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罗永浩欠债3亿被群嘲:莫笑中年败,莫欺少年穷
2025-11-03

那天凌晨三点,罗永浩还在直播间。眼睛红得像刚被风刮过,嘴角挂着一抹疲惫的笑。他刚卖完一批耳机,后台结算数字蹦出三万单。他笑着对镜头说:“你们放心,我会还完的。” 那一瞬间,我忽然想起那句老话——莫笑中年败,莫欺少年穷。

这个时代,笑话一个人太容易了。尤其是笑一个失败的中年人。微博一句调侃,视频一个剪辑,就能把一个人从英雄变成段子。可罗永浩不一样。被债压身,欠三亿,不逃不躲,直播带货一笔一笔还。他没喊苦,也没求情,只说:“这是我该还的。”

网上的评论翻滚着,嘲笑、质疑、赞叹交织成噪音。可我更想问一句——当一个人已经倾尽所有,难道就该被取笑吗?

史玉柱的故事,我记得很清楚。九十年代的他意气风发,三十出头就成了中国富豪榜前十。那时候的“巨人集团”,就像一个时代的标志,风光无两。可一夜之间,资金链断裂,巨人大厦塌了,他从千万富翁变成了欠债人。两年后他出现在央视《对话》节目上,被一群人轮番质问、讥讽。有人说他“贪大求成”,有人说他“性格有缺陷”,还有人说:“你不适合做企业家。”

那一场群嘲,像一场集体的道德审判。史玉柱坐在那里,低着头,表情僵硬,嘴角轻抿。轮到他发言时,他只是平静地说:“我确实失败了,但我会再来一次。”

多年后他真的回来了。巨人网络上市,市值四十多亿美元。他在捐赠仪式上说:“失败能让一个人更有价值。” 这句话,我后来常常想起。

这世界对中年人很苛刻。年轻人摔倒了叫成长,中年人摔倒了叫没本事。可他们身后背着的,是贷款、父母、孩子,还有曾经的骄傲。人到中年,不怕累,就怕没得选。

一个朋友创业失败,欠了几百万。他说:“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吗?不是还钱,是走在街上,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。” 他那天喝多了,笑着说:“我都不敢去孩子学校开家长会,怕人问我现在干嘛呢。”

那一刻我才明白,中年败的痛,不在钱,在尊严。

人到中年,最该有的素养不是“成功”,而是“韧性”。

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。问十个朋友,如果重新来过,你最想回到哪个年纪? 九个回答是二十五岁,还有一个说:“我不想回去了,我怕我又失败一次。” 这回答让我沉默。其实人生哪有“再来一次”,只有“接着活下去”。

史玉柱能站起来,不是因为他运气好,而是因为他没让失败定义他。罗永浩也一样。

有人说他固执,说他不懂商业规则。可这个人,在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后,依旧带着被封的银行卡进直播间。他说:“有人欠钱是想赖账,我欠钱是要还账。”这句话我听过很多遍,每次都觉得心里发烫。

他不是在做情怀,他在做偿还。

有人看他笑话,有人说他落魄。可一个人还债三年,没逃过一天,这事就值得尊敬。

我想到另一个故事。

2006年,《赢在中国》节目现场,一个年轻人站在台上,语气颤抖地说:“我觉得未来阿里巴巴会打败慧聪网。” 全场哄笑。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立刻回怼:“我已经这么成功了,你都不信任我,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,凭什么让别人信你?” 这场对话在网上流传多年,被无数人当作“傲慢的经典时刻”。

十几年后,慧聪网早已没落,而那个被嘲笑的预言——阿里打败慧聪——却成了现实。

郭凡生那年风光无限,可他没听完年轻人的话。

这让我想到一句话:“你可以不同意一个人的梦想,但别笑他。”

因为有些人笑着笑着,就被时间笑回来了。

马云当年也是笑话的对象。1995年他去美国,看见互联网第一次心潮澎湃,回国创办中国黄页。没人信他。那时候“互联网”在中国还像天方夜谭。他拎着公文包挨个推销,推销完被人轰出来。纪录片《书生马云》里有个片段,马云对镜头说:“他们说我疯了,但没关系,过几年你们就知道。”

三年后,他北漂失败回到杭州,重新创业,成立阿里巴巴。那年他对团队说:“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,而在硅谷。” 小会议室的墙壁还没刷完漆,天花板上挂着裸线,十三个人坐在破椅子上听他讲理想。马云说:“再过几年,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。”

后来他做到了。

所以啊,少年穷不丢人,丢人的是被别人一句嘲讽就放弃自己。

我常想,为什么人们喜欢笑失败者。也许是因为那样能暂时忘记自己的无力感。笑别人,像是在替自己出气。但真正的强者,从来不笑别人摔倒。

我认识一个小伙子,刚毕业那年做自媒体,半年写不出一篇爆款。租房在五环外,吃方便面,写稿到凌晨。有人劝他别折腾了,去找个稳定的工作。他没听。三年后,他公众号破百万粉丝。他回头对我说:“我那时最怕的,不是穷,是被人笑。”

所以别笑,那是别人的起点,不是他的终点。

很多时候,成功和失败只隔着一句话:你还信不信。

知乎上那场辩论我也看过。有人说人类的想象受限于知识边界,没见过的东西就想不出来。台下鸦雀无声,直到一个叫“无招”的人举手,说:“我不同意。我们是因为相信,所以看见。”

那一刻我有点震撼。原来信念不是结果,而是出发的理由。

这个“无招”,后来成了阿里钉钉的CEO。他说:“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,我们和AI就没区别。”

我想,这大概也是罗永浩、史玉柱、马云这些人共有的东西——他们都相信。

他们相信明天会好,哪怕今天一团糟。相信梦想有用,哪怕现实冷得像铁。相信自己还能再来一次,哪怕已经一无所有。

这信念不是盲目,而是尊严。

我身边有位老师,三十年没换工作。每次我问他为什么能一直坚持,他笑笑说:“我不是没失败过,我只是没被失败带走。”

这句话让我想起史玉柱那场“被群嘲”的节目。那天他被人一遍遍讥讽,却始终没回嘴。后来他说:“当所有人笑你时,最好的反击就是你没倒。”

罗永浩的债快还完了,他说:“下一个目标,是再创业。” 记者问:“你不怕再失败吗?” 他笑着回:“怕啊,但总比一辈子只当个笑话强。”

这话听着荒唐,却真挚得很。

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老企业家,他说:“人到中年,最怕的是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。钱没了能赚,信念没了就完了。”

所以啊,莫笑中年败。因为每一个笑中年失败的人,都不懂中年的重量。

也莫欺少年穷。因为每一个被看不起的少年,可能都在默默积蓄能量。

更莫嘲梦想狂。因为狂的人,往往在改变世界。

我们都该对那些还在努力的人,多一点尊重。

他们未必成功,但他们不肯放弃。

他们未必富有,但他们有光。

人生的意义,从来不是赢,而是一直在路上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