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前火箭少女成员Yamy被老板当众羞辱:职场PUA,还要毁掉多少人?
2025-10-23

凌晨三点,北京东三环的灯光还亮着。那栋写字楼的22层里,一个女孩正盯着电脑屏幕,手心都是汗。老板的头像闪了三次,她没敢点开。那是一条简短的信息:“明天十点会议,你准备好,否则别来。”屏幕的蓝光映在她脸上,像极了囚笼的冷色。那一刻,她终于明白,自己不是在工作,而是在被消耗。

Yamy的录音事件爆出后,她整整一夜没睡。那种熟悉的恐惧感,从屏幕另一端爬上了心头。被否定、被羞辱、被“教育”要感恩,这一切她都经历过。只是她从没想到,这种事情不是偶然,而是一种“管理模式”。

职场PUA,这个词在那一周刷屏。公众震惊于Yamy被老板当众羞辱,但真正让人后怕的,是那种被摧毁的熟悉感——你努力、你听话、你加班、你一切都按要求去做,可到头来,还是会有人告诉你:“你不行。”

其实,这场录音,不只是关于Yamy的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让无数人看到自己正在经历的隐形暴力。

心理学上有个定义:PUA是“通过否定与操控,使人逐步失去自我边界与判断能力”。而当这种手段被搬进职场,它就成了精神牢笼的现代版本。

在我采访的几位职场人中,这种暴力几乎无处不在。

有的被否定到怀疑人生。
有的被“洗脑”到自愿加班。
有的被“画饼”画到筋疲力尽。
还有的,明知道被羞辱,却连愤怒都不敢表达。

这些故事里没有夸张的桥段,却比任何影视剧都刺眼。

那天晚上,我跟一个女生聊了很久。她在一家传媒公司做策划,入职半年,几乎天天凌晨下班。老板对她说:“年轻人吃点苦是福气。”可每次提加班费,老板都笑:“你应该感谢公司给你成长的机会。”

她笑着说“是”,然后在出租车上默默掉泪。

人可以被压迫,但最可怕的,是被教导要感谢压迫。

职场PUA,就是在把压迫包装成“成长”,把羞辱伪装成“激励”。

它的手法很隐蔽。比如,先贬低你,让你怀疑自己;再画饼,给你希望;最后一脚踢开,说“是你不够努力”。

心理学家哈罗德·凯利在《社会交换理论》中提到,一个人一旦陷入“不对等的回报关系”,就会被动依附。被打压一次,你愤怒;被打压十次,你麻木;被打压百次,你开始合理化——觉得也许真的是自己不行。

这正是职场PUA最阴险的地方。它不逼你离开,而是让你自己放弃。

我认识一个男生,叫Leo。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做运营,老板是那种嘴上挂着“兄弟”的人。
有天老板让他做一份不属于他职责的报表,他说手头有别的任务,可能完不成。
老板笑笑:“你不是想升职吗?我这是在考验你。”
Leo愣了几秒,说:“好。”
从那天起,考验变成常态。

每周的例会上,老板总是当众骂他:“你这种人不配做运营。”可私下又拍拍他肩膀:“兄弟,我骂你是为了你好。”
骂完拉你喝酒,羞辱后再拉近距离。那种情绪过山车,会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实。

三个月后,Leo彻底崩溃。他说自己晚上睡不着,一闭眼就听到老板的声音。

这不是个例。根据2023年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查,62%的职场人表示曾遭遇精神打压,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“这就是职场常态”。
换句话说,大多数人并不知道,他们正在被操控。

有一次,我和一位企业管理顾问聊天。他说:“PUA不是偶发现象,它是被某些企业制度化的管理工具。”
他的原话我记得很清楚:“只要一个组织鼓励‘绝对服从’,它就一定在制造精神奴役。”

我问他,这种文化怎么根除?
他笑了笑:“除非员工学会‘脱敏’。”

“脱敏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在被打压时,不再条件反射式地认罪。

那天回去,我做了个小实验。第二天上班时,我刻意在被批评时不解释、不迎合,只是淡淡一句:“我会评估。”
那一刻,奇迹发生了——对方反而收声了。

后来我才明白,人不怕被否定,怕的是自己太想证明。

你越急于证明,就越掉进别人设好的陷阱。

有个读者留言说得特别透:“我以前总以为上司否定我是为了让我进步,后来才发现,他只是需要一个情绪垃圾桶。”

