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我死磕写作11个月,副业月收入过万,终于超过死工资
2025-11-03

凌晨两点,他坐在出租屋的木桌前,手指停在键盘上,屏幕的光照亮了他有点发青的脸。外面雨没停,楼下有人在吵架,水声、笑声、抱怨声混在一起。那一刻,他突然有点想笑——写了一整天稿子,挣的还不够今天外卖的钱。可他没关电脑,又重新打开一个空白文档。有人说,穷的时候,梦想最轻,也最真。其实不是。穷的时候,梦想是压在你身上的那块石头,你不写,它就压得你喘不过气。

他叫周行,27岁,在上海一个设计公司上班。税后工资七千五,每天挤地铁上下班两个小时。去年底,他算了笔账:房租三千,吃喝一千五,社保和杂费一千,剩下的钱不够买双像样的鞋。有人劝他换份工作,可他明白,不是换工作的问题,是换不掉的命运。他不想一辈子被死工资拴住,于是盯上了写作。那年冬天,他买了个199元的线上课,标题写着“普通人写作变现指南”。他没犹豫,因为他说过一句话——“哪怕被骗,也得先试一次。”

刚开始的那几个月,像掉进一个黑洞。他每天晚上十点下班,回家洗完澡已经十一点半。桌子上放着泡面,旁边摊开一本笔记本,上面写着各种标题:“如何三个月月入五千”“普通人也能写爆文”“从0到1的表达能力”。每次写完一篇稿子,他都会仔细检查错别字,反复改句子,然后投出去。结果是,要么没有回音,要么被礼貌拒绝。

有一次,一个公众号编辑回复他:“文章不错,但缺点灵气。”他看了那条消息半天,最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两个字——灵气。那晚他没睡。半夜三点,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句:人穷的时候,别人连拒绝你都要用客气的语气。

春天来的时候,他已经写了四十多篇文章,一篇也没发出去。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写作。可他又不甘心。公司里一个同事,靠副业剪视频,一个月多赚八千。那天午饭时,对方开玩笑说:“你还在写字?现在谁还看文字啊。”周行笑了笑没吭声。回去后,他写下一句:“人都说文字过时了,可我觉得,人说完这句话的时候,还是用的文字。”

他开始逼自己改写。每天写完,就让AI帮他分析文章逻辑,再和别人的爆文对比句式。他甚至做了一个小实验:连续七天,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写一篇500字短文,不改、不修,只写。第八天回头看,发现有三篇还挺顺。那一刻,他意识到,写作不是写得多,而是写得准。

但试验没持续多久。一个月后,他彻底陷入低谷。公司的项目被砍,奖金没了,房东涨租,他的胃病又犯了。那天晚上,他写到一半,电脑蓝屏,他摔了鼠标,对自己吼了一句:“你到底要坚持到什么时候?”他喝了口凉水,胃一阵疼。第二天,他去看医生。医生看了看他,说:“少熬夜,别吃太多泡面。”他点头,却没打算改。

那个月,他唯一写成的一篇文章,是在凌晨四点写完的,标题叫《人穷时的尊严》。他投出去,三天后,一个编辑回信,说愿意刊登,稿费200。那是他人生第一笔写作收入。拿到那笔钱的那天,他没有花,而是用打印机打出那篇文章,贴在墙上。旁边是他写下的一句话:“有一天,我会靠这玩意儿养活自己。”

有人问他:“你不觉得这种努力没意义吗?就算赚一万,也改变不了什么。”他笑着说:“我不求翻身,我就想看自己还能走多远。”这句话,他后来写进了一篇稿子,结果那篇文章在知乎上被点赞一万多次。评论区有人写:“谢谢你,我也在被生活追着跑。”那一刻,他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看见。

后来,他报名了一个更系统的训练营。助教在作业区给他留言:“你写得太紧了,放松一点。”他不太懂“放松”是什么意思,就去模仿那些写得有节奏感的文章。他发现,那些让人读下去的文,句子短、情绪准、节奏有呼吸。于是他开始拆解别人的句式,一句句改。那段时间,他几乎不看电视剧,只看文章。他说,别人刷剧放松,我看文章续命。

七月的一天,他收到一封邮件。一个生活类公众号要买他写的稿子,稿费800。那天他请自己吃了一顿火锅。那是三年来,他第一次没有看菜单右边的价格。吃到一半,他忍不住笑了出来,连服务员都被逗笑。

有时候,命运真的需要一个“试试看”的小动作。比如写一篇不指望通过的稿子,比如报名一个不确定的课程。那一刻不是冲动,是命运的拐点。

八月份,他又做了一个实验:每天写一篇自我观察日记,不发,也不改。比如“今天上班迟到,领导看了我一眼”“买早餐忘带钱包,摊主说:明天补上”。他发现,这些细节比任何技巧都真。写完21天,他挑出三篇,加上评论和分析,发在小号上。出乎意料,一篇点赞破了两千。那一夜,他坐在床上,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“赞”,有点想哭。

写作没让他暴富,却让他有了体面。他说:“以前下班后,我觉得一天就结束了。现在下班后,我觉得我自己又活了一次。”

九月,他成为训练营的小助教,开始帮新人改作业。有人抱怨写不出爆文,他回:“别想着爆文,先写能让人读完的。”有人问他灵感从哪来,他说:“从痛里来。”

十月,他统计了一下收入。主业税后七千五,副业写作收入一万二。那一刻,他终于超过了死工资。可他没发朋友圈,也没庆祝。他只是关掉电脑,出门走到街上。风从高楼间吹下来,带着秋天的凉意。他突然想起一年前的自己——那个在出租屋里吃泡面、写废稿、怀疑人生的自己。他笑了。

后来他在一次直播里被问:“你觉得写作最难的是什么?”他想了想说:“最难的是在没人看的时候还写。”

人一生,总要有一段是没人理解的。那段路可能黑,可能冷,可能连光都不眷顾你。但只要你还在往前走,就已经赢了一半。

年底,他写了一篇文章,叫《穷不是耻辱,是命运递给你的通行证》。文章发出后,一天内阅读量过十万。评论区有人留言:“谢谢你写出我的生活。”有人留言:“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黑夜里摸索。”他看着那些话,手有点抖。

他没想过自己能写出让别人共鸣的文字。他说:“我只是一个被生活逼到墙角的人,能写点字,是我反抗世界的方式。”

写到这里,他停顿了一下,窗外的雨又下起来。那熟悉的声音让他有点恍惚。他轻轻合上笔记本,喃喃道:“总算没白活这一年。”

有时候,生活不需要你赢,只需要你不认输。就像他墙上那张泛黄的纸,上面那行字,早已模糊,但依然能辨出那句——“有一天,我会靠这玩意儿养活自己。”

他做到了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