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2020过大半,我还是很迷茫: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?
2025-10-23

那一年的风,带着一点沙尘,吹得街口的旗帜猎猎作响。一个年轻人站在便利店门口,看着天边的暮色发呆。那是2020年的夏天,北京的空气里漂浮着一种无形的紧绷——你能感觉到它,却抓不住它。街上的人比往常少,外卖员的电动车呼啸而过,背后的箱子上印着“准时达”,可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不是还能准时到来。

他是个普通的小店老板,卖咖啡和三明治。疫情爆发那个月,他的店关了整整47天。再开门时,他发现,熟悉的那几张面孔不再出现。那种感觉,就像你曾经每天照料的一棵树,突然有一天发现它连根拔起,却不知道是谁干的。他叹了口气,低头翻看手机,后台的账单一行行往下滑,红色的负数像是伤口。那天夜里,他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:“我是不是该放弃了?”

他没等到回复。手机屏幕的亮光照着他的脸,那一刻他第一次意识到,这个世界好像在悄悄重组,规则换了,节奏变了,连运气都不再站在原来的位置。而他,还停在过去的坐标里。

2020年,是很多人命运重启的一年。麦肯锡的《全球不确定性报告》显示,那一年,全球经济活动骤降近25%,是二战以来最陡峭的下滑曲线。工作没了、项目黄了、收入断了——不确定性成了时代的底色。朋友圈里,一半人在焦虑,一半人在安慰。可时间不会因为我们的慌乱而放慢哪怕一秒。

人为什么会害怕不确定?因为人性渴望掌控。我们喜欢“知道”,喜欢“确定”,喜欢“计划”,因为那让我们觉得安全。但2020这一年,让所有人都发现:所谓的“安全感”,其实是幻觉。

那天凌晨,他坐在小店的角落,开着一盏昏黄的灯,手边摊着一本书,是纳西姆·塔勒布的《反脆弱》。书里写着一句话:“风会熄灭蜡烛,却能助燃火焰。”他盯着那句话很久,突然起身,拿出一个笔记本,写下了三个字:成长力。

第二天一早,他试着做了个小实验。他决定不再问“怎么办”,而是问“我能学点什么”。他打开电脑,搜了一个课程,学习如何做线上外卖运营。他发现,这门课的老师不过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小店老板,只是比他早转型半年。那天,他第一次学会了用短视频引流,拍了一个拿铁拉花的小片段。点赞不多,却有一个陌生人留言:“想来喝一杯。”那条留言,像是黎明前的第一束光。

事实证明,所有的不确定,都是逼你成长的借口。哈佛商业评论在2020年10月的报告中提到,一个人在危机期间能否重新聚焦学习,将直接决定他三年后的收入水平。那些在疫情中坚持学习新技能的人,平均收入恢复速度是其他人的2.7倍。这不是鸡汤,这是数据。

他每天花两个小时学,晚上关店后不再喝酒,而是打开课程笔记。妻子笑他像回到大学生时代,他也笑,但笑得比以前平静。他开始懂得,那些他以为“浪费时间”的学习,其实是在未来悄悄给自己铺路。

当然,这个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。一个月后,他在平台上投放的广告赔了三千块,几乎把仅剩的流动资金掏空。那晚他喝了点酒,坐在收银台前看着空荡荡的桌椅,心里闪过一句话:“也许,我真的不适合改变。”可转念一想,不改变就一定能活下去吗?

第二天他返工。复盘广告的每个细节,和同行交流,重新设计菜单,换了宣传图。他突然发现,原来失败并不是终点,而是下一次成功的素材。他后来常说:“那一次失败,是我最贵的课程。”

他的小店重新火了。顾客在评论区留言:“他家的拿铁视频很好看。”他开始明白,成长不是逃离混乱,而是学会在混乱中继续向前。

很多人都以为,不确定性是敌人。其实,它只是放大镜。它让你看见那些被你忽视的弱点,也照亮那些未被激活的能力。

有一次,他在社群里分享心得,有人问:“你不怕吗?下一次疫情怎么办?”他笑着说:“怕啊,但怕没用,我只能变得比上次更快。”这不是硬撑,是理解。

成长,从来不是一次性的顿悟,而是一次次在不确定中复盘。

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提出“成长型思维”这个概念时说,人最大的能力,不是解决问题的速度,而是从问题里学习的深度。换句话说,成长不是“知道答案”,而是“学会提问”。

他开始每周做一个小动作,叫“反思清单”。每天写下三件让他焦虑的事,分析原因,并写出一个改进点。有一周,他写下“员工流失”,写完后意识到自己太少沟通。于是他做了个小实验——每天下午4点和员工一起喝咖啡,随便聊聊。三天后,员工的表情开始放松,效率提高了。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:成长的本质,是关系的重组。

那一年,他还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。把线下店铺转成线上订制。朋友说他疯了,他笑着回答:“世界在变,我不能停。”那种坚定,不是自信,而是被动生出的清醒。

很多人问: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到底该怎么做?

他想了想,说:“我不怕未来变,我怕自己不变。”

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古话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老祖宗早就把“成长的算法”写在了语言里。

有时候,我们太渴望“确定”,以至于忘了,所有的确定,都是暂时的幻象。

那天傍晚,他走出店门,夕阳落在招牌上。风轻轻吹过,他突然觉得,这世界其实没变,只是换了一种节奏。而他,终于学会在新的节奏里呼吸。

后来他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:“我不再恐惧不确定,因为我开始享受成长的不确定。”

有评论回复他:“听起来挺鸡汤。”他回:“不,这是我交过学费的真话。”

当我们抱怨未来不可测时,其实我们要做的,不是预测,而是准备。准备的方式,不是算命,而是进步。

成长,才是对抗不确定性的唯一解。

无论你现在在哪里,被困在家里、被裁在公司、被生活推着走,都没关系。就从今晚开始,做一个小实验:写下三件你能在未来七天内学的新东西。哪怕只是学会一个软件、一项沟通技巧、一种表达方式。七天后你再看,你的恐惧会比现在少一点。因为知识本身,就能产生安全感。

那位店主后来又开了第二家分店。有人问他:“你现在觉得自己稳了吗?”他笑了笑:“没有,但我不需要稳,我只需要持续进步。”

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安全,只有不断增强的适应力。成长,不是抵抗不确定,而是与它共舞。

因为,当你成长到足够强的时候,不确定性就不再是威胁,而是机会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