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请客吃饭、送礼,而是坚持梅拉宾法则
2025-11-12
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,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场景。有个人在那儿跟大家讲他最近做的一个项目,内容其实挺精彩的,数据也不错,但整个人缩着肩膀,声音也很小,说话的时候还一直看着地面。结果讲完之后,现场反应特别冷淡,大家好像都没怎么听进去。
当时我就在想,这人明明准备得挺充分的,为什么效果这么差呢?后来想起来,好像是因为他整个人的状态把他想说的话给毁了。
说起这个我想起来,以前看过一个什么理论,好像叫梅拉宾法则吧,记不太清了。大概意思是说,人跟人沟通的时候,你说的内容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,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你怎么说、你的表情、你的肢体动作传达出去的。
具体比例是多少来着,我记得不太准确,好像是百分之七还是百分之十的是语言内容,然后百分之三十多是声音语调,剩下百分之五十多是肢体语言。反正就是说话内容占的比例特别小,其他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东西反而占了大头。
这个理论是个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,名字我记不清了,反正就是一个姓梅什么的。当时看到这个理论觉得挺颠覆认知的,因为我们平时都觉得说话嘛,最重要的肯定是说什么,但实际上怎么说更重要。
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体会。有次开会的时候,我准备了一个提案,PPT做得特别精致,数据也收集得很全,觉得肯定能说服大家。结果站起来讲的时候特别紧张,声音发抖,手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放,眼神到处飘。讲完之后虽然老板没说什么,但我能感觉到他不太满意。
后来一个同事跟我说,你那个方案其实挺好的,但你讲的时候看起来自己都不太相信,别人怎么可能被你说服呢。当时听到这话还挺受打击的,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。
对了,还有个例子是我看到的。有个做销售的朋友,他说话内容其实很一般,也没什么特别的话术,但就是业绩特别好。我问他怎么做到的,他说他也不知道,就是跟客户聊天的时候比较放松,该笑的时候笑,该认真的时候认真,自然而然客户就愿意跟他买东西。
这个朋友可能自己没意识到,但其实他就是在用那个什么法则,虽然他说的话没什么特别的,但他的语气、表情、肢体动作都让客户觉得舒服,觉得可信。
忘了前面说没说,其实这个道理不只是适用于工作场合,在日常生活里也到处都是。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,你跟对象说"我爱你",如果你是面无表情、语气平淡地说出来,跟你满脸笑容、温柔地看着对方说出来,效果能一样吗?肯定不一样。
还有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。同样是批评孩子,你如果是暴跳如雷地吼,跟你平静地坐下来,看着孩子的眼睛,认真地跟他讲道理,孩子的接受程度完全不同。
我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有这个体会。有次孩子考试没考好,我当时特别生气,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。结果孩子不仅没听进去,反而跟我对着干,说什么都不听。后来我冷静下来,坐下来跟他聊,语气平和了很多,脸上也没那么凶了,这次他反而听进去了,还主动说要好好学习。
扯远了,说回来。
这个法则虽然听起来挺有道理的,但真正用起来其实挺难的。因为我们平时太关注说什么了,很少注意自己怎么说。尤其是在紧张的时候,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,只想着赶紧把话说完。
我试过一些方法,效果有好有坏,不知道对不对,但至少对我有点用。
一个是刻意练习。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,可以对着镜子练习说话,看看自己的表情和动作。一开始会觉得很傻,但慢慢就习惯了。我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都会对着镜子练,看自己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哪些表情看起来不太自然,哪些动作有点多余。
还有就是录视频。现在手机都能录视频,可以把自己讲话的样子录下来,然后回看。这个方法更直观,能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。我第一次录的时候简直不敢看,发现自己说话的时候有好多小动作,表情也特别僵硬。但看多了之后就知道该怎么改了。
对了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,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。因为你的情绪会直接反映在你的声音、表情和动作上。如果你心里很焦虑,哪怕你嘴上说得再好,别人也能感觉到你的焦虑。
有次我要做一个很重要的汇报,前一天晚上紧张得睡不着觉。第二天去的时候整个人状态就很差,说话也没底气。后来我学会了在重要场合之前,先深呼吸几次,让自己平静下来。虽然还是会紧张,但至少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了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,那是不是要刻意去装出一副样子来?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过。我觉得不是要装,而是要真诚。如果你心里不是那么想的,但表面装出来,别人其实能感觉到的。真正有用的是,你心里怎么想的,就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观察别人。看别人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他们的表情、动作是怎么配合的。那些沟通能力强的人,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说的话有多好,而是因为他们整个人的状态让人觉得舒服。
我有个同事就特别会聊天,跟谁都能聊得来。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,发现他说话的时候特别注意眼神交流,该点头的时候点头,该笑的时候笑,整个人特别放松。他不是刻意在表演,而是真的在用心听对方说话,自然而然就有了那些反应。
这个可能跟性格也有关系。有些人天生比较外向,表达起来就比较自然。但我觉得内向的人也不是没办法,只是需要多练习,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忘了前面说没说,其实这个法则告诉我们的一个核心道理就是,沟通不只是嘴上的事,是整个人的事。你的声音、你的表情、你的肢体语言,都在传递信息。如果这些信息不一致,别人接收到的就会很混乱。
比如说你嘴上说"我很开心",但脸上却愁眉苦脸的,别人肯定会觉得你不开心。或者你说"我很有信心",但声音特别小,眼神也飘忽不定,别人也不会相信你真的有信心。
所以真正有效的沟通,是让你的语言、声音、肢体语言都传递同一个信息。这样别人接收到的就是一个清晰、一致的信号,更容易被说服和打动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说,人际关系这个事情,不是光靠请客吃饭、送礼就能搞定的。当然这些东西也有用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跟别人沟通,怎么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可信。
这个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。我自己现在也还在学习,有时候还是会犯错,有时候还是会表现得不够好。但至少现在比以前强多了,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了。
最后想说的是,这个法则虽然有用,但也不要太教条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,不需要完全按照什么标准来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,真诚地跟别人沟通。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,自然而然就会有合适的表达方式。
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吧,这个我也不是很确定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适合的方法也不一样。但至少意识到这个问题,知道沟通不只是说话那么简单,就已经是个好的开始了。
合十。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