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罗翔:别人请客吃饭,提前一天约你,是真的请你;提前半天约你,是让你作陪;上了菜才约你,是让你凑数;吃到一半叫你,是叫你……
2025-11-12

前几天碰到一个朋友,她说周末那天正准备给自己做点好吃的,食材都摆在台面上了,结果接到电话说一起吃饭。当时她挺纠结的,不太想去,但又怕显得不合群,最后还是去了。到了才发现,原来是有人升职请客,其他人早就在那儿了,聊得热火朝天的,她进去的时候有人随便加了把椅子,然后继续聊他们的。

她跟我说那顿饭坐得特别难受,后来才明白过来,自己就是被临时叫去凑数的。

说起这个我就想起来,好像是罗翔老师说过的,别人请客吃饭,提前一天约你是真的想请你,提前半天约你是让你作陪,上了菜才约你是让你凑数。当时看到这话觉得挺有道理,现在想想,生活里这种事确实不少见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很多人都变得特别怕被边缘化,只要有人招呼一声就赶紧凑过去,生怕慢了一步就被淘汰了似的。我以前也这样,现在想想挺可笑的,但那会儿就是这么想的。

听说有个做销售的,有次被同事叫去参加生日聚会,还是当天晚上才通知他的。他当时还挺高兴,觉得自己人缘好,人家过生日都想着他。结果去了才发现,是到了分摊钱的时候那个寿星才想起他来。全程也没人怎么跟他说话,他为了不显得尴尬,一直强颜欢笑到散场,最后还给了个红包。

这种事情到底有多少,我也说不清楚,反正身边听到的不算少。有时候想想,可能大家都遇到过,只是有人说出来了,有人没说而已。

对了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对方平时根本不怎么联系你,突然有一天特别热情,说什么最好的朋友啊,这点小忙肯定会帮啊,然后你就觉得自己挺受欢迎的。等事情办完了,又没消息了。这种事我自己也碰到过,当时还挺开心的,现在想起来有点尴尬,不过那会儿确实是这么想的。

有个作家说过什么来着,好像是余华吧,记不太清了,大概意思是说,能伤害你的不是别人的无情,而是你自己心存幻想。这话说得挺扎心的,但确实是这么回事。

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。真心想请你吃饭的人,肯定会提前跟你说好时间,问你什么时候有空,甚至还会问你想吃什么或者有没有什么忌口的。那种临时起意才想起你的,说实话,多半是不太重视你的。

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采访,好像是黄磊说的,他请朋友吃饭都是提前几天就定好时间,然后会问客人想吃什么,有没有什么不吃的。比如来的是南方人,他就特意准备汤,有人口味清淡他就调整做法。这个我印象还挺深的,因为确实能看出来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待你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大家都挺忙的,有时候也确实是临时起意,也不能说就是不尊重。但如果经常这样,那可能就要想想了。这个也不好说,得看具体情况吧。

扯远了,说回来。

成年人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,谁也不容易。那些真心对你好的人,绝对不会搞什么突然袭击,打乱你原本的安排。如果有人总是这样,要么是真的不在意你的感受,要么就是根本没把你当回事。

前段时间看《三十而已》,里面顾佳为了融入富太太圈子,被人当杂役使唤,她以为忍一忍就能进那个圈子,结果最后反而被算计得很惨。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,何必呢,非要挤进去干什么。但仔细想想,生活里这种事情好像也不少,只是没那么夸张而已。

有个前同事,刚来公司那会儿为了快点融入集体,谁有事找她都答应,各种部门的协助请求也都接。本来以为这样能让大家都满意,结果因为精力有限,反而搞得谁都不满意,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做好。后来有前辈跟她说,试图让所有人满意的人,最后往往让所有人都不满意。她听了之后才开始学会拒绝,反而工作越做越好,后来还升职了。

这个故事听起来挺励志的,但实际上中间那段时间她过得挺难的,具体怎么调整过来的我也不太清楚,反正就是慢慢想明白了吧。可能还有其他原因,这个也说不准。

说起拒绝这事,我自己以前也不太会。总觉得拒绝别人不好,怕得罪人,怕被说不合群。但后来慢慢发现,其实很多时候你拒绝了,别人也没当回事,只有你自己在那儿纠结半天。当然也有例外,有些人确实会因为你拒绝而不高兴,但那种人可能本来关系也就那样。

忘了前面说没说,其实真正的圈子,不是硬挤就能进去的,而是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。你足够好了,该来的人自然会来,该进的圈子自然能进。这话听起来有点鸡汤,但确实是这么回事。

我自己这几年也在慢慢清理社交圈,那些消耗自己的、不对等的关系,能远离就远离。反而把时间和精力留给那些真正在乎的人,感觉轻松多了。虽然圈子变小了,但质量变高了,这个感觉挺明显的。

不过也不是说就完全不参加饭局了,该去的还是要去,主要是得分清楚哪些该去哪些不该去。这个界限在哪儿,每个人可能不太一样,得自己把握。我现在的标准大概是,提前约好的、尊重我时间的、关系比较近的,这些我会去。临时叫的、明显是凑数的、没什么交情的,基本就婉拒了。

说起婉拒,这也是个技术活。有时候直接拒绝可能不太好,得找个合适的理由。但也不能每次都找理由,有些时候就得直说。这个度怎么把握,我到现在也还在学习,不是每次都能处理得很好。

有个写作的人说过,忘了是谁了,大概意思是圈子虽小干净就好,朋友虽少真心就好。这话我挺认同的。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明白,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,没必要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浪费。

那天跟那个朋友聊完之后,她说以后这种临时叫她凑数的饭局就不去了,宁愿在家自己做点吃的。我说这个决定挺好的,不过也别太绝对,有些时候可能确实是临时起意但也是真心想约你,这个还是要看具体情况。她说知道,就是以后会更注意一点,不会像以前那样什么都答应了。

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另一件事,有次参加一个聚会,主办的人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发了邀请,还专门问了每个人的时间,确保大家都能来。到了那天还准备了很多吃的,根据大家的口味准备的。那次聚会特别愉快,因为能感觉到是真心想邀请大家,而不是走个过场。后来我们几个关系还挺好的,偶尔还会约着见面。

这种对比其实挺明显的,你对别人真心,别人也会对你真心。当然也有例外,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样。人和人之间就是相互的,你尊重别人的时间和感受,别人也会尊重你。

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,可能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,感受也不一样。但至少对我来说,这几年慢慢学会了拒绝,学会了筛选,感觉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很多。以前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,现在想开了,不合适的就是不合适,没必要勉强自己。

余生很贵,真的别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。这话可能有点俗,但确实是实话。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,与其花在那些不在乎你的人身上,不如多关注关注真正重要的人,或者干脆多花点时间在自己身上。

现在回头看,那些曾经觉得很重要的饭局、很重要的圈子,其实也就那么回事。真正留下来的,还是那几个关系好的朋友,那些真心相待的人。其他的,来来去去也就过去了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人是社会性动物,总是需要一些社交的。只是说要学会选择,学会分辨,哪些是值得投入的,哪些是可以适当保持距离的。这个平衡点在哪儿,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,我自己也还在摸索。

最后想说的是,如果真的不想去某个饭局,那就别去了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,留给真正值得的人和事吧。至于那些不值得的,就让它们随风去吧。
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