那句“为了你好”,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语言。

Yamy那段录音之所以让人心痛,不只是因为侮辱的词句,而是那种“被掌控的熟悉感”——一个成年人,在一场会议上被彻底剥夺尊严。

那一刻,她不是明星,也不是艺人,只是千千万万个被“教育要懂事”的打工人之一。

人们常说,职场是修炼场。
但修炼,不该是牺牲人格。

在一次心理访谈节目中,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米·卡迪提到,人类最原始的安全感来源于“被看见”。
而职场PUA的本质,是让你觉得自己“不可被看见”。
你越努力,越被忽视;你越顺从,越被碾压。

表面上是管理,实际上是操控。
表面上是激励,实际上是摧毁。

那种被“塑造”的过程,像是在慢慢剥皮。
你还在笑,但灵魂已经碎了。

很多人问:遇到职场PUA该怎么办?

我见过最有力量的反击,不是怒吼,而是冷静地抽身。

有个女孩在外企工作,被主管当众骂哭。那天晚上,她回去写了封信:“谢谢您让我认识到,这家公司不值得我。”
第二天,她把辞呈放在老板桌上。两个月后,她在新公司升职。

那是我见过最安静的反抗。

我也曾经被上司威胁:“我一个电话,你在这行混不下去。”
那天我笑着说:“那我换个行业。”
他沉默了。

后来我才知道,所有的控制都建立在恐惧之上。
一旦你不怕了,控制就失效了。

如果说Yamy那段录音有什么意义,那就是让所有人看到:那些笑着说“我为你好”的人,也可能是最狠的加害者。

真正的职场尊重,不是领导说得多好听,而是你不必害怕表达不同意见。

在日本NHK的纪录片《我们为什么被上司伤害》中,有这样一个结论:最健康的公司文化,不是没有冲突,而是允许反对。

一个不允许反对的地方,迟早会走向崩塌。

我们都在职场里学过“情绪管理”,可没人教我们如何识别操控。
其实判断很简单:任何让你长期焦虑、失眠、自我怀疑的“管理”,都不是成长,而是侵蚀。

你不需要变成刀枪不入的人。你只需要保留“我是谁”的底线。

有人问我,为什么老实人最容易被PUA?
因为他们太相信善意。
他们以为只要努力,总能被看见。
可现实是:坏人最喜欢的猎物,就是相信光的人。

这话虽然刺耳,却是真的。

所以,保护自己的第一步,是重新定义“善良”。

善良不是迎合。
善良不是被动。
善良更不是对恶意的容忍。

我有个朋友后来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:她在公司里,每周固定记录一次被上司否定的时刻,并写下自己当时的情绪。一个月后,她拿着这份“情绪账单”去找心理咨询师。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,问题不在她,而在对方。

那一刻,她哭了。

这是个可以试试的小动作。也许今天晚上,你也可以拿出纸笔,把那些让你不舒服的瞬间写下来。不是为了抱怨,而是为了让你重新看清自己。

当你能把伤口写出来的时候,它就开始愈合了。

还有个简单的办法:每当你听到“你还年轻”“你要感恩”“你太情绪化”这些话时,别急着认错,先问一句——“请你具体说说哪里有问题?”
如果对方说不出细节,那就说明,这不是批评,而是控制。

在被否定的环境里,唯一的出口,是保留理性。

我常想起《半泽直树》里那句经典台词——“以牙还牙,加倍奉还。”
但现实中,我们没必要变成愤怒的人。我们只需要,保持清醒。

Yamy后来写了一句话:“我曾以为沉默能换来理解,但沉默换来的,是更深的轻蔑。”

这句话,是对所有被羞辱过的人的提醒。

别再用沉默养大恶意。

如果一个地方让你害怕做自己,那就离开。

离开不是逃避,而是自救。

人不是机器。被骂久了,不会变强,只会麻木。
而麻木,是最深的绝望。

我曾看过一句话:“勇敢不是不害怕,而是带着害怕继续往前。”

愿你在职场里,不再被操控,也不必迎合。
愿你在被否定的日子里,依然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。
愿每一个被压抑的人,都能有一次大声说“不”的勇气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