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腾讯程序员失业3个月,送外卖谋生:年过三十,职场半坡
2025-11-03

雨下得很密,像是有人在天上撕棉花。深圳的街头,一位穿着蓝色工服的外卖员蹲在路边,用胳膊挡着雨,嘴里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。他刚送完一单,导航还开着,屏幕闪烁着下一单的提示音。那一刻,他抬头望了望灰白的天,笑了笑。谁能想到,两年前,他还坐在腾讯大厦的五十层,写代码、评方案、拿股票期权。现在,换了头盔,换了身份,换了生活。只是,依旧要准时上线。

他叫李牧,35岁。被裁之前,他是部门里的资深程序员。技术过硬,却不太会说话。他不喝酒,不社交,不拍马屁,也不站队。领导说他假清高,同事笑他“不会做人”。那时候他还不以为意,心想:我靠实力吃饭,不靠关系。可当他在项目会上顶了上级的意见后,第二天,工牌失效。

他记得离开那天,电梯里播放着腾讯的企业歌曲《We are the brave》,歌词唱着:“未来由我们创造”。他笑着摇摇头,心里想——这未来,好像不太属于我。

三个月后,他开始送外卖。

那不是一场壮烈的转变,而是一种慢性妥协。刚开始他还自尊心作祟,每天投简历、刷面试,拿着算法题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。可机会就像深圳的晴天,说变就变。三个月过去,面试十几场,统统无果。

有一次,他在楼下遇到一个送餐的小伙。那人正吃着盒饭,一边笑着说:“其实干这个挺好啊,没那么多破事。”那一瞬间,李牧突然想试试。

他去美团注册账号,买了辆电动车。第一天跑了十个小时,送了四十单,赚了两百三十块。那天他回到出租屋,洗完澡坐在床上,脑子空空的,却突然觉得久违的踏实。

他想起自己当程序员时,天天加班到凌晨,KPI、绩效、优化、汇报,永远有人比他更卷。而现在,送外卖虽然累,但简单。骑得越快,赚得越多。没人考核,也没人PUA。

他开始每天早起五点,跑早高峰。上午面试,下午送餐。面试时穿衬衫,送外卖时换工服。他笑着说:“没什么不好意思的,人得先活着。”

有人问他:“要是遇到老同事,不尴尬吗?”

他笑了笑:“饿了都快见阎王了,还顾得上尴尬?”

那句玩笑背后,是现实的锋刃。

面子,是职场半坡上最没用的石头。你越在意它,就越容易被绊倒。

在任正非的早期演讲里,有一句话流传至今:“不要脸,才能进步。”

二十多年前,华为的年轻销售江西生,去拜访某县邮电局局长。推门进屋,满脸通红,把材料放在桌上,没等人开口,就跑出去了。那是他第一次出差,第一次鼓起勇气。后来他成了华为董事会秘书。

还有胡厚崑,年轻时在广西百色的邮局走廊里,等了两天才见上客户;李健在尼日利亚堵总裁堵到厕所门口;魏承敏在河南农村修设备,三天三夜没睡。

他们都不要脸地干过活。因为他们明白,职场上最先死的,不是没能力的人,而是太在意尊严的人。

李牧也慢慢懂了这一点。

他曾在外卖群里发过一条信息:“有客户在楼上喊我‘师傅,辛苦了’,那一刻我真想哭。”

有人回他:“别哭,咱们现在是自由职业者。”

那句话让他笑了很久。自由吗?也许吧。但更像是一种被迫的轻盈。

在骑行的路上,他常常想起从前的会议室。那时候他看不起那些溜须拍马的同事,如今他才明白——人际关系不是虚伪,而是协作的润滑剂。

他也开始学着改变。

比如,在骑手群里帮别人抢单;遇到新手不熟路,他主动带一段;平台出错,他写了个小程序帮大家算最优路线。很快,大家都认识他,喊他“程序员哥”。

他笑,说自己算是“复业”了。

然而,改变不是直线。

有一次,他骑车被汽车刮倒,腿擦伤,电动车也坏了。那天他坐在人行道上,看着摔坏的保温箱,突然有点想哭。

“是不是走到头了?”他心想。

但第二天,他一瘸一拐又出来跑单。

这一次,他给自己定了个小实验:不焦虑未来,只专注眼前的一公里。每送完一单,就对自己说:“又赚了20块,离自由近一点。”

一个月后,他发现自己收入两万,比失业时焦虑的日子好多了。

那一刻,他才明白——所谓“成功”,其实就是让自己不至于被现实打败。

职场半坡,困的不只是李牧。

深圳另一个产品经理孙立,被裁后也去送外卖。早上面试,下午送餐。他说:“送外卖挺苦,但能养活自己。”

还有网友“宋兵乙”,在便利蜂做理货员,一个月七千。他说这份工作虽然不光鲜,但心不累。

再比如虎扑上的一位35岁兄弟,曾是月薪两万的市场总监,后来公司倒闭,去跑滴滴。他说:“只要勤快点,一个月也能赚一万。”

他们的共同点是——从失落到接受,从体面到务实。

他们没输,只是换了活法。

这不是堕落,而是觉醒。

人到三十,是职场的半坡。往上,埋着陷阱;往下,是滑坡。

第一个陷阱,是面子。你若被面子困住,就会被现实淘汰。

第二个陷阱,是性价比。年纪越大,资历越多,可你的“性价比”却在下降。

戴尔前销售总监张思宏曾在采访中提过,公司裁员时,他不得不裁掉一些40岁的中层。他说:“他们精力下降、工资高、学习慢,公司负担不起。”

被裁那天,有人问他:“难道你不怕有一天也被裁?”

他说:“这游戏的规则,是效率,不是情义。”

那一刻,他也明白了自己随时可能被替换。

在大厂,没人是不可替代的。

第三个陷阱,是努力。

努力不是万能的。

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,只会越快掉下山。

时代变得太快。过去十年,编程语言换了十几种,算法、框架、AI迭代一茬接一茬。你停一年,就落后一年。

但你不能因此恐惧。恐惧让人停滞,而停滞,就是坠落。

有一次,李牧在外卖路上听播客,里面的嘉宾说:“真正聪明的人,不只是勤奋,而是有预判力。”

他突然停下车,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:“看十年,不看明天。”

那是他的新目标——重新学习AI算法,考证书,做自由开发者。

他每天送完单,晚上九点开始自学。刚开始看不懂英文资料,打瞌睡,想放弃。

但他告诉自己:“可以慢,但不能停。”

两个月后,他接到第一个自由项目。几千块,不多,但那是他重新回到“程序员”的第一步。

他对朋友说:“原来人能被打败,但不能被定义。”

我们每个人,都会在职场的某个阶段,掉进半坡。

你以为稳定了,其实刚到中场。

你以为上岸了,其实刚下水。

人生的残酷在于——没有任何一个身份是安全的。程序员不是,经理不是,甚至老板也不是。

但只要你还肯走,还肯变,你就没输。

李牧现在每天依然送外卖。只是头盔上,贴了一个小纸条——“代码骑士”。

他说那是提醒自己:不管做什么,都别忘了自己是谁。

有记者采访他,问他后悔吗?

他笑着说:“不后悔。因为送外卖,让我重新学会了做人。”

那笑容里有疲惫,也有释然。

他知道,生活不会永远公平,但它至少给了你再来的机会。

我们都在半坡上。有人往上爬,有人滑下去。有人停下来哭,有人咬牙再走一步。

坡有多陡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还在走。

因为,只要你不停,坡就不是坟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