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震云:成年人没有人际关系,同事关系就是竞争关系,男女关系就是经济关系,亲子关系就是权利关系,朋友关系就是资源关系……
2025-11-12
前些天晚上打车回家,听见司机师傅在电话里跟人聊天,声音不大,但我还是听到了几句。好像是他一个多年的朋友找他借钱,他在那儿推脱,说手头紧,最近生意不好做。挂了电话之后,他叹了口气,自言自语说了句什么,我没听太清楚,但大概意思是,这些年看明白了,朋友也好,什么关系也好,到头来还是要看有没有用。
这话听起来有点冷,但仔细想想,好像也确实是这么回事。
说起这个我想起来,有个作家叫刘震云,他有句话在网上传得挺广的,说成年人没有什么纯粹的人际关系,同事之间就是竞争关系,男女之间就是经济关系,亲子之间就是权力关系,朋友之间就是资源关系。当时看到这话觉得太绝对了,但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,慢慢觉得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前段时间碰到一个老同事,他跟我讲了他们部门的事。有两个人平时关系挺好的,一起吃饭一起加班,看起来特别要好。结果后来有个晋升名额,两个人都想要,就开始互相使绊子,明着暗着都在较劲。最后其中一个升上去了,另一个就辞职了,走之前连招呼都没打。
他跟我说这事的时候,语气挺平淡的,好像这种事见多了也就那样了。我问他觉得那两个人以前的友谊是不是假的,他想了想说,也不能说是假的,只是到了利益面前,什么关系都得往后站。
这种事其实到处都有,不是个例。职场上更是如此,表面上大家客客气气的,但真到了关键时刻,该争还是要争,该抢还是要抢。说什么感情深厚,其实都是利益没冲突的时候才能维持的表象。
对了,还有个故事,是我听一个朋友说的,也不知道是真是假,反正大概是这么个意思。说有个人做小生意的,认识一个开货车的司机,两人关系一直不错。做生意的那个人特别相信司机,什么事都跟他商量,把司机当自己的参谋。
有次他想让儿子读书,就去问司机的意见。司机当时可能不太想聊这个,就随口说了句,让笨一点的孩子去读书,聪明的留在家里帮忙。理由是聪明人读了书就会跑掉,笨的才会回来。
结果这个做生意的人还真听了,用了点手段让不太聪明的小儿子去读书,把聪明的大儿子留在家里。后来大儿子发现了这事,觉得被算计了,就离家出走了,再也没回来。小儿子读完书也没回家,去别的地方当学徒了。
朋友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说,那个做生意的人到死都不明白,为什么自己掏心掏肺对待的朋友,会用一句随便的话来回应他认真的求助。其实答案很简单,因为在司机眼里,这个朋友的话没什么价值,听着还烦,所以就随便应付一下。
这个故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可能是我朋友编的,也可能确有其事。但不管怎么说,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,就是你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。你没法提供对等的价值,就换不来真心的相待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觉得这话太现实了,太功利了。但是仔细想想,这不就是现实吗?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里,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纯粹的感情。
忘了前面说没说,其实价值匹配这个事,不只是说物质上的,还包括精神上的、情感上的。比如说,你能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,能理解对方,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,这也是一种价值。但无论哪种价值,总归是要有来有往的,单方面的付出是维持不了关系的。
我自己这些年也慢慢看明白了这个道理。以前总觉得对别人好,真心待人,别人也会真心待你。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,你对别人好,别人可能根本不在意,甚至觉得你好欺负。反而是当你变得有价值了,变得有用了,别人才会重视你,尊重你。
这么说可能有点悲观,但确实是实话。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要变成冷冰冰的人,什么都计较,什么都算计。只是说要有这个意识,要知道关系的本质是什么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维护关系,发展关系。
说起价值匹配,我想起一个例子。有个朋友在公司干了十几年,一直觉得自己对公司忠心耿耿,老板也很器重他。结果后来老板出了点事,公司换了新老板,新老板上来就要裁他。他当时特别不理解,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白费了。
后来他才明白,在新老板眼里,他没什么核心竞争力,忠心这个东西对新老板来说根本不重要。新老板要的是能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人,而他没能证明自己是这样的人。
这个故事的后续我没太清楚,好像是他最后拿了点赔偿金走了,具体怎么样的不太清楚。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挺深的,因为它特别直接地说明了一个问题,就是在职场上,感情是感情,利益是利益,不能混为一谈。
扯远了,说回来。
其实不只是职场,婚姻关系也是一样的。那些长久的婚姻,表面上看是因为爱情,但深究下去,往往是因为双方在某些方面能互相满足,能互相提供价值。这个价值可能是物质上的,也可能是精神上的,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。
有人可能会说,这样说婚姻太没意思了,太功利了。但我觉得,承认这个事实不代表婚姻就没有爱情,反而是因为有了这种价值匹配,爱情才能长久。纯粹靠感觉维持的关系,往往走不远。
我认识一对夫妻,他们结婚二十多年了吧,好像是,记不太清了。两个人一直挺好的,从来没听说过他们吵架。有一次我问那个男的,你们怎么能处得这么好,他想了想说,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欣赏的东西吧。
他说他老婆特别坚强,遇到事情很冷静,这是他没有的。他老婆呢,欣赏他的一些处事方式,觉得他很有原则。就这样,两个人互相欣赏,互相补充,就一直走下来了。
听他说完我当时就在想,这不就是价值匹配吗?他们能互相提供对方需要的东西,所以关系才能长久。这不是功利,这是智慧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来,好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,人的社交动机分两种,一种是为了情感联结,一种是为了实际利益。年轻的时候我们更看重前者,但随着年龄增长,阅历增加,我们会越来越看重后者。这不是说我们变得冷血了,而是我们变得更理性了,更清楚关系的本质了。
当然,这个也不是绝对的,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。有些人到老了还是很看重感情,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很现实。这个没有对错,只是选择不同而已。
不过话说回来,人到了一定年纪,上有老下有小,肩上扛着责任,心里装着生计,真的承担不起感情用事的代价了。所以要和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聊心事,和能力互补的人谈合作,和精神契合的人度余生。
这种把价值匹配放在首位的交往方式,看起来功利,但其实往往能形成彼此需要、共同成长的健康关系。不仅能让你在社交中游刃有余,还能在关系中不断进步。
那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呢?我自己这些年摸索出来一些经验,虽然不一定对,但至少对我有用。
一个是要调整自己的认知,正视关系的本质。不要对关系有太高的期待,不要以为别人会无条件对你好。明确自己的边界,对超出底线的索取要敢于拒绝。这不是冷漠,这是保护自己。
还有就是要守住底线,不能因为追求利益就不择手段。价值匹配不只是利益一致,还包括品德的契合。只有守住道德底线,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信任和尊重。
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价值。当你自己足够强大,足够有价值,好的关系自然就会来。不需要你刻意去维护,不需要你委曲求全,该来的总会来。
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我自己也还在努力,也还在学习。有时候也会犯错,也会处理不好关系,但至少方向是对的。
我记得有个作家,好像是杨绛,说过一句话,大概意思是人这一辈子都要不断修炼自己,完善自己。当时看到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,现在想想更是如此。当你把自己变得更好,更有价值,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说一个道理,成年人的关系,本质上是价值交换。这听起来很冷,但这就是现实。我们不是要变得冷血,而是要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,更好地处理关系,经营生活。
不被感情绑架,不被利益迷惑,专注提升自己,这可能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当你自己变成了一座山,就不怕风雨了;当你把日子过成了光,就自带温暖了。
这话可能有点夸张,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反正我自己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,效果怎么样还不好说,但至少心里踏实了很多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