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当你接触的人越多,就会发现:能低头、能服软、能弯腰、能笑着让利的人,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,他能掀桌,也能收场
2025-11-07

去年秋天,我表弟被一家互联网公司辞退了。

辞退原因很简单:性格太刚。

他能力不错,海归背景,领导很器重他。

但他有个毛病,谁的话都听不进去。

同事提建议,他不听。

领导指出问题,他也不听。

项目延期了,他不认错,反而在会上当面怼领导,说是团队配合不力。

领导当场没说什么,散会后直接让人事办了离职手续。

表弟觉得委屈,跟我抱怨:”我又没做错什么,凭什么辞我?”

我问他:”你觉得硬刚能解决问题吗?”

他想了想,默然不语。

这个问题,其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。我们从小被教育要”有原则”“不能软弱”“要坚持自我”,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,真正厉害的人,从来不是最刚硬的那个,而是能屈能伸的那个。就像风能吹倒大树,却吹不折小草。草看起来软弱,实际上韧性最强。

我认识一个做生意的朋友,老张。

老张开了家小工厂,做外贸订单。

有一年,他接了个大单,客户是欧洲的采购商。

货做好了,正准备装箱发出的时候,客户突然要改设计。

改设计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已经做好的这批货全部报废,重新生产,工期延误,成本翻倍。

换成别人,肯定要跟客户理论,甚至撕破脸打官司。

但老张没有。

他第一时间给客户打电话,语气很平和:”我理解您的需求变化,但现在改设计,我们这边损失比较大。能不能这样,您看看现在这批货能不能用在其他市场?如果实在不行,我们愿意承担一半的损失,您看怎么样?”

客户没想到他这么好说话,很不好意思,说:”要不这样吧,已经生产出来的这批货给我,我全收。新设计的那批,你们做完我也要。”

最后,老张不仅没亏,还多赚了一笔,更重要的是,他和客户的关系变得更牢固了。

后来这个客户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大客户,老张的生意越做越大了。

老张跟我说过一句话:”生意场上,谁都有火气,但真正能做大的,都是懂得按耐住火气就事论事的人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”

这句话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很难。

因为人的本能是:你强我比你更强,你硬我比你更硬。

但本能往往会害死人。

王宝强就是个典型例子。

2018年,他拍了部电影《大闹天竺》,结果口碑扑街,被评为”最令人失望导演”。

这个奖让人很难堪,叫”金扫帚奖”,专门颁给烂片。

以往获奖的导演,没人愿意去现场领奖的,觉得太丢人了。

但王宝强去了。

他站在台上,深深鞠了一躬,说:”我知道这不是个光彩的奖,但我觉得它能鞭策人进步。我对不起观众,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。”

当时很多人嘲笑他,说他是在作秀。

但五年后,王宝强拿着《八角笼中》回来了。

这部电影上映13天,票房16.2亿。

2024年,他凭这部电影拿了最佳导演奖。

从”最令人失望”到”最佳导演”,中间隔着什么?

隔着一个深深的鞠躬。

那个鞠躬不是认输认怂,是自我清醒。

他知道自己确实做得不够好,他愿意承认错误,然后埋头去改。

这就是弯腰的力量。

弯腰不是软弱,是为了更好地跳起来。

越王勾践战败后入吴为奴,甚至给吴王尝粪便,看起来窝囊至极。

但他活下来了。

活下来,就有机会翻盘。

十年后,他灭了吴国。

刘邦在鸿门宴上给项羽敬酒赔笑,主动退出咸阳,看起来怂得不行。

但他保住了命。

保住命,就有机会东山再起。

几年后,他建立了汉朝。

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真正厉害的人,从来不是最刚的那个,而是最能屈能伸的那个。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低头,在合适的时候抬头。他们懂得什么时候该硬,什么时候该软。就像水,能方能圆,遇到石头就绕过去,遇到缝隙就渗进去,看起来最软,实际上力量最大。

我还听过一个故事。

有个做餐饮的老板,姓李。

他开了家火锅店,生意好得很,每天排队。

有一天,一个客人吃完饭,突然说自己吃完拉肚子了,要求赔偿。

李老板调出监控一看,这个客人吃饭前就捂着肚子进来的,明显是想讹钱。

但李老板没有当场揭穿他。

他把客人请到办公室,倒了杯茶,说:”先生,您身体不舒服,我很抱歉。这样吧,今天这顿饭我请了,另外再给您五百块钱,您去医院看看,别耽误了病情。”

客人没想到他会这样说,自觉理亏,说:”算了算了,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。”

最后客人不仅没要钱,还成了这家店的常客。

后来李老板跟我说:”我当然知道他是想讹钱,但我要是当场揭穿他,他肯定会闹,闹起来影响其他客人,得不偿失。我花五百块钱买个平安,值。”

这就是会做生意的人。

看起来吃了亏了,实际他们算的是长远的账。

有句话说得好:吃亏是福。

但很多人不理解,觉得吃亏就是傻。

其实不是。

真正的吃亏就是福,是指你愿意在短期内让利,换取长期的信任和合作。

《大宅门》里有个白三爷,这人精明得很,处处算计,生怕自己吃亏。

结果呢?

