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扛事,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
2025-11-03
夜色未散,街角的风像旧电影里的配乐。一个男人提着行李箱,站在车站长椅前,叹了口气。他刚刚被公司裁掉,身上还有房贷、孩子学费、父母的药单。那一刻,他没哭,也没骂,只是静静坐了五分钟,然后起身去排队买早饭。油条五块,豆浆两块,他拿着塑料袋走在晨雾里。没有人知道,这个叫刘桐的男人刚刚失去了十年的工作,也没有人知道,他心里在默念一句话:没事,我能扛。
能扛事,是人这一生最了不起的才华。
我第一次见到这句话,是在一个工地的墙上。那是一块灰白色的板,刷着标语:“干得好,不如扛得住。”起初我只觉得俗,后来才懂,那不只是口号,而是一种生活的本能。
扛事,不是逞强。是看清了世界的荒凉,依然选择往前走。
人到中年,刘桐这样的男人越来越多。公司重组,项目被砍,KPI一夜清零。表面镇定,实则焦虑。回到家,他笑着给孩子削苹果,夜里却盯着天花板发呆。那种沉默的坚硬,是岁月给人的勋章。
有一次,他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视频。是关于“扛事”的采访。主持人问:“你觉得什么是能力?”那人答:“能做事是能力,能抗事是骨头。”
他笑了,发了个“赞”的表情。
历史里能扛事的人,从不只是赢家。刘备47岁仍寄人篱下,屡战屡败,漂泊半生。可他没散,没怨,没服输。称帝那年,他已花白。刘备不是天赋异禀的英雄,他只是一个愿意多熬一夜的人。有人说,他的才华是仁义,我倒觉得,他最大的才华是扛事。
那是一种筋骨。
《万箭穿心》里的李宝莉,我每次重看都心酸。丈夫出轨自杀,她独自拉扯孩子、赡养老人。她没有哭喊,没有逃避,只是扛起生活。武汉街头,她肩上那根扁担,比任何金牌都沉。她说不出大道理,只知道:事来了,你不扛,没人替你。
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脆弱,只是还没到不得不强的那一刻。
作家余华说过:“中国年轻一代里,有太多聪明人,但能抗事的人太少。”确实。我们擅长表达焦虑,却不习惯咬牙挺住。有人在朋友圈里喊“撑不住了”,有人在茶水间叹“太难了”。而真正能走远的人,都在沉默里熬过风雨。
我认识一个女孩,叫林溪。去年她在创业公司做运营。老板突然跑路,公司欠薪三个月。她没哭没闹,每天依旧九点到公司打卡。有人笑她傻,她说:“账还没结,客户还在,我得交代干净。”那段时间,她白天处理退款,晚上帮同事投简历。公司正式破产那天,她一个人留到凌晨,把所有文件打包寄回总部。她说:“不想欠别人什么。”
半年后,她入职一家外企。HR问她为什么选择他们,她笑着说:“因为我知道,风再大,我也能站着。”
这就是扛事。不是你多坚强,而是你知道自己别无选择。
也有过失败的故事。一个朋友创业,刚拿到天使轮融资就赶上疫情。公司现金流断裂,员工走了一半。他尝试转型,做直播卖货,赔了更多。那天晚上,他给我发信息说:“我认了。”我以为他放弃了,没想到第二天他又开工,说:“反正活着,总得干点事。”三个月后,他靠着旧客户的订单撑了过来。
有时,扛事不是赢,是不倒。
心理学家卡尼曼曾说,人在崩溃边缘时,保持微小行动,是一种自救。哪怕只是做一件小事,也能恢复秩序感。
所以我常建议朋友做一个“小动作”:每当你觉得撑不下去,就写下一句“我今天还在”,贴在电脑边。第二天再写一张。一个月后,你会发现,这些纸条堆成了一个证明——你没被打垮。
扛事的人,不是钢铁,而是肉体。他们也会怕,也会疼。只不过,痛归痛,他们仍往前走。
有一次,我在医院急诊看到一个快递员,摔伤了脚,却死活不肯打石膏。医生劝他休息,他说:“不行,我还得送几单,不然就扣工资了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扛事不是英雄主义,而是生存的自觉。
你有没有发现,那些真正让人佩服的人,不是靠天赋出众,而是靠扛过去。
马云在北京推销“中国黄页”时,被人当骗子;俞敏洪办新东方时,被退学的学生骂“教书不靠谱”;任正非在创业初期,抵押妻子首饰凑启动资金。每一个“伟大”的名字背后,都有一段没人想听的硬撑。
马云说:“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。”这句话后来被无数创业者奉为信条。可真正懂的人,明白那中间的意思——扛过“明天晚上”,就能看到“后天早上”。
生活不会因为你努力就放你一马。能扛事的人,学会的不只是拼命,而是调整。
我试过一个“返工”的实验。那年我辞职创业,做内容咨询。前三个月无人问津,我几乎要放弃。后来我每天写下当天的复盘:今天和谁聊了什么,为什么没签单,有没有可能改?第十二次复盘后,我发现问题不在市场,而在我没说清价值。调整定位后,一个月接到第一个客户。那天我喝了瓶啤酒,对自己说:“扛住了。”
所谓返工,不是打回原点,而是学会重来。
也许你正在经历人生的灰期。计划被打乱,情绪被撕碎,理想被现实掐断。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。可请记住,你还能起床、还能去上班、还能吃饭——这本身,就是扛。
能扛事,不是被动忍耐,而是主动承担。是你面对生活的不公、命运的重击,仍愿意抬头。是你知道前路多难,仍不逃。
我想起一句古话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不避艰险。”其实换成今天,就是:成年人,要能扛事。
年轻的时候,我们都幻想风光,羡慕那些轻松赢的人。后来才明白,真正的赢,是熬。刘备扛了三十年才有蜀汉;李宝莉扛了一辈子,才守住尊严;无数普通人扛着柴米油盐,把生活从泥里拖上岸。
如果你现在觉得累,那很正常。因为你正活在真相里。
请你试着做第二个“小实验”:找一个安静的晚上,写下三件让你崩溃的事,再写下三件你挺过的事。然后对比看看,你以为的“要命”,其实都过去了。人不是被事打倒的,是被自己放弃的。
苦要自己吃,事要自己扛。这句话听起来冷,可它最暖。因为当你学会扛,命运才开始尊重你。
那些能扛事的人,往往没什么光环,他们在地铁里、在工地上、在办公室角落里,用力生活。他们不喊口号,不求奇迹,只相信时间。
而时间,永远站在能扛事的人那一边。
能扛事,不是让你麻木,而是让你拥有一种无声的力量。你不必喊,你一站起,世界就懂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