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有钱赚时赚钱,没钱赚时蓄能:人生低谷期,是上帝给你的假期
2025-11-06

夜色深到极静的时候,空气里有种低频的嗡鸣,像世界在沉睡,你却在清醒。林乔坐在出租屋的小桌前,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他憔悴的脸,桌上放着一碗泡面,已经凉了。两个月前公司倒闭,他被裁掉,如今白天投简历,晚上自我怀疑。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“是不是我就此废了?”那一刻,他甚至想起了大学时某个午后,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桌上,那时他以为人生只会越来越好。可现实偏偏是另一条曲线。有人曾说,人生的低谷,不是惩罚,而是暂停键。只是多数人太害怕停下来,于是错过了蓄力的机会。

林乔也是。他习惯了忙碌,一旦闲下来就慌。他每天打开求职软件,一遍又一遍地刷新,像赌徒盯着老虎机。他知道自己不是在找工作,而是在找安全感。可当他越焦虑,运气越像逆风的纸。直到那天晚上,他点开了旧电脑里的一段视频,是2015年罗振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的那句话:“有钱赚的时候赚钱,没钱赚的时候蓄能。”那一瞬间,他像被人点醒。

第二天早上,他去图书馆坐了一整天,翻了三本书,记了八页笔记。有人笑他闲得慌,他笑笑说:“反正也没人要我,那就先让自己值钱吧。”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小实验——不为眼前的钱忙,而为未来的自己蓄能。一个月后,他在朋友圈写:“我决定每天花三小时学习Python。”朋友们以为他又三分钟热度。可半年后,他真拿着Python做了个小工具,帮朋友自动生成财报。朋友惊叹:“你这是休息半年练出新技能啊。”他笑着说:“那半年,其实是上帝给我的假期。”

在你能赚钱的时候,全世界都在叫你快跑;但当你跑不动了,能安静下来的人,反而是赢家。罗振宇在央视那几年,薪水不高,却天天请行业大佬来办公室讲课。他说,那时候没钱,却赚到了最贵的知识。人一生,总有阶段赚不到钱,那就赚能力。正如《经济学人》2019年报告指出,全球职业生命周期平均每八年会经历一次“产出低谷”,但那些在低谷期持续学习的人,收入恢复速度平均快42%。这不是鸡汤,而是统计。低谷时,你学的每一样东西,都会在未来的高谷期帮你冲破天花板。

有个姑娘叫白笙,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。她入职三年,项目一个接一个,薪水也涨得快。2022年公司裁员,她是那批被“优化”的人。刚开始她天天哭,觉得世界塌了。可哭完那周,她做了第二个小实验——写一份“假想工作日志”,假设自己仍在上班,每天早上九点起床,下午写方案,晚上反思。她说:“我要保持节奏,不被空白吞噬。”三个月后,她写出一篇策划案例,被公众号转载十万加。年底,她靠那篇文章进了一家更好的公司。那篇文章的标题就叫《假期作业》。她在文末写了一句让我记到现在的话:“我以为自己被放逐,其实只是被放假。”

人生低谷,恰恰是人生反转的前奏。你以为是荒废,其实是酝酿。马云在湖畔大学演讲时说过:“形势好,就为社会创造价值;形势不好,就为自己创造价值。”换句话说,顺境是产出,逆境是进化。前者靠外力,后者靠内功。风大的时候,猪都能飞;风停的时候,留下来的,才是有翅膀的。

低谷期的可怕,不在于贫穷,而在于你以为它会永远持续。可世界上没有一个冬天不结束。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在《Learned Optimism》中提到,陷入长期低谷的人,通常不是因为挫折太大,而是因为失去了“时间感”——他们相信坏的永远不会过去。真正走出来的人,都有一种对未来的耐心。

我认识的一个朋友,2018年投资失败,欠了几十万债。他没有躲,也没摆烂,而是每天骑车环城两圈。骑完回来读书、写复盘。他说,那是他给自己设的“重启按钮”。一年后他还清债务,身体练得结实,思维也变得透彻。他后来总结:“我不是东山再起,是冬天没死。”

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细节。2020年疫情期间,很多人被迫居家,那年全球学习平台Coursera的注册用户暴涨近四倍。那是人类集体的低谷,但也是知识的爆发期。有人用那段时间追剧、抱怨,也有人拿到第二学位。时间从不偏心,它只奖励在安静里种树的人。

当然,不是每个低谷都能立刻看到回报。有人努力了也没变好,这很正常。成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,而是一场“积累后爆裂”的过程。植物学家发现,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,却在第五年可以疯长十五米。那四年,它都在地下扎根。人也是一样,低谷期你看似没动,其实根在深。

我自己也经历过那种无声的坠落。有一年项目失败,账户只剩几百块。那时我做了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决定:每天写三百字。没有读者,没有回报。写了两个月,我开始能用文字理清混乱的思绪;写了半年,我发现那些文字变成了脚印,带我走出焦虑。那是我的返工,也是我的蓄能。后来我才明白,这种“没意义的坚持”,往往是意义的开始。

心理咨询师卡罗尔·德韦克在《心态》一书中说:“成长来自对失败的正确使用。”你能否重新定义低谷,决定了你能不能走出低谷。很多人输在定义上,他们把低谷看成结束,而不是准备。

我见过太多职场人,在高光时期被捧着,在低谷时期被遗忘。可正是被遗忘的时光,最能塑造人。它逼你面对真实的自己,不再靠外部标签支撑。你会发现,没有掌声的时候,你还愿不愿意继续?那一刻,你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、为了谁。

林乔后来回忆那段日子,说:“那几个月,我穷得叮当响,却活得最清醒。”他现在在一家AI公司做产品经理,年薪翻了两倍。有人问他秘诀,他说:“我那半年,不是失业,是练功。”

很多人害怕低谷,因为他们把它当成黑暗。其实低谷不是黑,是土壤。你埋下去,不是埋葬,而是发芽。

当你身处低谷,别急着逃。先让自己沉一点、慢一点。读几本书,学一门技能,写一点字,或者单纯地休息。不要觉得无用,低谷期的一切积累,都会在某个春天发出芽。

有人问作家毕淑敏,她是怎么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。她回答:“安静地等待。好好睡觉,像一只冬眠的熊。锻炼身体,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迎接高潮,好的体魄都用得着。多读书,看一些传记,顺带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。”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。

人这一生,高潮是礼物,低谷是功课。高潮教你炫耀,低谷教你谦卑。高潮让你获得,低谷让你理解。那些低谷里的夜晚,看似浪费,其实是另一种形态的成长。

等有一天你走出低谷,会突然明白:那段最难熬的时间,其实是命运偷偷给你的假期。它让你暂停奔跑,重新看清方向。它逼你静下来,听到内心的声音。

有钱赚时赚钱,没钱赚时蓄能。人生低谷期,是上帝给你的假期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