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石:我选人,只看这一点
2025-10-24
清晨六点,深圳的天刚亮。王石骑着那辆熟悉的公路车,沿着蛇口的海岸线往前冲。风掠过他的头盔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车架上。旁边陪骑的年轻人问他:“王总,现在的年轻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是什么?”他笑了笑,只说了五个字:“不懂选人。”
那句回答轻得像随口一说,却有千斤分量。
在王石看来,创业成败,从来不在点子,也不在钱,而在“人”。和谁一起起步,谁能一路走下去,这比方向还重要。因为人一多,就有江湖;江湖一起,就得讲规则。
他说:“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,是早年选对了人;最大的教训,也是后来有人不懂规则。”
那一年,他刚创业,带着几位合伙人租了一个小办公室。屋子里没空调,夏天闷热得像蒸笼。大家白天跑工地、晚上开会,一碗方便面吃到凌晨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小团队能干出一个万科。
但王石记得很清楚,第一次“选错人”发生在公司成立第三年。那人能力很强,谈项目一把好手,但有一次,他私下改了合同的分成比例。王石发现后没发火,只问他一句:“为什么没告诉我?”对方笑着说:“王总,反正项目赚了,公司也没亏。”
那天晚上,王石没睡。他后来写在日记里:“规则一旦被破坏,利润再多都没意义。”
有人说他死板,可他更看重“信任的秩序”。
“懂规则的人,才值得共事。”
这是他选人的唯一标准。
很多人理解的“懂规则”,是听话、服从,但王石说,那只是下限。真正懂规则的人,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让,什么时候该坚持;懂边界,也懂敬畏。
他最常讲的一个例子,是攀登珠峰。那年他60岁,带着一支中外混合登山队。从营地到山顶,途中遇到风暴,温度降到零下三十度。一个年轻队员坚持要冲顶,说自己状态还行。向导一眼看穿他脱水了,强令下撤。那队员赌气摔下氧气瓶:“我还能走!”王石劝他:“你不撤,全队都上不去。”最终他服从命令,队伍第二天顺利登顶。
后来回想那次登山,王石说:“登山跟创业一样。你不是在征服山,而是在遵守自然。规则不是限制,而是保护。”
他把这句话,原封不动写在了《企业内部管理守则》的开篇。
懂规则的人,不是最聪明的,但一定最稳。
王石喜欢讲一个词:“有界的自由。”他认为一个企业的长久,不靠激情,而靠秩序。
他说:“制度不是为了束缚人,而是为了防止天才误伤组织。”
有人质疑过他:“创业初期就谈规则,不会太死吗?那不就少了创新吗?”他笑了笑回答:“没经过讨论的规则没有生命力,但没规则的团队根本活不下去。”
那是他最早的教训。
他还记得创业时的一次争吵。那天公司要拿下一个大项目,所有人都很兴奋。一个合伙人提议:“合同先签,细节回头再补。”王石当场拒绝,说:“合同没讨论清楚,项目再大也不能签。”对方一脸不理解:“王总,这可是几百万利润啊!”王石说:“利润可以再赚,规则一旦破了,就再也立不起来。”
项目黄了,但公司活了下来。因为第二年,那家合作方被查出合同造假。王石后来总结:“创业前期的每一笔亏损,都可能是规则给你的保命钱。”
有人说他太倔,可他知道,不懂规则的人,再聪明也走不远。
他在企业内部立下一个制度——财务报销,任何人都要审批,包括他自己。即便他是董事长,也没有特权。曾经有人替他签字,他知道后严肃地说:“你在害我,也在害公司。”那位员工后来感叹:“王总最厉害的地方,不是远见,而是自律。”
懂规则的人,会让人安心。
他说过一句话:“规则就是企业的信仰。”
在万科,每一条制度都经过讨论,每一条决策都上桌面。王石说:“没经过讨论的规则,没有可执行性。”但一旦确定了,就必须严格执行。没人可以在背后说“但我有理由”,也不能“出了门再反悔”。
因为那样,公司就乱了。
王石在内部会议上常说:“规则不只是管别人,更是管自己。”他用自己做例子——从不签私单,从不收回扣,从不让家人插手公司。有人笑他“老派”,他淡淡地回:“江湖,不怕人多,就怕没规矩。”
那天他和一位年轻创业者对话,对方问:“王总,您最怕员工犯什么错?”
他说:“怕不问,也怕不守。”
不问,是懒;不守,是狂。
一个团队里,有人聪明过头,有人情绪太重,有人只看利益。王石说,这些都不是致命的。致命的是——没有规则感的人,总觉得自己例外。
“规则面前没有例外,这是信任能延续的唯一方式。”
他讲起一件往事。那是2008年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。万科不得不大规模调整。那天早上,会议室坐满了人,气氛压抑。王石说:“这次会后,我们要裁掉一批人,包括老员工。”会后,副总裁走过来劝他:“老员工为公司十几年,能不能网开一面?”王石摇头:“如果今天破例,明天就没人信制度了。”
那天晚上,他独自开车回家,在车里沉默了很久。他不是不心软,而是知道,一家公司能走多远,不看领导的情绪,而看规则的韧性。
那位副总裁后来对人说:“王总不是没情感,而是他把感情藏进了制度里。”
这话,很准。
王石的管理哲学,其实是一种秩序的温度。
他常说:“人性有两面,规则是最温柔的约束。”
他不喜欢“狼性文化”,觉得那种靠冲动驱动的公司,注定短命。他喜欢的,是那种“彼此成就”的团队。一个懂规则的组织,不是冷冰冰的,而是让人有安全感的。因为你知道——大家都按同样的节奏在跑,没有人会被暗地绊倒。
2017年,他在哈佛演讲时说:“懂规则的团队,是最有创造力的团队。因为他们不用浪费能量去防备彼此。”那场演讲结束后,有学生问他:“那您选人时,看学历还是能力?”
他笑着说:“都不是,我只看一个人是否懂规则。”
这句话,后来被无数企业家引用。
因为“懂规则”,其实是一种成熟的标志。它代表一个人知道界限、尊重秩序,也能在复杂中找到平衡。
他曾总结自己的人生三句话:“信任要慢一点建立,规则要早一点制定,感情要长一点保留。”
现在的王石,依旧每天骑行、登山、读书。他常说:“规则和身体一样,得天天练。”
他身边的人评价他:“王石有野心,但不野蛮;有欲望,但守分寸。”
有人问他:“您创业最大的信条是什么?”
他答:“我不怕人心复杂,只怕没边界。”
那天采访结束,他整理好外套,对记者说:“年轻人啊,不要怕规则多,怕的是你自己没规矩。”
窗外的阳光照在他脸上,眼神明亮。他笑着补了一句:“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,你才能看到远方。”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