家族生意兴旺的时候,他偷秘方、暗中操控,想多分利润。

家道中落的时候,他只想保全自己的财产,不愿意帮家族。

最后,众叛亲离,一个人孤零零地死了。

反观《鸡毛飞上天》里的陈江河,他的生意经是”进四出六”。

什么意思?

就是挣到一百块,自己留四十,把六十分给帮助过自己的人。

这听起来很傻,但正是因为这样,他的生意才越做越大。

因为所有人都愿意跟他合作,都愿意帮他。

段永平也是这样。

他把步步高做大之后,没有一个人独占,而是把公司拆成OPPO和vivo,分给跟了他多年的兄弟陈明永和沈炜。

他自己只保留OPPO约10%、vivo不到20%的股权。

很多人不理解,觉得他傻,为什么要把到手的肉分出去?

但段永平很清楚:让别人赚到钱,自己才能赚到更多钱。

后来,OPPO和vivo都火了,陈明永和沈炜赚得盆满钵满,段永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。

这就是让利的智慧。

让利不是傻,是为了更长久的共赢。

曾仕强说过一句话:”如果能让别人幸福快乐,那最后幸福的人,一定是自己;如果成全他人,那获得最大成就的人,也终会是自己。”

这句话很多人听过,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。

因为大多数人眼里只有眼前的利益,看不到长远的格局。

他们不明白,帮别人成事,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。

但这是不是说,我们就要一味退让,谁欺负我们都忍着?

当然不是。

真正厉害的人,不是不会硬气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硬,什么时候该软。

他们能掀桌,也能收场。

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。

他敢当面顶撞咸丰皇帝,也敢跟势力强大的左宗棠公开叫板。

但他从不硬刚到底。

他懂得掀桌之前先备好台阶,懂得对事不对人,懂得适时收场。

这才是真正的高手。

我有个朋友,在公司里做部门经理。

有一次,公司推行一个新政策,他觉得不合理,会影响团队的积极性。

换成别人,可能会在会上直接反对,跟老板硬刚。

但他没有。

他先私下约老板聊了一次,说出了自己的顾虑,同时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。

老板听了之后,觉得他说得有道理,采纳了他的方案。

会上宣布新政策的时候,老板说:”这个方案是某某经理提出的,我觉得很好,大家可以试试。”

我朋友不仅保住了团队的利益,还在老板面前刷了一波好感。

这就是会掀桌也会收场的人。

他们不是不敢反对,而是懂得用更聪明的方式反对。

他们懂得谋定后动,备好台阶再掀桌。

他们懂得时刻理性,对事不对人。

他们懂得掌握主动,适时收场。

哈佛谈判课上有个实验:一味退让的谈判者,成交率只有22%;而敢于提出要求的谈判者,成交率高达67%。

这说明什么?

说明真正的谈判高手,不仅不害怕冲突,还能驾驭冲突。

人生如棋,聪明的棋手不是不会掀桌,而是懂得何时落子、何时收手。

真正的高手,既能破旧立新,也能善始善终。

知乎上有人问:人到中年,什么样子的人是最厉害的?

有个高赞回答说:最厉害的不是智商有多么高,也不是有多么能说会道,而是他们看起来很和蔼可亲,说话少,认错多,但是真正触碰到原则的时候,他们绝不退让,又能妥善地处理好。

这就是我想说的。

真正厉害的人,都懂得适时弯曲。

他们能低头,能服软,能弯腰,能笑着让利。

不是因为他们弱,而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强者。

强到可以掀桌,也强到可以收场。

他们像蜿蜒曲折的小溪,懂得顺应形势、迂回前进,最终汇进汪洋大海,完成自己的目标。

回到我表弟的故事。

他离职之后,找了半年工作,到处碰壁。

后来他跟我说:”我终于想明白了,不是所有事都要硬刚,有时候弯一下腰,反而走得更远。”

现在他在一家新公司做得不错,领导很欣赏他。

他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,学会了在必要的时候低头,也学会了在关键的时候坚持。

他变得更成熟了,也更有力量了。

这才是成长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说,如果你也曾经因为太刚吃过亏,如果你也曾经因为不懂弯腰错过机会,那么从今天开始,试着改变一下。

试着在别人提意见的时候,先听一听,再决定要不要接受。

试着在发生冲突的时候,先冷静一下,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。

试着在看到利益的时候,想想能不能分一点给别人,换取更长久的合作。

试着在想要硬刚的时候,问问自己:这样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?

如果不能,那就换个方式。

弯一下腰,不丢人。

让一步利,不吃亏。

低一次头,不软弱。

真正的强者,从来不是最硬的那个,而是最懂得弯曲的那个。

因为他们知道,弯曲不是认输,而是为了更好地跳跃。

因为他们知道,让利不是傻,而是为了更长久的共赢。

因为他们知道,低头不是软弱,而是为了更有力地抬头。

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。

能掀桌,也能收场。

能进攻,也能撤退。

能坚持原则,也能灵活变通。

从从容容,不慌不忙。

有说不的勇气,也有解决问题的底气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