上个月的全部收入、支出、时间、学习投入。
再写下你希望三个月后、六个月后的目标数字。
然后逼自己回答——这个目标靠什么路径实现?谁能帮你?你要交换什么?
这一步,会让你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工作,而是在经营。
而经营的底层逻辑是迭代。
有迭代,才有增长。
比如你写文章、做设计、卖课程,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。
你必须敢失败、敢返工。
我认识的一个自媒体作者,花了两个月写了十篇文章,一篇都没爆。
他没放弃,开始复盘:是不是开头太平?是不是节奏太慢?是不是选题不痛?
第三个月,他的第十一篇火了。阅读量五十万。
他后来跟我说:“我从失败那天起,才真的成了商人。”
商人思维不是冷酷,是算清代价后依然热爱。
也许你现在觉得太累,太难。
可当你能让资源自己流向你时,世界的结构就变了。
比如你写一篇能带货的文章,就让时间变现。
比如你做一个能自传播的短视频,就让注意力复利。
比如你搭一个信息群,把供需撮合起来,就拥有了流量杠杆。
这些都不是天赋,而是商人思维的自然延伸。
你要训练自己对价值的敏感度。
当别人看到“朋友”,你要看到“合作潜力”;
当别人看到“娱乐”,你要看到“流量”;
当别人看到“消费”,你要看到“供需信号”。
这不是功利,而是活法。
正如鲁迅说: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我只觉得他们吵闹。”
而商人思维的人,会补一句:“但他们的吵闹里,有市场。”
没父母托举的人,命运靠的不是天赋,而是认知差。
认知差会决定你是赚差价的人,还是被差价赚的人。
所以,从今天起,别再害怕谈钱。
别再羞于谈利益。
把自己的时间、情绪、技能,都当作可交易的筹码。
你才会发现,赚钱这件事,不只是数字的增长,而是权力的回归。
当你有了商人思维,你就不再焦虑;
因为你终于懂得,每一次计算,都是一次自由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